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教研,寻着问题前行
作者:王晓红 来源:北京市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8-05
2014年4月至7月,我园有幸参与了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跟进活动,在教研室老师的带领下,第一协作体的各位业务园长三次走进我园,零距离地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对幼儿园的教研工作给予具体指导。
一问:教研要研什么——确定教研真问题
此次跟进,对于教研组织者就是一个寻找教研真问题,感受和体验教研意义的过程。
幼儿园保教工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教研组织者要通过剥离、筛选、判断,找出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这就是教研的真问题。但在工作中,我们时常会找不准真问题。
在确定教研题目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教师座谈等形式了解教师需要。教师们一致认为,艺术特色幼儿园不能不开展欣赏教学活动,但对欣赏教学有畏难情绪,园内组织教学观摩时,教师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避欣赏活动。结合园所发展和教师需要,我们计划近几年开展系列研究。为了使研究更加深人与扎实,本学期的研究题目定为“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作品适宜性的研究”,也就是以梳理、确定欣赏作品为主,最后形成美术、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的资源包。
两次教研后,我们有些研究不下去了。我们发现,只是确定作品,研究的意义不大。我们是否需要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确定作品?是不是应该在欣赏作品之后再讨论作品适宜不适宜,可以怎样欣赏?大家对教研题目有了质疑。教研的真问题应该是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具体到欣赏教学,即便我们把欣赏的曲目梳理出来了,形成了教学资源库,但如果教师不会组织活动,这些欣赏作品又怎么能够让幼儿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研究重点调整到解决教师组织欣赏教学的实践能力上来?
这时,园内的第三次教研,就是协作体的第一次跟进,基于大家的疑虑,生成了第一次的跟进内容“根据教师的需求确定教研内容”。
研讨中,教研员赵蕊蕊老师追问我,造成教师不敢组织欣赏活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说,是老师不会上欣赏活动。赵老师分析说,教师组织活动的策略少,没有底气上课,而我们教研就是要为教师组织好一节欣赏活动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通过大家的研讨,我认识到,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实际工作,是操作层面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师需要借助实践活动,开展立体的、纵向的研究。具体到欣赏教学上,教师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是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缺乏,教研内容应指向教师真实的教学实践过程,形式上也应采用以实践为核心的观摩研讨。最后,通过和教师们的再次沟通,我园的教研专题更改为“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定位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上,大大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反思我们确立教研题目的过程,从刚开始的洋洋得意,到两次教研后的疑虑,再到第一次跟进后的果断调整,就是一个确定——质疑——思考——调整——再确定的历程。我们确定题目时,都说是来源于教师和园所的需求,但发现有时又不完全切合教师的实际,到底什么是教研真问题?通过我园真实的案例证明,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实践过程的结合点、教师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的真问题。找准教研真问题的关键是分析教师,找出教师在哪一环节上出现了问题,找到教师工作上的难点、瓶颈,以适宜的方式消除教师的困惑。一个问题突破了,教师就会举一反三,在工作中借鉴、迁移,就能更好地专业成长。
二问:教研要怎么研——关注幼儿学习本质
三次跟进中,第二次和第三次活动部是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现场,活动目标都是幼儿掌握乐曲ABA的曲式,下一次活动是上一次活动的改进。对于刚刚开始研究的内容,我非常想了解教师现有的真实理念和实施水平,因此,第二次跟进,我邀请已有十几年教龄的李建琨老师自主设计、实施了一节活动。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李老师确定了一首欣赏曲目《小鸡之舞》,这首乐曲旋律轻快且有重复乐段,音乐形象鲜明,适合于中班幼儿欣赏。教学目标是让幼几感知乐段,教师把乐曲分成了ABA三段,播放一段后,就让幼儿说一说这段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最后,播放完整乐曲,幼儿听出乐曲段落了,就举起手中的纸条,表示自己听出来分段了。
在研讨中,我提出一个问题:音乐欣赏活动中,该不该让幼儿给乐曲分段?李老师很肯定地说:“我觉得应该让幼儿知道乐曲怎样分段,因为我们刚刚开始音乐欣赏活动,现阶段让幼儿先知道怎样分段,可以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乐曲,对乐曲表达的内容、情感等有充分的想象与表现,为以后的表演活动做好铺垫。”但关键是怎样分段,怎样让幼儿感知乐段与曲式结构呢?纵观整节活动,教师高控、幼儿被动接受,孩子们始终在验证乐曲分段对不对,就是教师的“打工仔”。分析原因,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和 “学”的关系,忽视了幼儿是主动学习的学习主体。教师把教学重点定位为知识技能的传授,把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幼儿的感受。
音乐欣赏活动的本质及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教师们提到,要运用适宜的教育策略、方式方法让幼儿真正感受和理解音乐,要让孩子们和教材对接,活动中要让孩子们真正地“动”起来。那怎么让孩子们“动”起来呢?教研室李峰老师在活动点评中提的三个问题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1)结果还是过程?活动中乐曲的分段是结果,过程是怎么分段。过程应能激发幼儿主动想、主动表现,感受过程就是活动的结果。(2)给予还是激发?活动中教师总想维护自己的主导地位,应该激发幼儿先自己感知,不能教师一味灌输。(3)验证还是认同?不要过分强调幼儿分段的正确与否,幼儿不能只是去验证,要激励孩子参与活动过程,采用多种形式让孩子在充分听的基础上,自主感受、体验和发现。
经过热烈的讨论,结合对《指南》的学习,李老师认识到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是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活动中要充分地体现出来。所以,她调整了教学思路,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知,难点是自主表现乐段,突出幼儿的自主学习。
三问:教研的价值——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教育观念到行为转化的桥梁,但真正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通过几次研究就能够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蜕变过程,需要教研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次跟进活动中,幼儿自主地表现对乐曲的理解,突出了幼儿为本,教师对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一片赞扬声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只有短短的20分钟?李老师说,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性高,都能够说出来和做出来,不需要教师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引导,活动很顺畅,所以,课时就短了。那造成时间短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幼儿表现得太好了吗?于是,我带领教师们回忆活动过程——活动中倾听了四遍音乐,李老师分别是怎样引导的。教师们认识到,每一次倾听前和倾听后李老师的语言还不够明确、具体,目的性不强,只是泛泛地问你想到了什么或是重复幼儿的回答。教师要用精准的语句概括、梳理、提升幼儿的语言或动作,每个环节要引导充分、到位。例如,小鸡的动作,教师就要思考怎样让幼儿更充分地感知和表现,表现出小鸡不同的动作,要让孩子们充分听、充分说、充分演。这样,就能够体现出本节活动的教育价值,展现活动提升点。我也在思考:怎样引导教师进一步关注教育方法的多元、教育策略的丰富,最后形成突出领域核心价值的教育目标,以达到幼儿快乐与发展的目的。
通过两次课程研磨,我看到了李老师的变化。在反思中,她写道:“教研观摩转变了我一些固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指南》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第一次的教师主体、完全控制转变为第二次的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是一个质的提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幼儿为本,发挥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科本身的核心价值,采用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多种教育策略,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次跟进穿起了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而一个个鲜活的问题就是一颗颗璀璨炫目的珍珠,我们将继续前行在寻找问题、解决困惑、回归实践的道路上。
摘自:《学前教育》2015.07-08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组织好一次教研活动应注意的几...gege阅读人气:1405
- 有关园本教研中行政的参与问题哆啦A梦阅读人气:1611
- 组织好一次教研活动应注意的几...gege阅读人气:1102
- 国家正在关注幼儿教育立法的问...janis阅读人气:2539
- 上团城中心幼儿园开展草根式“...轩妍阅读人气:522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春季幼儿护理要注意哪些问题花语阅读人气:786
- [园长管理]语言活动如何提高问题的针对性...雪阅读人气:1498
- [园长管理]关于孩子之间冲突的问题该怎么...宝爹阅读人气:979
- [业务管理]幼儿喝水的环节,容易出现那些...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807
- [教师工作]怎样做好教研工作no、no 阅读人气: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