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案例:卡片不乱放
作者:重庆八一保育院幼儿园 易雪婷 来源: 上传时间:2009-05-30
背景: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是一种以幼儿个体操作性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课程,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我们在开展思维游戏活动时,由于操作的卡片很多,除了有进行集体活动所需要的教具,对幼儿整理习惯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每次活动后,由于每节课卡片很多,收拾整理过程中,发现孩子们不会整理的现象:
分析:
本班幼儿大部分都是新生幼儿,年龄都在3岁左右,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爷爷奶奶的包办代替,动手能力本来就差,才开始使用思维游戏卡片的时候,根本不懂得整理卡片,也没有整理的意识。
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掌握好整理方法,让孩子有这种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学会有意识整理物品,能使孩子终身受益,这已是大家的共识。如何让幼儿有整理意识?《纲要》中强调的是教师要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他们整理当中出现的问题。
调整一:照片的妙用
一天,我组织孩子观看整理卡片的照片,利用幻灯片让孩子们观看,照片的内容是孩子们在整理思维卡片时乱丢、乱放的场景。幼儿观看完后,我进行了提问:“照片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孩子们回答到:“在收卡片”。
接着,将整齐有序的卡片与凌乱的卡片照片进行对比,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哪张照片整理得好?”这时大部分幼儿用手指向没有乱丢的那张,接着请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孩子说:“放的整齐。”有的孩子说:“卡片没有掉在地上”。有的孩子说:“把卡片掉在地上不好看”。孩子们众说纷纭后,我再次播放孩子们在整理思维卡片时乱丢、乱放的场景照片,并向孩子们提出:“这样的行为好吗?”孩子们这时都回答:“不好。”“那我们应该怎么做了?”我继续问,“把卡片装在盒子里,”“要放整齐”,“不拿别人的”。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
通过以上的活动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参与照片的讨论中,发现乱丢、乱拿别人的卡片的这种行为不对,意识到要整理好自己的卡片,但是孩子们有了整理的意识后,教师又怎样引导孩子整理卡片?《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这里,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使幼儿的错误行为得以隐性否定。
调整二:观看拍摄整理的影片
经过以上的情况,先让孩子们观看了整理卡片的影片,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大家都拍手叫好,夸奖老师本领大。我马上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就也能像老师那样棒。利用这段影片,我按整理卡片的步骤进行了段落性回放。在每个段落环节运用暂停,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讨论怎样摆放,孩子懂得了整理的一些方法。在幼儿整理时,我又观察到卡片大、小不一混在一起的情况。
反思:
3岁左右的孩子,在操作能力方面,刚刚萌芽。只能按要求操作,还不会自己有目的去操作及分类。在活动区的材料的摆放中,通常我们采用不同大、小的篮子进行材料的分类摆放。考虑到幼儿对大、小分辨比较清楚的特点,于是我想到篮子的使用,来帮助幼儿学习整理。
调整三:大、小篮子来帮忙
这次我提供了大、小不同的篮子,让幼儿将大卡片放在大篮子里,小卡片放在小篮子里。并创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卡片、卡片要回家,篮子妈妈等着啦,大对大,小对小,回到家里都睡着”,做一步说一句相应的儿歌,加深整理步骤的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边唱边做中感受整理卡片的快乐。
孩子初步学会了整理,也出现了新的情况:
大篮子重叠在一起的时候,卡片洒落在地上。
分析: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动手能力不强。在摆放物品时,还不能整齐的重叠物品。教师在要求幼儿摆放卡片时,没有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才导致幼儿在重叠篮子时不整齐,卡片洒落在地上。怎么摆放篮子,才让幼儿使用方便,看起来又整洁?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引用小班生活上的一些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如:小班幼儿在一些日常生活中,口杯、毛巾的定位,选定的位置幼儿容易取放、摆放整齐,并采用一定的标志来指定幼儿固定位置。所以篮子的摆放上我进行了以下的调整。
调整四:认标志,找位置
我又采用了标志的形式,先在篮子的边缘上贴上小动物,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标志后,又在篮子所固定的位置也贴相同的小动物标志。
镜头四:
反思:
1、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出在幼儿学习整理的过程中,教师一开始没有正确估计、分析幼儿的实际能力,就按自己的想法进行,但在问题出现之后,教师能及时的调整,逐步的进行指导和提供一些材料,使幼儿学会了整理。在培养小班幼儿整理习惯上,教师应分析,了解该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动作发展能力,正确的引导孩子,在把握幼儿的实际能力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支持策略,使幼儿获得学习整理的方法。
2、整理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只是一次、两次的活动而已。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园作为集体教育机构,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仅要规范幼儿的正确行为,还要让幼儿懂得生活在集体中“规则、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它将对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的年龄越小,对规则的理解能力也越弱,他们记不清楚复杂的要求,所以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培养的时候,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要简单、具体、反复。教师就要利用各种形式手段,反复纠正、练习。
要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必须从生活中抓起。例如: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定位摆放自己的鞋子、衣服;做纸工时,放怎样的工具篮子,既能放置胶水、剪刀等工具又能放置纸屑;离园打扫卫生时,桌椅又应该怎样摆放;活动区里的物品应怎样摆放,每天什么时候进行整理,由谁来整理等。
- 相关博文:
- 幼儿园园内伤害故事案例点评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199
- 如何撰写案例快乐如疯阅读人气:1328
- 科学案例格式张楚阅读人气:894
- 蒙氏数学---教学活动案例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959
- 衣服上的规律(活动案例)永不放弃阅读人气:551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案例分...mengmeng阅读人气: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