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学艺术”细节之美
作者:杨志群 来源: 上传时间:2012-09-12
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取得成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课堂的认识更为准确和细腻。除了宏观上的把握,更需要在微若沙砾的细节上下功夫,细节成就课堂。“细”,微末之处;“节”,关键之处。课堂是由无数教与学的细节共同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关键,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关注教学细节,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关注教学细节,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阶段性发展;关注教学细节,才能成就教师“殷实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推敲教学适宜目标,确立教学之“价值”
教学活动目标是否适宜,能否满足幼儿的阶段性发展,对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否具有积极推动价值等都是执教教师必须综合考虑的各种因素。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应该向“探究关键经验”方面考虑,在“能够被幼儿所认同,并理解与接纳”的人性化角度上对幼儿“新经验的获得”提出“建设性”要求。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竹蜻蜓》中,教师原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1.探索竹蜻蜓的制作方法,尝试选择合适的纸制作竹蜻蜒。 2.大胆交流、质疑和尝试,体验制作和探索的乐趣。教师围绕这两条目标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但是,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细致观察幼儿的具体操作与探究就可以发现,本次活动中的关键经验,并不是通过厚、薄两种纸的对比才确定出适宜或不适宜制作竹蜻蜓的材料。同样选用两层或者是多层薄纸重叠起来,效果也能达到“厚纸的厚度”和制作后“翅膀的硬度”。在这个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制作的竹蜻蜓“纸张硬度或厚度所形成的翅膀张力”与“固定材料的自身重量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核心问题。如果“纸张翅膀张力”大,而将竹蜻蜓“翅膀”与“身体”固定住的“固定材料的自身重量”小,则制作的竹蜻蜒就比较容易旋转飞起来,反之则不容易制作成功。所以,教师选定两种厚薄不同的纸,两种轻重不同、大小不同、面积不等的固定物(橡皮泥与泡沫垫)进行制作探究活动,鼓励幼儿多次操作实验,其产生的实验结果遭遇太多无关变量的干扰,导致活动中出现很多“意想不到、教师无法解释和引领”的地方。
所以我个人建议,应该在考虑幼儿原有探究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的阶段性发展提出合理的目标。可将活动目标重新设定为:1.乐于探究制作竹蜻蜒的方法,初步发现竹蜻蜓“翅膀与身体”之间固定物材料重量越轻,固定越牢固,越容易使竹蜻蜒旋转飞起来。 2.能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集体交流、探究验证等环节获得成功的体验。 3.能清楚地用语言描绘自己的具体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科学探究材料的确定,应该是关键概念的物化,是幼儿获得关键经验的中介和桥梁。目标降低难度后,调整幼儿探究实验的操作材料,选用比较容易制作成功的厚纸,统一固定物大小和形状(橡皮泥、泡沫垫大小各一份)的情况下,将幼儿探究的重点放在“选择适宜大小、轻重的固定物”上,从而控制了无关变量对幼儿探索尝试的影响,保证了幼儿探究活动的目标直指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
推敲教学定位重难点体验教学之“成功”
教学活动重难点的确立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是否能获得成功,是否能引发课堂亮点的关键因素。好的教学课堂,应该是教学重点难点定位准确,探究思路清晰、明确,师生探究方向一致,教师帮助幼儿层层递进地克服经验障碍,确立新经验与新技能的整体探究过程。推敲教学重难点的定位,把握“克服解决重难点”的一系列探究环节与探究过程的“宏观调控”,才能让教师具有“高屋建筑”的整体规划导向,从而顺利达成“精彩的探究课堂”。
大班综合活动《会飞的爱心》是一个集语言、美术为一体的教学活动。该教学重点部分放在“感受和表达朋友之间浓重的关爱之情”与“看图示探索简单的折、剪方法”上,其难点也落实在“看图示自主学习折剪”上。教师预先估计孩子原有经验时,考虑到幼儿能顺利将正方形对边折成三角形,三角形再对边折成小三角形,所以这两个步骤教师用图示小箭头标出折叠方向后,孩子能很快过渡到第三步。第三步骤是本次折叠活动的难点部分,需要孩子按照图示上的弧线轮廓剪下“爱心”多余部分,而爱心的“小翅膀”与爱心主体相连处,不能剪断。于是教师在此处故意用粗线标示出需要剪的地方,在主体相连处,用“小心这里不要剪断”的文字进行提醒,帮助孩子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难点。换作是我上课,换作我们班小朋友学习折剪爱心,我会在这个地方将剪下来的小碎角处打上阴影,提醒孩子把阴影部分剪下来,这样爱心主体和爱心小翅膀之间相连的地方能够进一步凸现出来,也就无须标示文字“小心这里不要剪断”这样的话语了。而且,因为孩子习惯了看图示小标记,统一标识后,一看到阴影部分就知道剪掉或者是挖空。长期训练下去,孩子们能逐渐迁移学习到各种不同的图示小标记,能正确区分各种小标记代表的操作含义,对于教师以后的折纸、剪纸教学能够起到一个触类旁通的实效,这也是教会孩子自主学习、迁移经验的一个非常直接、有效的好办法。
所以,统一教学活动小标识或小标记,对于孩子的自主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应该根据各科教学活动重难点的确定,从而设计出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标记与小标识,既方便孩子的理解、辨认,又能够被所有孩子接纳与记忆,对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便捷解决重难点,能够起到“分解难点、逐步解决”的作用。比如,诗歌教学结构图、音乐乐句辨认图谱等小标记和小标识,都能对解决教学重难点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敲教学文化底蕴,凝聚教学之“地方特色”
教师的教学智慧,应该具有个性化与人性化,凝聚教师多年的教学风格,沉淀教师的教育理智与教学机智。在饱含教学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从地方文化特色的视角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文化特色。
大班健康活动《保健茶》是一个特别具有文化气息与文化底蕴的教学活动,教师从“茶料坊”的自主认识与欣赏,让孩子知道了许多泡茶材料的不同品种及不同的药疗功用,对孩子原有经验起到了再认、迁移及更新的作用。而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尽量按照孩子喜欢的多通道参与的方式,引导孩子从“多媒体视听”、“图片资料学习”、“网页搜索查找”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增加孩子对于中国茶文化及“不同茶种的不同保健功用”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孩子的泡茶兴趣。正当我们全体现场听课教师沉浸在浓厚的“茶文化”雅致意韵中时,教师的重点介绍活动突然导入了“潮汕功夫茶”的功夫表演与泡茶程序的介绍上,教师还让孩子模仿片中的老爷爷现场表演“武功”。泡功夫茶的“静谧庄重”与表演武功的类似“不搭界、搞笑”活动形成了破坏整个教学活动现场气氛最大的不足之处。苏州有着浓重的地方特色“碧螺春茶艺”,我们不知道教师为什么偏要选择苏州孩子根本不熟悉的“潮汕功夫茶”为中国茶文化代表来重点介绍。孩子在没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潮汕功夫茶”欣赏,无法引发他们对于活动真正的“自主与积极”,这也是教师预先应该意料到的,却没有足够重视起来。
苏州的碧螺春茶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教师可以引领孩子从现场观赏茶园(集体教学可回放观赏录像)→观察茶农制茶工艺(挑拣茶叶、翻炒茶叶过程)→感知成品碧螺春茶的视觉、味觉特点→从而感受到碧螺春茶的“与众不同”与“独一无二”,激发孩子爱祖国、爱家乡,为家乡的碧螺春茶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的美好情感。当然,在孩子认识碧螺春茶后,教师丰富一些其他地方特色的茶文化艺术也是可以的,但是这种茶文化知识的铺垫与迁移、欣赏与了解总有一个先后过程,要区分一下轻重缓急,不能本末倒置。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先熟悉乡土文化,悉心推敲教学文化潜在底蕴,从而凝聚教学之“地方特色”,这样造就的课堂艺术,才能达到“教学艺术的颠峰”,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精彩课堂”。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教博览》发表:推敲“教学...世外仙姝阅读人气:1068
- 细节之处入手 关注孩子安全轩妍阅读人气:604
- 幼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的10...李老师阅读人气:486
- 幼儿园的细节之处(厕所)海湛蓝阅读人气:852
- 蒙氏教学《按规律排序》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240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是否应该开展识字教学?...娟子老师阅读人气:1903
- [园长管理]如何抓好教学反思和常规教育?杨梅阅读人气:1348
- [园长管理]优秀教学主任是怎么练成的?小蝶阅读人气:1124
- [教师工作]怎样上好艺术领域中的歌唱活动...燕子阅读人气:1113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