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
作者:谭宝清 来源: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课题优秀成果汇编 上传时间:2013-01-28
内容提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我园结合现阶段我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达到入学的平滑过渡。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即: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幼儿与小学生、教师的之间的沟通),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一时期的整体衔接,本研究所指的主要是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初期这一段过渡时期。此时期是幼儿结束在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时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生活习惯、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活动方式、生活作息制度等方面的骤变,使许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不会听讲和害怕学习等现象,有些甚至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二)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将“幼小衔接”理解为只是知识方面和“遵守纪律”的衔接,要求学习拼音、算术等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训练“坐得住”,写字有规矩等,有悖于幼儿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帮助孩子达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滑过渡,成为我们幼教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密切配合,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运用有效手段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这里包括两层意思:首先,幼儿园需要做哪些工作来满足幼儿升入小学后的需要;另一方面,小学一年级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更接近幼儿园大班儿童的接受能力,最终完成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的目标。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对幼小衔接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力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究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使孩子们从能力上、习惯上及其他各方面都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并得到健康发展。
二、研究“幼小衔接”的基本思想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将研究的重点由“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转变为“幼儿园、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尽快适应孩子的需求”,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首先,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正确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事情,愿意去学,主动探索,在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上达到充分衔接。
其次,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其中包括精神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宽松的学习氛围;物质环境——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整洁、优美、具有文化氛围的内部环境),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在相关能力、习惯、意识等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等方面必须尊重该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和学习特点,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得到衔接。
再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进行主动学习,努力改变“一刀切”的教育形式,在教育方法上逐渐达到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孩子提供丰富适宜的学习、活动环境,充分满足孩子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帮助孩子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使孩子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我们两大教育机构研究幼小衔接的实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略)
四、研究方法和被试的选取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实验法等。被试的选取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大兴一幼大班全体幼儿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同时,衔接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事,我们与大兴一小(北京市教育科研实验小学)、我园幼儿升入较多的大兴五小、大兴八小、大兴二小等合作开展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
五、具体研究过程
我们的研究自++++年5月起,每一学年为一轮,在每一轮的研究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针对性,共进行了三轮的研究。
(一)对我园历届大班毕业并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孩子们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即每年6月末对每名幼儿的入学趋向进行记录留档,新学期的9月末10月初,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到相关的小学对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也对孩子进行访谈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情况。
(二)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具体方法是:
1.组织教师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两大教育机构的特点,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沟通。
2.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上学年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方法,在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幼儿进行培养,帮助幼儿从心理上、能力上、习惯上及身体素质上进行衔接。主要措施是:
(1)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利用恰当有趣的方法,向幼儿进行汉字的渗透,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
(2)结合幼儿实际活动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3)通过留“家庭作业”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4)贴近幼儿生活引导学会分工合作。
(5)结合主题活动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6)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学校、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了解小学教师。 (具体方法略。)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
++++年9月,我们又对本学年毕业的幼儿进行了跟踪调查,从心理、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及规则意识等方面对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我们上学年的研究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也是对我们几轮的研究情况的检测。具体情况为:
(一)孩子入学后的思想方面情况。在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方面,从教师角度看,72.5%的孩子很积极,27.5%的孩子不自信。从学生角度看,92.7%的孩子很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7.4%的孩子感兴趣程度一般。从家长的角度看,孩子上学后精神状态很兴奋的占68.6%,一般的占31.4%。这些项目与我们三年前的调查相比,都提高了约三十个百分点。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孩子喜欢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上学的积极性很高,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能适应。在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上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能清楚表达。与三年前的调查相比幼儿对学校的适应情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学习能力方面: (略)
(三)生活能力方面: (略)
(四)从交往方面看: (略)
(五)规则意识方面: (略)
调查证明: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多数幼儿入学后在思想方面、学习兴趣方面、学习能力方面、交往能力方面均能较快地适应学校的要求,在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七、讨论与分析
通过几轮的研究,我们体会到“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几轮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使幼儿在入学的衔接上获得了不少的帮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指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不够。我们在几轮的研究中多次组织了与小学教师的相互听课与研讨,但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虽然在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到了沟通,但教师们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小学教师多是以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为中心,找孩子和家长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
2、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随意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教师给予每名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并教给幼儿调控的方法,在这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幼儿情绪愉悦。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
3、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多读几首诗歌、认几个汉字、做几道题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来的实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不很重视,包办代替,冷暖呵护,是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4、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不够
交往能力培养不够,是主动与别人交流方面不够,这些与幼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5、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在遵守规则方面,幼儿园的规则多是非常具体的,针对某个活动的,并且多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既具体又形象。幼儿在遵守之前,首先了解为什么,怎么做,便于幼儿遵守。而学校规则多是事先定好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很抽象,有些孩子不理解,因而幼儿刚入学后不适应,造成了部分幼儿在学校的规则遵守方面的不够。
(二)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1、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
首先是幼儿园教师方面,需要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特别是每个孩子的长项是什么,使小学教师尽快的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使孩子入学后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小学教师要注意多向幼儿园靠拢,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注意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式,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2)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
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幼儿也深入到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共同听课,熟悉学校生活。
(3)幼儿与学校的沟通
针对幼儿的问题,设计好相应的目标,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参观学校,接触教师和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打消幼儿由于不了解学校而造成的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向往学校生活的愿望。
2、加强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1)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它们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活动,也注意了同伴的活动,有了主动向别人学习的愿望。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点,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参观、活动中有目的的向别人进行提问,体验在寻找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与人交往的快乐,并提供不同材料,让材料去刺激幼儿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等等。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抓住契机,引发幼儿与他人主动交往。
(2)合作能力的培养
让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合作的意义,抓住时机以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强化幼儿合作的行为。对于一些比较自私的幼儿,引导他们认识到怎样与别人交往,让他们明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交往。
3、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在规则意识上,要培养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幼儿在上一年级后,对于学校的规则、教师要求不能主动的遵守,需要别人提醒。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主动去遵守规则,让幼儿在幼儿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加强家园共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需进一步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家园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八、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新思考
通过三轮的研究,我们体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小衔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心理能力的衔接;再有,制约孩子入小学后以至将来上中学、大学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因此,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所涉及到的,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从小班开始,我们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地体会到许多方面研究越深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幼小衔接并不只是一些表面问题 (指家长一年级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的衔接问题,而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要求等诸多方面的衔接,在能力、习惯等的培养方面也不仅仅是几种具体能力的培养,而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还需要不断分析现阶段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将会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快速实现幼小衔接的秘密紫玫瑰阅读人气:951
- 幼小衔接的教育与研究欢乐童年阅读人气:1257
- 把握幼小衔接爽阅读人气:759
- 把握幼小衔接爽阅读人气:716
-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心理等方面出...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587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如何利用“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枫叶红阅读人气:2757
- [教师工作]幼小衔接班孩子怎么快点学好认...爱你水蜜桃阅读人气:1027
- [教师工作]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幼小衔接课...meili@xinqing阅读人气:4830
- [园长管理]幼小衔接是什么?普罗旺斯阅读人气:510
- [教师工作]现在幼儿家长太难沟通了,有什...琼子阅读人气: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