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教亦研,连环跟进

作者:王红裕  来源:浦东新区浦南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1-06
在教研活动中,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应该包含教研前的充分准备、教研中的平等对话与思维碰撞,以及教研后的行为跟进。其中,行为跟进直接体现了教研活动的效果。“研课”在幼儿园的日常教研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是最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教研内容。
本学期,我们围绕“我们的城市”主题下“路边新鲜事”中的内容点“咕隆——咚”,采取集体磨课——第一次教研——第二次教研——全员跟进与总结反思的步步推进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教师边实践、边研讨、边反思、边改进,有效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凸显了教研组集体智慧的力量。
 
集体磨课——发现活动设计中的共性问题
 
确定了“咕隆——咚”的活动内容后,教研组长鼓励教师提出自己的活动设想。教师通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将活动目标确定为“通过交流使用投币设施的经验,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激发幼儿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
在活动目标上达成共识之后,教师开始围绕活动设计的其他环节逐一展开讨论,其中,活动的导入方式成为教师们争论的焦点。成熟教师偏向于以故事开始,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回忆,之后再进行交流分享,最后回归故事.鼓励幼儿大胆展开想象,创编故事;青年教师则偏向于以各种“咕隆——咚”的录音导入,以辨听、猜测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再交流分享,使幼儿感受投币设施带来的便利。两种设想各具价值,又各有利弊。在集体讨论中,大家最终否定了前者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认为这与活动目标有些脱离;也否定了后者以录音导入的方式,认为这样容易拖沓。由此,教研组将第一次教研的重点确定为对活动导入方式的探讨。
此阶段,教研活动的目标旨在鼓励教师大胆提出设想,发现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此确定下一步教研活动的内容。
 
第一次教研一探讨有效的导入方式
 
在上一轮研讨中,教师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活动方案。教研组选择了A教师根据自己的活动方案执教,全体成员集体观摩后开展现场教研活动。大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剖析,一致认为该活动是有关幼儿“经验”的活动,因此研讨重点便落在教师如何唤醒幼儿的经验,如何在幼儿的经验与活动目标之间搭建“桥梁”。
研讨中,教师在“是否需要借助故事唤醒幼儿经验”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但大家一致认为:导入环节虽然唤醒了幼儿的经验,但所耗时间过长,致使活动拖沓而低效。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大家指出本次活动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
1.无关提问过多,导致师幼互动徘徊在目标的边缘,没有“直奔主题”。
2.预设的问题不够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幼儿的学习行为之间缺乏关联性,致使教师被幼儿的回答“牵着鼻子走”,致使导入环节冗长低效。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积极讨论后,在以下问题上达成一致:
 
1.对于此类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活动,宜采取情景导入的方式,迅速唤醒幼儿的记忆。
2.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应明确,从而引出幼儿的有效学习行为。
3.教师要善于区分活动中的“干”(活动目标)与“枝”(发散性互动)之间的关系,切记“弱枝强干”,而非“强枝弱干”。
此外,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教师对幼儿经验的梳理整合,大家普遍认为:教师的梳理较单一,没有较好地体现整合;梳理的维度不够清晰,整合针对个别幼儿,对其他幼儿的认知帮助不大,没有凸显集体活动的价值。
鉴于此,教研组将第二次教研的重点确定为:一是继续观察教师导入环节的行为调整:二是关注教师梳理整合幼儿经验的方法。
此阶段,教研活动的价值是引导教师就教学实践进行交流探讨、思维碰撞。
 
第二次教研一归纳梳理整合的方法
 
在第二次教研中,A教师根据“一研”的讨论结果及自身的理解重新调整活动方案,再次执教后,教研组成员现场观摩并展开研讨。在这一轮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首先对上一次研讨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本次活动的导入环节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提问直接、指向性明确,摒除了无关因素的干扰,幼儿能很快进入状态。
其次,围绕分享交流环节教师对幼儿经验的梳理整合,教师展开了热烈讨论,既肯定了A教师的有效做法,又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如梳理整合时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偏离活动目标,对于有共享价值的内容关注不够。
 
在本次研讨中,教师们提炼出以下经验:
 
1.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明确的梳理整合意识,围绕活动的核心目标进行整合。
2.教师在梳理整合时要有综合意识,注重拓展幼儿的认知结构。
3.教师在梳理整合时要善于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使之与活动目标建立联系。
4.教师在梳理整合时要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把握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
此阶段,教研活动的价值是梳理并提炼有效的实践经验与策略。
 
全员跟进与总结反思——内化、尝试与验证
 
第二次教研活动结束后,整个教研组成员通过内化吸收前期研讨的成果,开始分头行动,一方面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已形成的经验和策略,另一方面验证这些经验和策略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原有的教学行为,在对比中形成新的认识与体会。
 
在这一环节,教师们再次体会到,将研讨与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具有以下优势:
 
1.教师对研讨的内容有直接、深刻的感受,教研更加贴近教师的实践,趋向于“平民化”,是教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
2.教研始终指向问题的解决,去“行政化”,去“形式化”,教师有参与的积极性。
3.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及时内化、吸收前期研讨中好的方法和经验,有效解决了后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此阶段,教研活动旨在鼓励全员参与,使教师在实践与反思中体会“研”的价值。
教研要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亦教亦研,连环跟进”的教研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教研活动的成效,我们也从中体会到,教研只有贴近教师的实践,致力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称为教师自己的研究。
 
编辑:cicy
 
 

上一篇: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下一篇:专题引领下的有效教研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