构建校本教研制度 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
作者:郑志生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5-02-05
经过多年的新课程实践,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构建,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00年,普拉哈德和哈默尔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许多学者据此提出了学校竞争力、学校核心竞争力等概念,但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认为:“学校是超越功利的,从根本上说学校要的不是竞争,而是发展。”因此,他提出了“弃‘核心竞争力’取‘核心发展力’”的观点。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注重内涵发展,办好优质学校”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办学思想。所谓内涵发展,就是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包括学校的文化力、管理力、学习力、创新力、人才培养能力等,构建学校核心发展力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和谐的、可持续的和健康的发展。
当前教育界存在着教师个体动力缺失和学校主体性矮化而影响了学校核心发展力提升的问题。教育部门的各种培训没有成为教师普遍的内在需求,结果影响了教师个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影响了学校团队文化精神的形成,影响了教师个体的发展,弱化了学校的核心发展力。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可以使学校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获得主动,同时促进学校核心发展力中的最主要因素——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形成新的学校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从而实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文化含量,提升自我的文化品位、成就自我的文化特色、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的目标。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对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所谓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就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可以在先进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千变万化的教育实践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这种沟通一方面有助于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有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疑难和困惑,提高实践的水平;可以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使其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创生者,提高教师执行新课程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可以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为了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应该构建在专家指导下,以教师个人自主研究为主体,以学校教学教研部门为主要领导,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教学研究活动的主要内容的校本研究制度。
一、建立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管理系统,在宏观上与微观上构建校本教研操作系统
通过服务于校本研究需要的管理体系和研究模式的重建,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更有效、更科学,为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富有活力的教学研究新模式,“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健全的组织机构、科学的管理模式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组织上的强力支撑,完善校本教研的操作系统。
1、建立“校长室——教研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校本教研管理机构,明确职责,畅通渠道,责任到人。
在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校长(分管副校长)是校本教研的决策者和带头人;学校教务处履行校本教研和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职能;教研室履行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服务等管理职能;教研组组织教师以学科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研究讨论活动。
2、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发挥整体功能,保证对校本教研工作实施合理、科学、有效的管理。
第一级教研——学校层面的教研。是由校长(分管副校长)牵头,教研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教研组长、兼职教研员积极配合,全体或大部分教师参与,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活动。
第二级教研——学科层面的教研。是在教务处、教研室的管理和指导下,由各学科的教研组长牵头,全体学科教师参与,以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活动。
第三级教研——备课组层面的教研。是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由各年级的学科备课组长牵头,备课组全体教师参与,以解决同一备课组教师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活动。
二、构建促进教师自主进取,为现在而研究、为发展而研究的教研新模式
教学创新是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动力,没有创新的学校,其核心发展力根本无从谈起。让教师跳出无反思的、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是校本教研制度的基础。
1、基于岗位练兵,训练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观摩评议”模式
立足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根本。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去空谈什么研究,就如鱼儿离开了水,没有了生命力。因此教师上课、评课是最有效的岗位练兵活动,应立足平时的教学岗位,扎实训练教学基本功。这种开课、评课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一种常态化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2、基于日常教学问题研究的“集体备课”模式
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恰当的教学要求,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单兵作战。因此,集体备课是打好团体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
3、基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题研究”模式
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给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中,不应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成果的获奖等级次数,而是要鼓励广大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课堂教学,多开展一些小型、高效的研究,以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4、基于推广教育教学经验,扩大教科研成果的“交流研讨”模式
每年定期举办大型的交流研讨会,推广教育教学经验,扩大教科研成果。例如举办全校性的“教育教学论文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性学习成果交流表彰会”等。
5、基于教科研课题研究的“课题研究”模式
鼓励教师以集体或个人方式申报国家、省、市、区及校级教科研课题,让教师们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有力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
三、请进来,走出去,面对专家,接近学者,带着问题,探究求教,提升认识,升华见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集国内外教育研究成果之大成,对我国基础教育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因此,走合作之路,建立为教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大学、教研机构与中小学合作研究制度成为必然选择。
开展校本教研,一定要向专家请教,向同行学习,特别要与专业教研员建立协作关系。教研员们常年接触学校和课堂,比较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困难和需要,他们在与教师的研究与对话中,用的是教师可以理解的语言,探讨的是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强。教研员们经常到学校听课,与教师探讨交流,他们既是教师教学研究的指导者,也是其新课程开发的合作伙伴。
总之,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构过程中,学校通过新的教研体系和管理模式的建立,对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提升了管理发展力;学校及教师通过开展基于教学实际问题的各种层次的教学研究,提高了内在素质,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能力,提升了创新力;在与专家学者的互动培训过程中,广大教师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建立了有效的学习型组织,提升了学习力。管理力、创新力和学习力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升。
- 相关博文:
- 谈教研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秋水依叶阅读人气:1289
- 幼儿园园本教研情况调查表翘翘阅读人气:1823
- 走进房山长沟,感受园本教研gege阅读人气:1121
- 有关园本教研中行政的参与问题哆啦A梦阅读人气:1602
- 园本教研方法培训之一“叙事研...翘翘阅读人气: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