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作者:龙莺英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2-12-24
[摘 要] 目前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师不考虑幼儿经验发展水平,只追求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对幼儿实际发展水平估计不当,教学目标太高或者太低等方面。改变关注的对象,采取加法或减法的策略是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帮助幼儿成功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音乐教学;幼儿园教育;教育策略
一、当前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常见问题
(一)不考虑幼儿原有经验水平,只关注教学活动是否顺利完成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先行决定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因此,教师通常十分重视教学设计的环节。如幼儿教师为了使活动在逻辑上更合理,往往只考虑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是否完整,重难点是否突出,活动目标的表述与书写是否规范等,而极少去思考这个活动本身的价值,更不用说考虑幼儿原有经验水平。[1]具体实施时,幼儿教师往往也只考虑教学活动的可控性,习惯于高控制的状态,习惯于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而未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参与,更谈不上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难度或步骤方面的调整。进行教学评价时,幼儿教师也主要考虑的是教学活动完成的流畅性,会关注教师的教态、语言;会关注活动的时长;会关注活动是否完整、流畅;会关注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新意,是否层次清晰,但很少会说到孩子,更不用说关注幼儿是否实现了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以说,当前的幼儿音乐教学普遍是没有幼儿的教学,目的只在于顺利、完整地展现教学活动从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的程序合理性,而忽略了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适应性。
(二)不了解幼儿原有经验水平,教学目标设置太高
1.幼儿音乐感知目标设置太高。
感知音乐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增加幼儿的音乐经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而不在于让幼儿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学会多少音乐知识。[2]但在现实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往往对幼儿音乐感知目标设置太高,如让幼儿像成人一样辨别不同音乐的种类,并说出它们的异同等。这种做法错误地估计了儿童的音乐感知水平,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过高的感知目标肯定会影响幼儿音乐教学的效果。
2.幼儿动作表演目标设置太高。
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骨骼和肌肉所能做出的动作不仅准确性较差,而且常常很难完成复杂的动作,这就决定了幼儿动作表演的不协调性和不精确性,即他们难以像成人一样把动作做到位。但有的幼儿教师为了使活动具有更高的可观赏性,往往将幼儿动作表演的目标设置过高,在动作表演的环节对幼儿的动作提出超出幼儿能力之外的要求。另外,有的教师纯粹将音乐教学活动演变成高难度训练,让孩子被动地、重复地、枯燥地练习,而训练的目的只是为了考级、参赛、拿奖等,完全违背了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追求。[3]
(三)不了解幼儿原有经验水平,教学目标设置太低
1.幼儿音乐感知目标设置太低。
对幼儿音乐感知目标设置太低也是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的情况。幼儿天生就对音乐有一定的敏感度,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也往往在新鲜感的驱动下进行,这就决定了幼儿音乐感知的目标不能太低,不能无限制地重复。过低的教学目标难以构成对幼儿的挑战,难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有的幼儿教师常常忽略幼儿的这种音乐敏感性和幼儿对音乐感知的驱动力,以至于选择的音乐内容往往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还反复练习。这种枯燥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幼儿音乐教学的效果。
2.幼儿动作表演目标设置太低。
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动作表演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这种表演一方面有利于幼儿对音乐的认识,如韵律、节奏的把握等,尽管不必要求高度的观赏性,但对韵律和节奏的把握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美感,并表现出一定的观赏性。如果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动作表演目标设置太低,势必丧失这种动作表演所蕴含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要求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动作表演,对幼儿的感知觉以及身心的健康发育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过低的目标显然是无助于这一促进作用的实现的。动作表演目标设置太低有多种表现形式,比较常见的就是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理解的片面,如有的幼儿教师将音乐单纯作为一种信号,音乐一起,幼儿就被要求开始做某种动作,而忽略了幼儿对音乐整体节奏的把握和表现。
二、解决策略
(一)改变关注的对象:从活动到幼儿
音乐教学活动仅仅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载体,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利用和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追求的是“高结构、低控制”的课堂。“高结构”指环境创设、材料选择、流程设置适宜;“低控制”指教师不对幼儿行为进行直接控制。在教学评价时,我们更多地应该围绕幼儿来展开,如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否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教师是否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水平;教学目标设置是否恰当;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认知挑战是否层层递进;孩子是否享受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所带来的成长快乐;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等。
(二)应对教学目标偏高的策略
1.音乐上的减法策略。
首先,可以减慢速度。有的音乐速度比较快,我们可以通过专业软件拉慢音乐的速度,或者通过弹琴、教师哼唱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合上音乐的节奏;其次,可以修改原曲、降调处理。在歌唱活动中,选择的音乐要在幼儿适宜的音域内,但是如果歌曲题材好,幼儿喜欢,教师也可在原曲上进行小小的改动,以适合幼儿演唱;第三,应善于处理不规整的音乐。给幼儿选择音乐一般要选择工整、结构清晰可辨的音乐,遇到不规整的音乐部分,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去掉这一段,但是如果遇到不能剪辑掉的不规整音乐,就可以采用模糊化处理的方式,或者加入儿歌、语言节奏等方式,帮助幼儿合上音乐的节奏。
2.动作上的减法策略。
首先,可以使用模型动作。模型动作是指重复一次以上的有规律的动作。使用模型动作会比使用非模型动作容易;其次,可以减少模型转换。只包含一个模型转换的动作,肯定要容易得多;第三,可以减慢动作频率;第四,可以减少身体动作的参与,减少方位的变化。显然,不移动的动作比移动的动作要容易,没有方位变化的动作比有方位变化的动作要容易,只有上肢参与的动作比需要手脚共同参与的动作要容易。
(三)应对教学目标偏低的策略
1.音乐上的加法策略。
在音乐的处理上,通常只会运用减法的策略,不会运用加法的策略,如使用加法策略,那也是先减后加。如教师选的音乐节奏太快,幼儿无法合上音乐的节奏,那么教师可先做减法,通过专业软件将音乐拉慢,或者教师先哼唱旋律,让幼儿合上音乐的节奏,待幼儿能熟练地将音乐与动作匹配时,教师可使用加法,将音乐拉回到原来的速度,而由教师先哼唱旋律的,此时就可以让幼儿进行合乐的练习。
2.动作上的加法策略。
在使用动作上的加法策略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运用累加的策略,即应循序渐进地加,而不是一次加到位。如动作创编加法策略的使用流程是:首先使用教师预成的模型动作,而后归纳模型动作的特点,幼儿创编,局部替换动作;接着提取两个动作进行合乐练习,在幼儿熟练掌握后开展领头人的游戏等。又如,动作学习的原则本来就是逐步累加,而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动作学习加法策略的基本使用流程是:首先引导幼儿坐着做上肢动作;而后站在座位前做上、下肢动作;再两两合作做动作;最后才是在队形中移动做动作。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始终把孩子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论是采用减法策略还是加法策略,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提高幼儿自我学习的能力。[4]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8.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67.
[3]王任梅,边霞.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变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两个纲要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2).
[4]周革新,宋二华.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3).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新教师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summer777阅读人气:981
- 教师教学用语的常见问题及思考sky的微笑阅读人气:1112
- 教师教学用语的常见问题及思考果而阅读人气:1044
-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秋水依叶阅读人气:2492
- 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中的点滴...灵妖阅读人气:2033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7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学科韵律活动教学的...chengxine阅读人气:3139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chengxine阅读人气:4434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chengxine阅读人气:4405
- [业务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有哪些...yangjili阅读人气: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