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教师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有效性

作者:凌春媛  来源:深圳市彩田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8-02
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关注所组织的教学的有效性,对幼儿一日生活的有效性关注不够,而后者正是解决幼儿园教育质量问题的根本所在。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幼儿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幼儿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幼儿学得好不好。如果幼儿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幼儿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幼儿是在一日生活中获得学习和发展的,因此,教学管理者要引导教师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有效性。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大致包括晨间活动、室内学习活动、户外活动、餐前活动、午睡、过渡环节、区域活动、离园活动等几大块的内容。在每一块中又有一些具体的内容,如晨间活动包括入园、晨练、早操、自由活动等;室内学习活动包括教师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等;户外活动包括教师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幼儿自选器械活动等;餐前活动包括阅读、安静手指游戏等准备活动;过渡环节包括各个活动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如早餐后至学习活动开始前、学习活动结束后至户外活动前、户外活动后至午餐前、餐后至午睡前,等等。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都蕴含着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教师只有切实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才能全面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仅论述如何引导教师关注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和过渡环节的有效性。
二、关注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一)区域的设置
区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场所,引导教师关注区域活动首先要关注区域环境的创设,包括区域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在设置区域时可遵循以下的原则:
1.教室的空间在一段时间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发展需要,灵活调整和轮流设立不同的区域,如娃娃家可调整为医院、商店等,但要注意核心区域在每个阶段都应该设置,如建构区、角色区、美工区、语言区、操作区。
2.区域设置的位置要方便幼儿进出、与同伴互动交流、并尽量减少相互间的干扰。
3.区域设置方便幼儿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所有区域均需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还可设一至两个私密空间,便于幼儿从团体活动中释放压力。
4.区域的环境创设要具有吸引力,包括设施设备的软硬度、色彩、舒适感等。
5.区域规则的制定可与幼儿一起讨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的规则有利于大家遵守。
(二)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所诱导的幼儿行为,取决于材料的投放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和安全性。真实的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便于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在“娃娃家”投放真实的锅、碗、勺子等;在“医院”投放真实的听诊器、白大卦、口罩、没有针头的注射器等。在收集和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检查和消除材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层次性和有序性。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对幼儿具有挑战性的材料。例如:小班投放的材料以真实为主,中班的材料提供一些半成品和废旧物,大班投放一些可以拆装、组合、弯曲、变化、扩展的材料。为便于取放材料,可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设计标记。如:小班用实物照片,中班用简笔画或图形,大班用数字、字母或者文字。
3.丰富性和可操作性。幼儿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可操作的材料利于幼儿建构新经验,丰富的材料便于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4.适宜性和有效性。区域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以适宜为原则,过多的材料会干扰幼儿的选择。同时,尽可能多投放一些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有更多创造的可能性。
(三)区域活动的安排
快节奏会引起紧张,把速度放慢后,幼儿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研究表明,幼儿至少需要30分钟才能全身心参与游戏与探究并从中受益。因此,在一日生活安排中,保证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很重要,每天孩子区域活动的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不包括计划和回忆)让幼儿尽心尽情醉心于喜欢的事情中。我园的一日活动这样安排:
7:40一8:20晨练、早操
8:20一8:50早餐、餐后自选活动
8:50一1O:1O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
1O:1O一11:1O户外活动
11:10-12:00餐前准备、午餐、餐后活动
12:OO一14:30午睡
14:30一15:30户外活动
15:30一16:30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
16:30一17:30离园准备、离园活动
(四)区域活动的有效介入
区域活动以幼儿自主和自发学习为主,是游戏的一种方式,教师准确判断介入时机和有效介入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帮助幼儿提高活动水平,丰富已有经验建构新经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1.以引导幼儿解决交往问题为目的的介入
任何有效的介入都需基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基础之上,判断介入的时机是进行有效介入的第一步。
(1)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挫折,难以实现游戏愿望时;
(2)当发现材料有不安全因素时;
(3)当幼儿碰到困难主动向教师或同伴求助时;
(4)当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时;
(5)当幼儿的游戏反应具有社会规范之外的消极内容时。
这种介入以教师随机介入为主,介入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幼儿持续完成游戏和解决游戏中所出现的交往问题。在介入时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通过语言、微笑、示范等方法进行引导。
2.以丰富幼儿认知经验为目的的介入
这种介入教师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引导幼儿深入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介入的时机:
(1)熟悉的材料反复玩没有突破时;
(2)尝试后仍找不到规律和方法时;
(3)幼儿对某个区域不感兴趣时;
(4)教师期望幼儿获得某些经验时;
(5)教师从幼儿自发活动中受到启示时。
教师可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有目的地介入,通过语言、参与、复述确认等方法将区域活动与五大领域有机结合,引导幼儿进行深入学习。
示例:大班建构区与科学领域的结合
1.与数学的结合。教师可向幼儿提出建议:“每个人一次拿三块积木”“请用三角形的积木搭建”;可鼓励幼儿探索积木的形状以及如何搭得高一些;可在积木柜上做上标签,方便幼儿分类;可引导幼儿认识积木的名称,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与所搭作品比高度;可引导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建不同的物体,并可以提供积木构造图,请他们按图搭建;可让幼儿将建构的作品用符号或形状进行统计;可引导幼儿先画图,再进行搭建,了解几何、空间的概念。
2.与科学的结合。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使用积木了解积木的不同(形状、大小、光滑、轻重等;可以鼓励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适当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如小车,让幼儿探索坡度等;可建议幼儿利用辅助材料充实到他们的建筑物中,如:通过增加一些小型动物让他们建造动物房屋、农场、动物园;可鼓励幼儿通过幼儿搭建不同的生活场景,帮助幼儿扩展有关生命的知识;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建筑物所需的材料,如水、电等,还可以让幼儿了解建筑物需要自然的材料,如石头、木头等。
三、关注过渡环节的有效性
(一)认识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
1.过渡环节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具有独立、积极的教育价值;
2.过渡环节是活动与活动间的自然衔接与转换:
3.过渡环节满足了学习活动与自由活动不同节奏更替的需要;
4.过渡环节有利于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5.处理好过渡环节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下紧凑地进入下一个活动;
6.处理好过渡环节能加强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7.过渡环节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
8.过渡环节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自律的能力。
(二)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
1.提示活动的结束
教师在活动结束前可使用两类信号:一类是视觉信号;一类是听觉信号。这两种信号的灵活使用能提醒幼儿结束手中的工作,为自然、顺利地进入下一个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视觉信号中一日活动流程表的使用:按照时间及活动的先后顺序,将一日活动流程用图片、照片或图加文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幼儿理解怎样从一项活动转入下一个活动。听觉信号: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或幼儿可轻摇小铃提醒幼儿活动结束。
2.过渡环节的组织
过渡环节的组织要轻松、自然,减少和消除幼儿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顺利、紧凑地进入下一个环节。
示例:早餐结束后至学习活动开始前
孩子陆续吃完后,自由活动。教师轻声与个别孩子交流,也可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孩子可从事的活动有:自由选择阅读图书、插塑玩具、折纸、手指穿线、进区等安静的活动。保育员照顾没吃完的孩子,并完成餐后卫生清洁工作。
在集中幼儿进行晨谈前,教师可选用的方法有:播放音乐、弹琴、让教师或孩子敲铃、出示集中的图片等。
在幼儿陆续集中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与幼儿聊天、猜谜语、念绕口令、玩反义词、做手指游戏、念儿歌、数数接龙、唱数、顺数、倒数、音乐小律动、手指游戏、节奏游戏等。
幼儿点名环节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如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集体报数、单双数等,点名环节结束可请一到两名幼儿进行新闻分享后自然过渡到正式学习活动。
四、还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期,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中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有了细化的标准,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这对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及实操能力、提炼概括能力、反思总结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使一日活动更为有效还有许多问题要研究。如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引导孩子深入学习,如何通过与孩子持续性的分享思维来促进孩子的发展,促进孩子思维水平的提高,师幼互动的频率研究等。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只有按照《专业标准》中的要求努力学习与提高自己,真正关注并有效地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编辑:cicy
 

上一篇:对“教”与“字”脱节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践行环境保护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