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课题研究管理之探索--以幼儿自主性生活活动研究管理为例

作者:张辉  来源:北京明天幼稚集团  上传时间:2018-02-11

为了打造"教育高地",促进集团保教工作质量迈上新台阶,首先就要切实找准保教发展的基点。为此,集团特别聘请了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专家国秀华老师,与集团保教部共同审视发展中的优势与问题,摸清与发展目标间的差距,在实践中寻找突破口。  

问诊把脉,找准研究问题  

通过实践诊断我们发现,各园所在开展组织幼儿生活活动中存在很多问题:1.干部和教师队伍对生活活动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够,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的新目标缺少深入的学习与研究;2.生活活动的组织仍然表现出传统的统一化、高控制,在尊重儿童能力与发展的需要方面有欠缺;3.对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文明的生活方式缺少深入学习、实践与研究,使集团最基础的保教工作水平处在不理想的状态。  

基于生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及生活活动组织的基础性,同时为了促进集团管理队伍、专业队伍的发展,我们最终确定了以"实现高质量的生活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新的自主性生活活动教育观念"和"提升有效组织高质量生活活动的能力'为目的的研究课题,并将其作为推进保教质量的基础工程,以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南》精神落于实处,有效提高明天幼稚集团保教工作质量。  

澄清管理思路,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保教部作为项目的主要组织者、推进者和引领者,需要有清晰的管理定位和推进思路,而重中之重,则是部门的角色定位和职能的转变。  

◆转变管理职能  

反思集团保教部原来的角色和定位,更多的是监督和指导,对各园所的具体需求了解不够,管理略显力不从心。因此,在项目启动前,我们首先思考的是如何有效地发挥保教部管理效能,关键就是转变管理角色和定位,由监督者转变为服务者、研究者和引领者,即以提供服务为首要任务,随时关注项目研究中各园所的需求,给予适时的支持;以"亲历研究"为关键职责,立足实践现场参与研究,把握研究的进程;以"科学内涵式引领"为管理和发展路径,面对问题,组织专业研究,开展专业对话。  

◆转变管理模式  

自主性生活活动项目研究强调的是参与的广度、研究的深度和推进的力度,这也是加快集团保教基础工程提升的关键。在原有一对一的管理方式中,难以做到统筹兼顾,因此需要重建新型的联动模式,一是在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上体现联动式的架构,以保教和保健联合助推的方式,联合介入实施管理;二是在活动形式上实施联动式支持,主动或按需为大家搭建多个资源平台,有效实现组织方式的改变与资源的有效运用;三是在研究过程中开启联动式的专业引领,通过个别指导、片区推进和专家、保教部引领,紧紧抓住问题切入点、研究挖掘点、思考深入点和发展提升点,以此来助推项目的开展。  

◆转变价值追求  

反思以往的管理与研究,总是急于追求形式上的改变和结果的呈现,忽略了对内涵发展与内在价值的思考。由此我们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即,以"实现高质量的生活教育"为中心,以"树立新的自主性生活活动教育观念"和"提升有效组织高质量生活活动的能力"为两个基本点,通过学习、研磨、深挖、反思与调整来转心、转念和转行,最终形成集团科学、自主、自然、有序、文雅的高质量生活活动方式。  

抓住核心问题,稳步推进项目研究  

项目研究从提升认识、查找问题、寻找策略和改变现状开始。在国老师的引领下,各园的管理者和老师们用思维导图呈现问题、尝试分析、寻找策略。在审阅园所研究方案和与园所管理者沟通交流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园所的方案既没有问题的聚焦,也无法呈现研究的脉络,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都无法落实;大部分管理者和教师对"科学、自主、自然、有序、文雅"五要素的内涵理解不到位,无法把握。  

透过现象我们清晰地看到问题之所在:1.对《纲要》《指南》中相关核心要素的理解不清晰不完整;2.关注不到真问题;3.习惯关注结果,忽略过程,在乎外在的呈现。问题即是需要,我们即时搭建了专家引领平台,请国老师与业务园长们共同解读梳理了五要素的内涵,实现了认识上的改变。  

大家对自主性生活活动"五要素"的初步解读,突破了理念和认知上的困惑;观摩园所生活活动实践,使问题自然清晰地浮出水面;外出观摩又让大家找到了实践的出口。此时大家跨过了"不知不觉"困顿期,实践与经验开始在慢慢地发酵,各园都加快了实践的步伐,在班级内更注重营造和谐的氛围,努力创设优雅的生活环境,生活设施与工具材料的提供也越来越贴近幼儿的需要。教师的统一口令少了,活动中幼儿有序、自主与独立也开始显现。  

但是在改变的同时也看到了很多问题:1.研究还停留在表面,有些调整和改变依然在凭感觉;2.忽略研究的目的,直接关注效果;3.教师变相的控制依然存在。  

为了让大家明晰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我们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合作互助平台、区域推进平台、展示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实现共学、共研、共享和共提升的目标,以确保项目研究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同时,我们带领大家深入实践现场,寻找行为与目标的落差,努力通过"一辨--解析,二辩--置疑,三辫--梳理,四变--落地"这一过程来推进项目的开展。比如,我们走入幼儿园生活活动,发现餐前报菜名环节值日生面无表情,像在生硬地背诵当日的食谱,下边的幼儿更是表情漠然,或观望或低头进餐。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园所对值日生"报菜名"环节的关注度不够,造成教育的无意义。由此我们引发管理者和教师思考这一环节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何关注幼儿的经验与需要,如何支持在此环节中幼儿的自主与自然?再比如,盥洗环节的值日生设置,值日生出现无聊、不专注等现象,一些幼儿也相继出现闲散随意等状态。此时从解读师幼行为着眼,引领大家深度思考:值日生与其他小朋友间应该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值日生的监督与提示是否能体现幼儿参与班级管理的内涵?透过这一现象如何思考值日生工作的开展?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带领大家从提升认识入手,一是认识到一切偏离目的,直接以结果为导向的改变都是无意义的;二是通过辨析、置疑、梳理及重构这一过程让研究落地,真正实现由表及里的改变。  

静心回想走过的每一段研究之路,无不体现了我们共同转心、转念、转行的过程,共同成长的幸福环绕着我们。最感欣慰的是,幼儿园、幼儿和教师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园所和班级的环境富含生活教育内容;各种设施、工具与材料越加贴近幼儿生活的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品位、幼儿的生活品位在不断地提升。教师注重和谐愉悦氛围的营造,重视挖掘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能有意识地尊重并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与条件;而且教师也越来越自信地参与到研究中,表现出较高的教育智慧,能随时捕捉幼儿行为,及时反思调整并跟进幼儿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生活其中的幼儿,更加自主、自然和流畅(特别是值日生、进餐、加餐、盥洗等环节),习得并养成了基本的卫生、行为习惯,姿态也变得越来越文雅。  

研究过程的艰辛已随风而过,但所经历的美好记忆却历久弥新,清爽与透澈的心情仍在,内心积蓄的力量仍在!

摘自:《学前教育》2017.12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教研需要革命性转身

下一篇:紧跟教研节奏和孩子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