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处理策略在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作者:浦月娟  来源:上海市嘉定教师进修学院  上传时间:2013-04-23
在学习活动三维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情感目标的达成往往最容易被教师忽视。为此,我们尝试在幼儿学习活动中运用情感性处理策略,以有效达成情感目标。现以大班学习活动“獾的礼物”为例,来谈一谈情感性处理策略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一、解读关键画面,展示教材情感,帮助幼儿感知情感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死亡”或许难以理解,但是“离别”的悲伤却是能够体验到的情感,如入园时与妈妈的别离、与转园同伴的别离等。如何让幼儿初步感知这种情感,并用适当的方式去面对这种情感呢?故事《獾的礼物》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逝去的故事。故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展示情感策略”,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大班幼儿仍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因此图书的画面是幼儿最为直接的感知媒介。为了让幼儿感知故事中的悲伤气氛,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绘本中显性表现情感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从画面的布局、画面上角色的表情动作中去揣测离别所带来的悲伤情感。
如:獾在隧道里奔跑的画面,一个接着一个深长的隧道和獾逐渐小去的身影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獾正在离我们而去”:又如:狐狸在雪地里独自行走、兔子手中的手帕、伙伴们低垂的演练等画面让幼儿感受到大家由于獾的离去而产生的悲伤。
由于教师对故事中几个关键画面的解读,让幼儿对“离别”“悲伤”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嫁接起了故事与幼儿之间情感的桥梁,因而为幼儿情感的共鸣奠定了基础。
 
二、发挥语言魅力,灵活传递情感,引发幼儿情感共鸣
 
语言是传递情感的最佳武器,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性。结合表情动作,将故事中的角色情感立体地展现在幼儿眼前,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引发幼儿的内心情感,使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
如:活动开始时,教师轻轻翻开扉页,用缓慢的语速讲述:“年纪很大的獾一个人站在野外,风吹起了他的围巾。在夕阳下,在晚风中,獾孤独地望着远方。他要到哪里去?他想干什么?他还会回来吗?他的朋友们呢?”平静的表情、轻轻翻页的动作和缓缓的语速既帮助幼儿理解了画面,又为整个故事定了一个基调,让幼儿随着这样的基调继续阅读。
除了语言上的烘托外,教师还巧妙地运用了情感的人员组织和心理组织策略,即通过灵活分组、角色转换等方法对人员组织和人员心理进行情感处理。如:当教师讲述到獾去世的情节后,一方面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中同伴们的表情和动作,另一方面启发幼儿进行角色转换,让幼儿模仿角色进行表达和表现,使得画面中的情感在幼儿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中得以展现。这一过程也是幼儿表达对“离别”和“悲伤”的理解的重要体现。又如:当讲到伙伴们回忆獾和自己发生的故事这一情节时,教师的语速逐步加快,语调也变得轻快起来,出示画面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活动的气氛慢慢的从悲伤中调节过来,让幼儿感受到:虽然獾离我们而去了,但却留给我们最为美好和欢快的回忆。这种有张有弛的调节既是故事本身情节发展的需要,又让幼儿的积极情绪重新被调动,体会到如何积极地去面对“离别”,对“从悲伤中释怀”这种情绪处理方式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巧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感氛围,促进幼儿情感体验
 
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教师若能灵活地运用多种媒体,力幼儿的多种感官带来刺激,则必然会对幼儿的学习带来有效的促进作用。
在故事《獾的礼物》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投影仪将故事画面清晰地展现在幼儿眼前外,还在讲述过程中配合了与故事节奏相吻合的音乐,烘托故事的整体氛围。如:在讲述第一部分时为了突出“悲伤”“离别”的气氛,选择了同样深情、缓慢的《Kiss the rain》背景音乐,配合画面本身偏冷的色调、疏密有间的线条,每一名幼儿都流露出被感动的神情。而当动物们回忆獾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时,教师又适时地将音乐切换到节奏明亮的《The day-dream一love》上,同时将音量稍稍调大,幼儿边看着暖黄色调、动感的画面,边听着明快的乐曲,前半段的悲伤情绪逐渐被温暖的回忆所替代.使情绪得到了很好的调节。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情感性处理策略在幼儿园习活动中的合理运用,不但有助于幼儿认知经验的获得,教会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达成预设的情感目标,而且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情绪情感表达的方式,财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起来。
 
编辑:cicy
 

上一篇:培养孩子主动喝水的技巧

下一篇:实习场理念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情境创设的启示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