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幼儿体育教学此赛引发的思考——“实习场”理念下的案例解析

作者:殷丽芳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第三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10-03

最近,我市开展的幼儿体育教学研讨活动,引起了幼儿园的高度重视,因为在人们的印象里,一说起体育教学似乎是男教师的专利,对大部分女教师来说面对的压力和挑战可想而知。经过园所之间的选拔,有20个体育教学活动集中进行比赛,笔者有幸全程观摩并参与了评课,对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并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此尝试运用“实习场”理念对一些案例进行解析。

    思考一:游戏化与学习性如何一致

    笔者观摩的体育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游戏化的特点,选用了多种器材,设置了游戏情境,围绕“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展基本动作(如走、跑、跳跃、投掷、攀登、钻、爬、搬运等),如玩垫子、玩滑板车、玩沙包、玩箱子、玩竹竿、玩椅子、玩太空棒等,幼儿能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地投入活动的全过程。然而,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过分重视了游戏的趣味性,甚至追求表面的热闹和花样翻新,对基本动作的练习和运动量没有很好地设计,将“在游戏中学习”直接变成了“做游戏”和“一物多玩”,把重点放在了游戏的流程上,幼儿的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得不到足够有效的锻炼,削弱了身体运动应有的学习体验。

    案例解析:有一个中班体育活动“我是小小兵”,教师设计了“抗洪救灾”的情节,指挥“小兵”运送物资、互助过河、共筑堤坝,且不说情节是否合理,单看幼儿,他们在教师的游戏化语言指示下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双人抬着垫子走,一会儿用垫子拉着伙伴走,一会儿在垫子上站成一排抓住垫子筑成坝。整个过程看上去热情高涨,实际上没有动作要求和成果检视,运动负荷不足以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同时,教师没有从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出发.科学选用合适的器材,而是从“玩垫子游戏”的角度预设了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效果自然无从达成。还有一个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竹竿”,目标是“练习双脚立定跳,发展腿部肌肉;与同伴合作玩竹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教师设计了“骑竹竿进场热身做操”“探索两人玩竹竿”“竹竿变小河”(有宽有窄平放地面)“竹竿变山坡”(有高有低架起来)“四人持竿一起跳”“四人合骑竹竿退场”等环节。游戏过程似乎很完整、有变化,教师对立定跳的示范讲解也很清晰到位,幼儿情绪愉快愿意合作。但仔细推敲不难发现:教师重游戏情节轻动作练习,立定跳没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变成了在行进中跳过宽窄不同、高低不同的“小河”与“山坡”,为了合作游戏将四人“绑在”一个竹竿上,将立定跳的动作要领“两脚并拢、屈膝、双臂摆动”弃之不顾,失去了体育教学本该有的学习价值。

    观点:幼儿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的教育。“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身体运动的机会,吸引幼儿参与其中,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练习与体验,并在此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是幼儿体育教学的关键。实习场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不是教师讲幼儿听的环境,而是幼儿在做中学。教师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环境。

    因此,可以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设计的游戏情节应当最大限度地提供身体运动的机会,教学语言要重点突出少而精、生动形象有力量,支持和帮助幼儿锻炼身体机能,增强心理素质。

    比如大班体育活动“斗鸡乐”,采用了民间游戏题材,练习单脚行进跳,提高腿部力量和身体的平衡能力。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教师设计的“热身运动”让幼儿感受身体各部位的力量,“闯关考验”激励幼儿练习单脚站立、单脚前后左右行进跳、单脚转圈跳,获得单脚跳的运动经验和动作要领,随后的“斗鸡大赛”通过三轮对战、挑战老师,充分练习了单脚行进跳,锻炼了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同时在遵守规则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耐力以及对待输赢的正确态度。教师的语言简明扼要富有激励性,示范动作和游戏方法清晰到位,具有欣赏性,幼儿的“斗鸡大赛”俨然成了一个“斗鸡场”,一个感性的、综合的具有实习场特征的学习情境,将运动、认知、情感等发展领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思考二:场地与器材如何准备

    幼儿体育教学离不开合适的场地与器材,这不仅是保证运动技能锻炼的物质条件,也是活动安全和教学效果的需要。

    笔者观察到参与体育教学比赛的幼儿人数为l216人,场地与器材准备大部分由场外教师协助,少则2人多则8人,场地上的标记五花八门,不禁产生疑问:幼儿园里常规的体育教学有可能这么少的孩子和这么多老师的协助吗。一个基本动作的学习需要这么复杂的地形设计吗,幼儿在场地与器材的准备过程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否具有教育价值。这些问题涉及幼儿发展的全面性和因材施教,是教师“如何教”和幼儿“如何学”的理念转化成行为的真实体现。

    案例解析:“有趣的绳子”是一个大班的体育活动,主要器材是跳绳,配有节奏音乐,要求幼儿探索按节奏协调地用跳、钻、跨等方法,先后穿越一道、两道、四道、八道“火线”,前后共有八位老师进场协助,两两相对抓住两根绳子随着音乐节奏上下舞动构成“火线”。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运动练习,锻炼的是幼儿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以及在动态的绳子下大胆尝试、接受挑战的勇气。教师的设计很有创意,融合了音乐的节奏美和体育的动态美,幼儿在一种紧张、变化的氛围中有自主选择和勇敢挑战,锻炼了身体灵活反应的能力,获得非同一般的学习体验.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需要探讨的是:音乐鼓点节奏除了营造氛围,事实上并没有帮助幼儿“听准节奏、不慌不忙”地穿越,运动负荷偏低,等待停留时间较多;如果让幼儿参与“火线”场地的布置,对于幼儿之间的合作、耐力的锻炼、节奏的把握等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否更加有效呢?

    观点:幼儿动作的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并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内在的关联。实习场作为一种学习环境,隐含了学习者当前最需要的知识、经验、技能及情感,这种活动的过程需要幼儿在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做出努力,使幼儿感受到现实的挑战,这正是幼儿发展的机会所在。

    因此,让幼儿参与器材和场地的准备,不仅可以运动身体、强健体魄,在感受自身力量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同时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降低教学成本,更是教师得以统筹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体现组织教学能力的最佳时机。

    思考三:自主性与规则如何协调

    幼儿阶段是自主性、自信等个性品质建立的重要时期,促使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帮助幼儿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则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体育教学以其独有的教育特性赋予幼儿在活动中更多的自主,同时必须遵守规则。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为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而选择教学形式,应该为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学习成果而设计可以自主的环节,同时在规则中帮助幼儿实现自主发展。

    案例解析:“小特警闯关”的教学重点是助跑跨跳过一定宽度和高度的障碍物,培养幼儿自信快乐的心理品质。教师设计了三次闯关游戏:首先,选用大小不等的正方形泡沫垫,拼搭成小山,练习助跑跨跳(30厘米),逐步增加宽度为40厘米和60厘米,允许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宽度进行练习,直到动作连贯协调;接着,教师用大垫子拼搭出高度为45厘米的大山,激发幼儿挑战的热情和勇气,同时给幼儿自我评估的机会;最后,将大小垫子组合成群山,鼓励幼儿自主选择难度,助跑跨跳过高低不同、宽度不等的障碍物,击鼓庆贺自己的胜利。活动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教师很重视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赢的体验。

    然而遗憾的是.教师没有理清自由探索的方向,没有明确活动规则,导致幼儿在“闯关游戏”中频频发生险情。比如第一关“玩垫子”,有几个孩子玩起了“飞盘游戏”,因为是室内场地,空间小,“飞盘”飞上天花板、飞进观摩席,现场惊呼声一片,教师只好赶紧收场。第二关“翻山越岭”,有些幼儿助跑以后没有跨跳,直接绕过了障碍,有些幼儿跨跳时滑倒,个别幼儿甚至两次翻跟斗过去。教师没有在运动前规定动作要求,也没有在现场及时调控纠正,活动气氛紧张惊险。让人忐忑不安。

    观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之动作发展的教育建议是: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上述案例中的助跑跨跳动作对于大班幼儿是适宜发展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把握了教学重点,创造了在情境中多次练习的机会,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可以“跳一跳,够得着”,同时也就产生了面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教师要重视幼儿的自我保护,因为跨跳过障碍物不是学习目的,学会助跑跨跳并获得自信和能力才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不仅要为幼儿预设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活动环节,还要和幼儿一起预测风险,做好相应的安全教育。

    实习场是探究性的、交往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情境,是一个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所,因此探究、交往是基本的学习方式。案例中的“玩垫子”游戏,教师可以活动目标为指向,要求幼儿合作拼搭,探索游戏的玩法。做好下一个环节的铺垫,也可以带幼儿观察现场提出问题,幼儿就会选择合适的玩法。在“翻山越岭”环节,教师在激发幼儿挑战欲望的同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形引发幼儿思考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强调要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闯关路线,以顺利到达终点击鼓为赢,这样的导向使幼儿不会盲目比较,对自己有客观认知,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下做出最好的选择,收获胜利的喜悦。

    实习场是一种基本的学习环境,教育环境创设必定包含实习场的创设:实习场反映的是“做中学”的基本理念,它不仅适合于科学领域,而且适合于幼儿园课程的一切领域;要发挥实习场的作用,必须自觉地关注和借鉴现实生活情境。

    体育教学可以在户外,也可以在室内,环境的创设除了必要的空间,以此满足幼儿运动学习的要求,还需要选择有利于达成活动目标的相关器材,充分发挥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的明显或隐藏的联系,预设与活动相适应的规则,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适宜的运动方式,在预设和生成的“问题”“障碍”“变化”中锻炼身体,获得运动经验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编辑:cicy

上一篇:大带小区域性体育活动趣事集锦

下一篇:浅析幼儿园早操活动的科学组织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