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定制化培训模式——小型幼儿园园本教研模式

作者:李江美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尹江岸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9-02
真正有效的教师在职研训,必须是从教师进入幼儿园开始,幼儿园就有针对性地为其设计培养目标,持续跟踪其成长过程,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定制化培训模式”。在大型幼儿园,这种模式因人数众多而难以有效开展,而小型幼儿园则可以深度落实。它凸显了小型幼儿园的优势,真实“看到每一位教师”,真正助力每位教师的发展,鼓励教师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助我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一、专业成长计划书
 
1.量身定制的个人发展计划书
我们所倡导的量身定制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书有两个要素:其一,它体现的必须是教师个体真实的业务发展愿望;其二,每位教师的业务发展愿望幼儿园都有义务帮助他达成。操作流程如下。
每学期初,园长、教研组长与每一位教师面对面进行深入对话,教师直接提出自己的专业发展愿望,幼儿园及时确定支持模式。双方明确目标与方法后签订“教师个人业务发展计划书”。学期中,幼儿园不定期根据“教师个人业务发展计划书”进行检验,由此审视支持的适宜度,同时根据教师的即时需要微调支持方式。学期末,幼儿园和教师对个人发展计划书进行对照检查,检查目标的达成度。
教师在这样的“针对式”指导、帮助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关注。实施过程中发现这样的专业成长计划书,能唤醒教师隐藏于内心的积极性。我们期待有个性化的教师,但以往的许多方法却缺乏针对性。只有正确倾听教师心声,寻找适宜的方式给予支持和帮助,才能激发教师的热情。
开学时园长请我一起制定我的专业成长计划,她问我在业务上有什么目标。毕业五年来,这样的成长计划我制定过多次,但更多的作用好像就是增加了一份档案。看园长这么慎重,我思考了一会儿,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希望能去送教。”园长慎重地把我的期望填到了表格上,并告诉我:“幼儿园一定帮助你达成这个目标,但前提是你自己要尽最大的努力。”之后,幼儿园教研组为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听区里名师上课、年级组长为我研课、幼儿园全体老师听我试讲等。三个月后,我的一个活动在区辅导网活动中进行了展示,我以前的同学都说没想到我上得这么好。我觉得这个成长计划真好,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我想我更加明确以后的方向了,也想好下一次的专业成长计划书该填什么目标了。
(大一班金蕾的教师成长心路)
2.教师成长助力方案
教师成长助力方案是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书得以实现的有力支柱,是教研组根据教师个人期望和特点,邀请园内成员共同助力该教师成长的方案。教师是幼儿园的一分子,作为教研组必须要让他们看到,自己成长的点滴期望都能得到园方的全力支持。一旦教师们感觉教研组了解他们,可以为他们制作“一双合适的鞋”,让他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跑得更快时,教师自然能更加投入。
助力团可以由园长、教研组、教科组、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等各个部门组成,每个部门从自身角度出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的助力点要坚持“切口小”,助力过程要坚持“可看见”,助力结果要坚持“重实效”;2.对教师的助力要从实际出发,不一定要上述部门全部参加,根据教师的需要而定;3.各部门及时梳理助力教师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定期微调助力计划,使其努力达到“有效”;4.每一次助力结束,各部门可以就教师的感受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以便了解自己工作方式的有效性,为下一助力行动提供帮助。
如果说专业成长计划书侧重的是“助我成为我想成为的人”,那么“成长助力方案”更加关注“你可以成为怎样的教师”。前者从教师主观角度出发,后者从教研团队的客观角度出发。两者形成了很好的互补,真正全面促进了教师个体的发展。
尹江岸幼儿园教师成长助力方案

助力教师
蒋玉婷 
特点分析
新教师,工作干劲足,教学现场调控较好,基本功有点薄弱。
教研组支持
每两周进行一次。预约听课”,了解她存在的教学问题,并给予帮助;为其量身打造一个“新教师”一月一训活动,为期一学期。
园长支持
每月进班一次,让她听课,观察现场,学会换角度看问题;选择区、市适合她的培训活动。
工会支持  
由于蒋老师家在湖州,在宁波租房,工会定期与她沟通,关心她的生活,让她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工作。
团支部支持
根据蒋老师文笔较好的特点,团里将聘请她参加团内的宣传工作。  
助力总结 
经过短短一学期的助力,蒋老师成长迅速,她承担了区级开放活动;撰写的案例在区里获奖;并成为幼儿园的团支部书记。

 
二、注重个人需求的“做想推模式”
 
虽然教师呈现的问题会有相似之处,但形成的原因却各有差异,如要有效转变,采用的支持方法必须不同。但在常规的园本培训中,教研组却无法考虑得如此细腻,很多检查都是采用“一刀切”的做法,结果导致教师们耗尽精力,却只是原地踏步。
“做想推模式”则改变了这一点,它的实质是一种“观察行为——分析思想——确定支持”的模式。具体而言,当教研组发现该教师在教育上存在困惑或制约时,首先要观察该教师的行为,然后剖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最后再确定对这位教师采用何种支持模式。
上图展示了“做想推”的开展流程,以一名教师困惑“为什么我没有办法回应好幼儿的回答”为例。
第一步:做——她是怎么做的?教研组、年级组对该老师进行现场听课,收集产生这个问题的最初行为,寻找教师产生“现场回应能力弱”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
第二步:想——她是怎么想的?观察组成员通过几次的现场观察,结合详细的多角度记录,邀请该老师来参与沟通、分析,引导教师逐步认识到,活动中幼儿之所以会出现很多无法回应的对话,其根源在于:教师的提问设计太随意。这种情况下,幼儿自然容易出现大量毫无相关的回答,结果导致老师无法回应。
第三步:推——怎么支持她?和老师深入沟通达成一致后,教研组确定了一套非常适合的支持方案:设计适合她的“专用备课本”,在这个备课本中,将会提醒老师关注活动提问,并且对每一个提问都准备预备的追加提问;年级组每周协作她共同设计、研究其设计的语言活动的提问;安排其观摩优秀语言学科教师的现场活动,记录提问环节。
实施一个学期后,该老师的提问设计、活动现场回应等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做想推模式”之所以有效并受教师欢迎,就在于它认识到教师成长的实质问题。这样的模式非常适合小型幼儿园,为数不多的教师,个个都可以得到深入的剖析和帮助。
 
三、支持“微型年级组”的“四加一”模式
 
年级组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摇篮,小型幼儿园的年级组是“微型”的,一个年龄段只有四位教师,过少的人数不利于多角度的交流与碰撞。为此我们尝试了“加一”。这里的“一”,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小组、一所幼儿园……根据年级组的实际需求确定,人员来自园内的老师、园外的资源小组、名师工作室顾问及单位。
1.四加一之个人模式
在此模式中,“一”是指一个人。实践发现,该模式对于组员的“观点冲击”非常有效。长期的四人研讨,会不可避免导致组内成员逐渐趋向“同一性”,“雷同、相似”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教师的创造性发展。在运用“四加一个人模式”时,我们有意邀请和组内四人差别较大的对象:如行业完全不同——来自设计行业的人员、医院的专业者等;思考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来自武警部队的战士、外籍家长等。这些人的加入,对教师固有观点的冲击特别大,他们从另外一个视角为教师的成长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
这次年级组“四加一活动”,我们邀请的组外人员是武警部队的小王。探讨的内容是:对于班级中的“调皮王”怎么办?我对我们班的刘浩小朋友真是苦恼很久了:“他很可爱,和老师很亲。但就是没有规则意识,都大班了,还是随心所欲,想干嘛就干嘛。一批评,他马上哭泣、讨饶。”我提出困惑后,组员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单独批评、集体前奖励等。小王询问后说:“陈老师,我觉得不是方法的问题,我感觉你可能比较喜欢这个孩子,导致你的惩罚都不明确,让孩子误以为你是和他游戏。因为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孩子,部队生活让我感悟了很多。虽然孩子可能和成人不同,但我建议,惩罚要清楚。惩罚前,要孩子清楚他由于违反了什么规则被惩罚;惩罚中,一定要坚持执行;惩罚后,再一次告诉他,因为什么原因被惩罚,并提出以后的要求。”
他的一番话让我们组的成员都陷入了安静,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些比较可爱而调皮的孩子,我们的规则常常容易执行不到位。后来,我根据小王的建议,对于规则的建立、执行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小王还邀请孩子们去参观了他所在的营队,孩子们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更包括我:爱孩子,是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在群体中的责任——如何遵守约定的规则。
(大二班陈丽婷的教师成长心路)
2.四加一之小组模式
在此模式中,“一”是指一个小群体。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的“视野拓展”。主要有两种形式:同质组互动和异质组互动。
同质组互动是指小组成员邀请他园同一年龄段、或与本组有相同研究点的群体为“加一”小组。如邀请其他幼儿园的同一年级组成员就教材进行分析与探讨,进行美术研讨活动的小班组邀请本地一所美术特色幼儿园共同参与研讨活动等。这些形式不但增加了教师间的研讨氛围,而且对小组教师的成长起到了提升作用。异质组互动是指邀请与小组差异较大的群体为“加一”小组,如社区、家长组成的“教育议事会”小分队。由于这一小组成员都不是来自教育队伍,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思路常常给老师带来新的启发。例如,在他们的参与下,我们中班组设计出了许多有趣而有新意的幼儿活动:认养动物、跳蚤市场、自制探险游戏器械等。
“四加一”模式很好地弥补了小型幼儿园年级组人数过少的困惑,同时这种模式带来的不仅仅是参与人数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很好地拓展了教师的眼界,促使教师学会用多元的眼光看待教育。需要注意的是,筹划准备时,年级组长要明确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需要的外援;提前一周与外援沟通,以保证一个半小时的研讨可以获得好的效果;提早告诉教师本次研讨的外援特点,可以让教师针对外援特点进行一些话题分享,这将有助于教师思维的拓展。
定制化的教师培训模式是“借助教师真实生长环境开展的教师研修”,是“关注教师个体成长与发展的教师研究”,随着对教师成长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关注,我们认为这种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幼儿园教师培养中的一种基本模式。
 
编辑:cicy
 

上一篇:区域联动 促进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

下一篇:幼儿园开发剪纸园本课程的价值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