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班思维游戏课程中教师语言的设计

作者:石家庄市第三幼儿园 丁云  来源:   上传时间:2009-08-25

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借助一些有组织的、系统的材料,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品质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在思维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直接关系到幼儿理解和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幼儿的个体性操作。所以,不能忽视教学语言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语言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该年龄段幼儿的语言特点。这学期我们刚刚加入了思维教学,孩子们对此特别感兴趣,很喜欢操作,但是,孩子们的年龄特别小,而且对于某些概念的理解比较弱,词汇量也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老师的语言,老师的语言在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语言让幼儿进行操作、学习。也让他们了解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一节活动老师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活动初的导入环节、中间活动的讲述设计和活动的结束三个部分,下面我就针对这三个方面来简述:


一、             活动出的导入环节


活动的开始老师的语言很重要在开始就要引起孩子的浓厚兴趣,所以要通过各种方法来达到这种效果,如:


1.故事导入


孩子年龄小,对于故事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尤其对老师创编的故事更感兴趣,所以以故事来导入整节活动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当然在老师讲述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而且也可加入肢体语言使幼儿兴趣更浓,像在托班《咯噔噔》的“故事咯噔噔”中,就是以故事情节来导入的,它以孩子们很感兴趣的小猫为主人公,讲述了小猫寻找轱辘辘的过程,而且通过图片加动作让幼儿更形象的了解了轱辘辘与咯噔噔的不同,这样导入更直观的让幼儿加以了解,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适合的


2.增加神秘,间接提问


指根据游戏的内容或规则设置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从而了解游戏的内容或规则。在《咯噔噔》的第二个活动“摸一摸,猜一猜”中,我就运用了这种形式,在活动开始出示袋子,增加神秘感,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让幼儿进行思考,并通过触摸和观察来让幼儿找出物体的特征,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3.图片导入,直接讲解


教师出示图片,通过图片观察和问题提问来让幼儿思考,了解活动的内容和规则。在《捉迷藏》的第一个活动“小猫和小狗”活动到入中,我就运用了这种形式,因为这节活动就是让幼儿来认识小猫和小狗的,而且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接触猫狗,所以我就直接进行图片出示,提出要求让幼儿来认识它们,并找出猫狗来。而这一导入适合规则简单,孩子理解能力较强,而且此活动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二、             中间活动的讲述设计


在思维游戏课程中,这一部分主要以幼儿的操作为主。托班活动主要以图形类为主,在图形类内容中,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操作,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帮助幼儿把握图形特征。而在语义类的内容中,幼儿对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操作,教学语言主要是帮助幼儿理解概念。而除这些之外,教师的指令性语言也很重要。


1.用形象化的语言讲解图形特征,引导幼儿把握图形的特征。


图形是较抽象的概念,每种图形都有不同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形象化的语言,浅显易懂地讲解图形特征,以便幼儿掌握和理解。如在讲解《咯噔噔》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咯噔噔(有角的物体)轱辘辘(圆形,没有角)的突出特征,所以在讲解轱辘辘时,教师出示了皮球,让幼儿更直观的进行了解,它在滚动时是轱辘轱辘辘的滚动;在讲解咯噔噔时,运用了幼儿平时所玩的积木、盒子等来让幼儿了解,它在滚动时会发出咯噔咯噔噔的声音。


2.引导幼儿理解概念


在《老鼠吱吱》这一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帮助幼儿理解概念。


从简单到难。在第一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理解吃饭所需要的东西,我们让孩子认识了碗、勺子、盘子等,因为是托班孩子,所以一般用不到盘子,刚开始我们只让幼儿认识了婉和勺子,后又加入了盘子。为了巩固幼儿对吃饭时所用物品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反过来出示某一个,如碗,就还可以提问:还有哪些属于吃饭时所需要的物品?这样可以看出幼儿是否真正理解了吃饭时所需要的物品概念。


帮助幼儿理解交集概念。在第三个活动“我要吃好吃的”中,对于能吃的有好多种,包括水果、糕点等,而水果和糕点都能吃,所以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许多孩子不是忘记放水果就是把糕点忘了,于是我们就帮幼儿了解水果和糕点的不同,告诉他们这两种物品都是能吃的东西。


3.教师的指令性语言


在思维游戏课程中,幼儿的个体操作是游戏的核心。指令性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对幼儿操作的要求。根据幼儿对语言记忆的范围小、对规则理解不够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指令性教学语言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每一次发出的指令以一到两个为宜
   
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限制,他们在瞬间对语言的记忆范围较小,所以教师在每次发出的指令不宜太多,以一到两个为宜。否则幼儿容易造成混乱。(2)、指令的关键词要清晰、突出


孩子年龄小,所以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接收教师的指令后往往不能很好地按指令去完成相关要求,而被旁边无关的事物所吸引。例如《河马宝贝》活动中,教师的指令是“从盒子里拿出毛巾来”,孩子们打开盒子里还有其它东西,注意力就会马上被吸引,而拿出了全部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发指令时必须突出“毛巾”两字,并不断强调,才能把幼儿的注意吸引在拿取毛巾上面。


2)、对复杂的游戏规则进行分解
   
由于幼儿年龄小,理解语言的能力较差,规则意识较弱,在遇到较复杂的游戏规则时,必须将它进行分解。等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分解规则以后再回到复杂规则。例如,在《咯噔噔》活动的找家家游戏中,原来的规则是让幼儿把所有的图形宝宝找到他们的家,这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所以,教师可以先要帮其中的两个图形宝宝找家,等幼儿对这两种图形宝宝真的完全了解并对此游戏熟悉后,最后才让幼儿尝试将所有的图形宝宝拿出来帮它们找家,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规则的难度。孩子们也能更好的掌握。


三、活动结束的语言设计


结束部分是对学习活动的巩固、总结和提高,主要注意两点:


1.帮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在《咯噔噔》这一单元中,我们更多地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因为它是对图形的认识,比较抽象,很多幼儿在寻找时找的不够完整都是在他人帮助下才完成操作的,所以,在结束部分,教师有必要让幼儿回顾一下操作的过程,说一说图形的特点,这样,可以让幼儿巩固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但是,幼儿年龄小完整讲述的能力较差,教师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提示才能帮助幼儿完成。教师可以在幼儿讲述之前说出提示,给每位幼儿提供讲述的方法,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也可以在幼儿讲述过程中给予帮助。


2.引导幼儿利用操作结果讲述故事


在《老鼠吱吱》这一活动中,我较多地利用了这一形式。因为这一活动的操作对象较为形象,每次的操作结果相对较为独立,幼儿较容易进行讲述。比如在“逛公园 “活动结束时,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觉得老鼠吱吱在逛公园时遇到什么有趣的是了呢?请你给小朋友们讲一讲。”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提示问题讲述简单的故事。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以及与学生交流、联络感情的重要工具。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它是架起与幼儿相互沟通的桥梁,也是幼儿进入知识海洋的一把钥匙。在思维活动中它能够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所以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上一篇:浅谈思维游戏课程中语言的灵活运用

下一篇:如何提高托班幼儿的观察能力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