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教育生活化的4大策略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7-19
自开学以来,我担任了托班的教师,面对一群平均年龄为2-3岁的托班幼儿,还真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教育他们,还好,我们年级组实施了生活化教育,解除了我们教育托班幼儿的困惑,有了更好的目标与方向;在此,想谈一些生活化教育对托班幼儿保教方面的优势。
 
一、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教育内容是教育的重要中介要素,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教材多而杂,上级部门不要求统一用固定教材,而托班教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不少教师花大量时间热心地找文本性的教材,往往是把各种版本的教材凑在一起,挑选一些自认为较好的教材实施教育,这样简单地把教育内容与文本“教材”画上了等号。我们应该认识到,“教材”不是死的、固定不变的,而是活的、动态变化的,具有明显针对性的,是源自于本班幼儿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而托班幼儿是刚从家庭生活走入幼儿园,因此,我们更应充分利用园内的生活环节和园外的生活环境中活的教材作为托班的教育内容。
1.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内容
托班的一日活动中,每天有来园活动、点心、入厕盥洗、午睡等生活环节。这些环节的安排从时间上看是相对固定的,孩子们就慢慢地知道了幼儿园内一日活动的基本程序,在吃中饭时会说:“要睡觉了、起床了、回家了。”孩子形成了正常的生活规律,不再象在家里一样,一切“顺其自然”:可口的零食随时吃,应该固定的三餐从来不吃,或者是家长端着饭碗到处追着才能喂进几口,至于大小便都是随时随地进行的。从内容上看,每天重复着简单的事,就这些事对托班的幼儿来说是相当有难度的,吃饭不会拿勺子,饭喂不到嘴里就涂在脸上了,上厕所不会脱裤子等等。老师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自理能力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不会拿勺子的,手把手教他拿,再喂上几口。在生活环节中,老师用简短的儿歌指导孩子的行动。如吃饭前一起说:“小嘴巴,真能干,会说话,会吃饭。”洗手时说:“小水滴,真有趣,小小手,洗干净。”这样既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又让他们自然地用语言指导自己的行为。
2.家庭、社区中的教育内容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生活中,每位家庭成员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只要家长有“教育孩子的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合理安排生活,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那么,家庭生活就是教育内容。
孩子的每一种经历就是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把孩子关在狭小的家庭中,应带他走入社区,可跟着家长去菜场、去公园散步,他们会在这过程中认真观察,感受生活,产生问题,从而扩展了受教育的空间。
 
二、教育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应当“以生活为中心”,“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 ”,将教育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在托班教育中,我们根据幼儿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生活”入手,创设“家庭化”环境,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3.创设家庭化教育环境
在开学前,老师主动向家长了解每位幼儿在家的基本生活情况和个性特点,记住家长对孩子的昵称。日常工作中,老师叫孩子的昵称“凯凯、贝贝、天天……”,把“小朋友们”改称为“宝宝们”。这样叫着孩子的小名,给孩子们亲切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妈妈”,孩子处于“家庭化”的氛围中,有利于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敢说、敢做的学习、生活环境。
4.模仿着“做”不同角色
在角色游戏中,宝宝模仿着做布娃娃的妈妈或爸爸,抱着、拍着“娃娃”自言自语,那些话是简单且没有连贯性的,老师在一旁也听不懂,而这是宝宝对生活的真实理解,在用他的方式表达出来。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跟家长交往,而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在班内都是同龄人,抢起东西来互不相让。为此,我们带宝宝到大班“做客”,做了一回小弟弟、小妹妹,得到了大哥哥、大姐姐的热情招待,他们牵着“小宝宝”的手说:“小弟弟、小妹妹,请吃糖……”还带他们一起做游戏,开始有些拘束的小宝宝,很快融入这个集体中,与大班孩子愉快地交流起来。放学时,小宝宝兴奋地对家长说:“还要跟哥哥(姐姐)一起玩。”在角色的转换中,孩子的情感、思维、语言、交往能力等得到发展。
因此,我们不能把“入园”说成“读书”了。幼儿教育呼唤“生活化”,托班教育更需“生活化”。
 
编辑:cicy

上一篇:提高中班幼儿互动12方法

下一篇:托班与小班幼儿教育的差异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