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体育教学观摩引发的教研活动

作者:张瑞丰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3-04
体育观摩活动引发的思考
 
阳春四月,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一次体育教学观摩活动,在内容选择上没有作统一的规定,以给教师足够的自主空间。活动的组织采用了集体观摩与评议形式,且特别注重了评议环节的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活动结束后,以下两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一是在参加观摩的12节体育活动中,有9节是一物多玩活动,占到总数的75%;二是从整体效果看,9位老师在对一物多玩体育活动的组织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位骨干教师的活动质量很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位新教师的活动在内容选择、目标的把握、环节的设置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其他5位教师的活动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一物多玩体育教学活动为什么会受到老师的推崇,它对于幼儿的发展有什么价值?作为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物多玩教学活动应如何组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教师间的差异,通过什么方法引导教师对这一活动形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使之更加优化?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首先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学习了一物多玩体育活动的相关资料,仔细分析并梳理了我园教师组织此类活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部分教师对此类活动的组织都有较清晰的认识,能根据所选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围绕目标开展活动,环节安排较清晰。
2.存在的共性问题: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的观察与指导不够,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如在自由探索环节,教师不能及时观察并捕捉幼儿富有创意的、有推广价值的玩法,影响了交流环节的分享;不能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等。
3.个别教师分别存在以下问题:(1)所选材料不具探索性,不符合一物多玩的要求,如小张老师执教的“快乐的羊角球”中,羊角球本身玩法单一,不适宜设计成一物多玩活动;(2)对活动量关注不够,如谢老师在“花样玩球”中,更多地引导孩子进行语言的探索交流,致使活动量减小,不能满足孩子发展的要求;(3)教师缺乏对相应规则的预设与使用,致使活动受阻,如赵老师在“好玩的报纸中”引导孩子自由探索后,预设了游戏比赛,组织孩子进行夹纸跳、揪尾巴、贴在胸口迎风跑、纸球投掷等比赛,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则,使得游戏混乱,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观摩活动后的教研跟进
 
()确定教研重点与方法
 
找到问题后,我们明确了下一步教研的重点:以“优化一物多玩体育活动”为题,充分利用网络、期刊等幼教资源和本次观摩活动的案例,组织老师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对原活动方案进行反思、改进并实践等形式不断跟进;引导教师明确一物多玩活动价值、材料的特点、规则运用等问题,获得有效的指导策略;并通过教育实践让执教者验证和内化,促进教师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组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1.通过交流讨论与理论学习,引导教师深入认识一物多玩体育活动的价值。
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交流讨论:“你为什么要选择一物多玩活动作为观摩展示内容?一物多玩体育活动有什么价值”?围绕这一问题,教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主要的回答如下:
A.玩法多样,幼儿感兴趣;(2位教师)
B.材料来源于生活,且多为废旧物品,准备起来较方便;(3位教师)
C.能发展孩子多种运动能力,不像有些体育活动只能发展幼儿单一的动作;(4位教师)
D.活动中幼儿能自主探索;(3位教师)
E.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2位教师)
大部分教师都能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这是我们预料之中的,说明教师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出乎我们预料的是有3位老师是为了自身操作方便。但当我们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时意识到:当前,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操作机会,教(学)具的准备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时教师甚至为了追求教(学)具的外在形式而影响了活动质量。因而引导教师学会恰当地投放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价值,克服教师工作中教学具准备的盲目性,且充分挖掘利用生活资源,促进幼儿发展。最后我们一起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较大价值:一物多玩体育活动不拘泥于单一动作的练习;重视幼儿的自主探索,鼓励幼儿的发现性学习;关注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强调师生间的平等有效互动。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便于收集,准备起来方便,使教师不为材料所累,有更多的精力投人活动的设计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突破了原有的零散的认识,能深入地、多角度看待一物多玩活动的价值,为下一步的研讨活动奠定了基础。
2.以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优秀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一物多玩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与注意事项,借助学前教育网站、幼教期刊等资源,提高教师对一物多玩活动组织的相关认识水平。认识到一物多玩活动的价值后,我们又引导教师自己先通过上网查询等方法,学习了解一物多玩活动组织的有关方法。在问题的引导下,老师们查阅并学习了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认识,受益匪浅。如: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站中冯鑫老师的一篇题为《一物多玩体育活动的组织流程及策略》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一致关注,文章对一物多玩活动材料、活动流程、指导策略等作了详尽的介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通过学习,大家对一物多玩体育活动有了深入的认识。
以本次观摩活动的优秀案例为载体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进一步深化认识。我们充分利用本次观摩活动中大家公认的优秀案例:姜老师的“好玩的袋子”,组织教师通过观摩活动录像,运用已获得的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讨论:这个活动好在哪里,所选的材料具有什么特点,活动的流程是怎样的,教师是怎样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活动中教师是如何调整运动量的……例如:在围绕“一物多玩活动对材料有什么要求”进行讨论时,大家对“好玩的袋子”中的玩法进行了梳理:当伞遮雨;团成球练习向上抛;当成小河练习来回跳;做蹦蹦床练习弹跳;对折变窄后连成独木桥练习平衡走;经过改造的袋子两端都能打开且缝上了丝带供孩子套在身上当毛毛虫练习爬;脱掉袋子后变成蝴蝶练习飞;拉另一端的丝带使袋子一端缩紧两人一组练习运球,等等。活动中孩子们共运用了以上8种玩法,除了袋子本身变化所具有的前5种方法,教师还通过对袋子的改造又挖掘预设出后3种玩法。袋子可变化、可重组,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玩法,具有丰富的探索空间。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大胆探索袋子的各种玩法,有效地发展了孩子的跳、平衡、爬等运动能力,挖掘了孩子的创造潜能。鲜活的实例让老师们进一步体验到所选材料的多变性、探究性是这次活动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组织好一物多玩活动的前提。
另外,我们还结合本案例,对一物多玩活动的指导要点、规则运用等内容进行了重点的分析讨论,为下一步的再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策略支持。
3.及时跟进,组织教师在对自身活动的反思与反复实践中内化观念与做法。接下来,我们又引导教师重新反思自己的活动:存在什么问题,可以怎样改进。教师结合自己前期获得的认识,很快就找到问题所在,她们主动提出对原有活动内容再次修改并在平行班执教,有的老师则又重新选择材料确定内容实施。我们还请两位骨干教师重点对两位新教师结对帮扶,共同设计活动方案。之后,我们便组织体育教研组的老师对每一位教师的活动反复进行了集体观摩研讨,使每一位教师的实践得到有效改进。活动持续了五周。
4.引导教师及时梳理自己的感悟及困惑,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持续成长。每次活动后,我们都要求教师将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梳理,同时鼓励教师提出当前存在的困惑,使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对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获得成长。如:在老师们集中分析讨论如何选择一物多玩活动的材料后,有一位老师提出:对于某些材料,如何使用才能既兼顾材料的特点又不影响幼儿自主的探索?如报纸,由于本身的易皱易折不可复原的特点,使得在探索玩法的先后顺序上受到限制,过程中教师是否应按照顶在胸前跑——卷成纸筒跳——用纸棍搭成山洞钻——撕成尾巴揪——团成纸球扔的顺序组织。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感到如果拘泥于一定顺序,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探索和师幼互动,应根据现场幼儿的表现灵活组织;教师可采用投放足够报纸供幼儿随时更换的方法加以解决,同时要提供可供幼儿存放废旧报纸的纸篓,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实验幼儿园)
 
编辑:cicy

上一篇:研培一体,深化内涵,有效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下一篇:园本教研中的思与行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