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评价和课程服务的儿童观察
作者:梁慧娟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7-10-05
儿童观察是近20年来国内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政策层面,国家通过《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多次强调有效的儿童观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和首要职责,是了解幼儿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设计与实施课程的重要依据。
研究层面,对儿童观察的关注与探究既遵循政策倡导,又具有前瞻性。自21世纪初“评价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引进国内以来,对与儿童观察密切相关的动态评价、多元智能评价、High/Scope儿童发展评价(COR)、瑞吉欧儿童观察评价、“搭建桥梁”(Bridging)、“学习故事”等评价模式及工具的介绍与评析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在儿童观察与评价的模式、路径、方法等方面形成了将其应用于本国实践的基本认识。
实践层面,各地幼儿园对各种儿童观察技术一直抱有高涨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任何一种被政府倡导或研究界推崇的观察技术在幼儿园都不乏拥趸者。三方的共同愿景是,期望教师将视线从自身的“教”转移到儿童正在发生的主动学习上,发现充满学习渴望、具有无限潜能、“能干的幼儿”,以便为其早期学习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欠缺对先进儿童观察技术本土适用性的深刻反思与实践智慧,儿童观察相关评价模式及工具的有益经验并未在实践中留下太深刻的痕迹,实践效果也常常差强人意:为了观察而观察、频繁更换观察工具而不思考对本园幼儿及课程发展的适宜性、观察记录无法具体说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表现、无法解释儿童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无法准确解读儿童学习与发展表现背后的发展需要、无法为儿童学习与发展提供有利于课程和教学改进的有价值信息等等问题依然普遍地存在着。不少幼儿园在努力寻找便捷又高效的观察工具,寄希望于通过它们短、平、快地做好儿童观察工作。然而,凡与高质量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相联系的观察技术,都非常强调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真实性、情境性特征,都要求必须与特定的学习与发展任务相联系。这就对幼儿园教师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地应用观察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在《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一书中,我们或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该书英文原版出版于2013年,是在2005年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美国各州“儿童早期学习标准”出台后的问责要求及新版《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建议修订而成。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在行为层面证实了高质量的儿童观察实施的可行性。儿童观察是一项对教师创造性有较高要求的研究工作,而不只是幼儿园规定的一项事务性工作。而创造性的发挥,首先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践行和思考。该书正是为广大“想要观察而没时间、不会观察”的教师而写,致力于“提供一套全面、易操作、有助于把观察和记录付诸实施的现实可行的点子”。国内的大量调研发现,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观察始终是一线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它造成了“我们知道儿童观察重要,但是我们做不到”的状况,致使儿童观察无法真正发挥帮助教师有效了解、评价和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针对上述问题,该书首先通过对儿童观察、记录的时间、工具及方式的选择提出具体并详细的建议,来帮助教师解决在与儿童相处的忙碌一天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两项工作的问题。例如,在时间的选择上,建议教师在以下时间段尝试进行观察记录:与儿童在一起时边观察边记录,在观察事件结束后尽快记录,当能够从日常教育活动中抽身出来时记录,反思时记录;在工具的选择上,建议将即时贴、索引卡、笔记本、装有观察记录表的活页夹等放在活动室随处可见的位置,以便教师根据观察记录的需要随时取用;在方式的选择上,建议教师根据观察目的来确定记录内容的多少,进而根据记录内容灵活选用即时记录、概要式记录和清单式记录等方式。与此同时,该书还通过呈现作为“亲历者”的教师们的观点和想法,来说明高质量的儿童观察和记录是可以在教师日常工作中得以落实的。
其次,在儿童观察与儿童发展评价、课程设计之间“建立联结”。教育学视野中的儿童观察是一个既看又想的过程(肖湘宁、周亚君,2012),如果仅仅将儿童观察视为一项单纯的技术性工作,割裂其与儿童发展评价和课程设计之间的“联结”,则无法获知有关儿童发展状况的动态信息,亦无法站在教育者的立场对其做出适宜、有效的回应。“联结”断裂现象的存在,可以说是近20年来国内儿童观察研究欣欣向荣而观察实践改观甚微的重要原因。对此,该书尝试从三个方面建立联结。
一是在儿童观察与儿童发展评价工具之间建立联结。该书以综合性、融合性的视角解读儿童的行为表现,书中多则对儿童轶事观察记录的分析,都结合了当前国际儿童观察评价的多个主流工具(如High/Scope儿童观察记录表、作品取样系统、儿童早期学习等级评定量表等),意在尽可能全面地对观察所记录的儿童行为表现进行科学理解和准确解读。
二是在儿童观察与儿童早期学习标准之间建立联结。对儿童学习与发展行为表现所反映的发展需求、水平和特点等进行准确解读,即“读懂儿童”,是儿童观察工作的难点和关键,也是影响儿童观察能否与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之间建立有效联结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的“搭建桥梁”强调对儿童在特定学习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准确解读,以达成在儿童发展评价和课程与教学之间搭建桥梁的目的;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强调儿童学习评价理应包含对学习故事所反映的幼儿发展需求进行准确“识别”。该书则结合美国州一级儿童早期学习标准,对轶事观察记录中的儿童行为表现做全面、深入解读。这一做法对于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参照来观察、解读儿童的实践探索无疑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三是在儿童观察与早期教育课程设计之间建立联结。该书强调,基于儿童观察的课程设计过程即是评价与课程共生共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循环往复、不断向前的。对此,该书针对如何利用观察、记录所获的儿童发展信息来有效设计课程给予了全面、具体的操作性建议。一方面,建议教师通过“即时性课程设计”和“历时性课程设计”两种方式来实现根据观察和记录结果设计的课程:前者在观察儿童的同时设计课程;后者则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更好地理解其发展,进而做出更适宜于其发展需要的课程决策。另一方面,该书还从对儿童文化背景的反思入手,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据观察结果为个别儿童和群体儿童制订课程计划,以达成持续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例如,建议针对个别儿童的课程计划应关注:儿童各项技能和能力的发展状况如何?他是如何应对一天之中所遭遇的各种挫折的?他所做出的选择和兴趣是什么?他是如何表达自身文化背景的?他的学习风格是怎样的?建议针对群体儿童的课程计划应关注:儿童是怎样利用环境和材料的?所设计的课程活动是否取得了成功?儿童对哪些话题和活动特别感兴趣?一日生活是怎样按部就班地展开的?儿童的行为问题是在哪里以及何时出现的?所设计的教育活动和环境是怎样反映儿童的文化背景的?
再次,将儿童观察视为一项系统性技术进行全面阐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运用科学的观察技术来做好儿童观察工作?一直以来,对国外优秀儿童观察技术的借鉴与思考都是我国儿童观察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者们从国外优秀的儿童观察技术及其实践中提炼了有益经验,在国内实践中加以应用并积极反思。这些及时、有益的探索都为提升我国儿童观察技术、有效评价儿童发展和设计针对性课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对于某项观察技术精细而深入的研究虽有助于揭示儿童观察的某些真相,但无法提供对儿童观察问题的全貌性认识。该书结合多则翔实的儿童观察记录和多位教师开展儿童观察工作的亲身体验,对为什么观察儿童、怎样观察和记录、怎样利用观察结果评价儿童发展和设计课程、怎样与儿童家庭分享观察记录和评价信息、怎样以观察为基础为每一位儿童建立成长档案,以及教师作为观察者如何不断提高自身观察素养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的阐释,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如何做好儿童观察以有效评价发展和设计课程的完整图景。因此,无论您选择从哪里开始,我们都希望您能完整地阅读该书,以系统地了解有关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的关系。
第四,强调通过反复练习和持续反思来将观察技术“为我所用”。用好儿童观察技术这把“利器”,有助于深入了解每一个儿童,能有效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并为之设计个性化的课程。欲达此目的,唯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才能使先进的观察技术为我所用,帮我们找到打开儿童世界的正确方式,进而通过适宜的课程和有效的教学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生长的世界”。正如作者所提到的,“儿童观察和记录并没有一个对的时间,也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法。……要成功地找到最适宜的记录方式,必须通过不断的试验,然后反思,以获知哪一种记录方式对你来说是最有效的”。同时,反复练习和持续反思还有助于将凝结着教师作为观察者的个性、教育和文化背景以及个性化生活经验的观察风格逐渐固化下来,促进观察者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没有思想的技术不可能走得太远,也很快会被新技术所取代。表面上,该书与绝大多数有关儿童观察和评价的著作并无二致,但深究其背后的指导思想则会发现,每一项观察技术的运用、每一种评价工具的甄选,都是在特定评价思想和课程设计思想的指引下完成的,从而为将儿童观察与儿童发展评价、课程设计之间建立联结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育要发现每一个儿童的力量,激发每一个儿童的“原力觉醒”,从根本上改变“有教无学”的积弊,就必须将视角重新转向儿童,关注并研究儿童,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准确解读其行为背后的“深义”,进而在课程和教学领域提供针对性的引导和支持。窃以为,也许这才是很多幼儿园追求的课程特色的生长点,也将是中国特色幼儿园课程的生长点。
回到本文最初提到的共同愿景,对该书的理解与运用仍须我们在领会其思想精髓、掌握其技术要义的基础上对其本土适用性进行深刻反思,同时充分发挥实践智慧,通过持续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使其为我所用。待那时,和该书的作者们一样,衷心希望当再听到身边的老师抱怨“没有时间观察”时,作为读者和践行者的您能以一名专业儿童观察者的角色这样回答:“是的,儿童观察和记录是艰苦的工作,但却是值得做的!我会花时间在这上面,因为我很清楚通过观察和记录我是多么地了解儿童!”
摘自:《学前教育》2017.07-08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不要拿庸俗的儿童节目娱乐我们...dreamcatcher阅读人气:1081
- 妙趣横生的儿童性教育-我从哪...灵妖阅读人气:1423
- 儿童保健服务指南大爱引航阅读人气:1026
- 多么有趣的儿童呀!my0397阅读人气:913
- 难忘的儿童老照片开心果果阅读人气:838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体育课程该怎么开展?长颈鹿阅读人气:1268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
- [教师工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小蛋蛋阅读人气:3051
- [教师工作]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dingyanfei阅读人气:2178
- [教师工作]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幼小衔接课...meili@xinqing阅读人气: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