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教育为例谈赏识教育
作者:侯杰 来源:长沙师范专科学校 上传时间:2012-05-13
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而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优点和长处的挖掘,使孩子获得内心情绪和情感的满足,从而让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然而,赏识需要智慧,不是简单的“你真好”“你真棒”。从某种程度上看,不恰当的赏识比不赏识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大,因此,对于当前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的误区,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解析。下文就以音乐教育为例,谈一谈幼儿教育之中的赏识教育。
一、赏识教育不是笼统的夸奖
在幼儿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抱着赏识的心态来欣赏孩子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它可以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尽情享受音乐学习的快乐。但是,一旦赏识变成了没有具体内容的夸奖,那么孩子将无法从教师的赏识中得到正确的反馈,从而出现观念理解和行为动作上的偏差。
比如,孩子正在练习钢琴,但弹得并不熟练。面对此景,教师通常会运用以下两种赏识方式。第一种是:“太棒了,你真棒!”这样的赏识显然缺乏具体所指,当幼儿得不到有效信息的输入时,就会以自己的理解为参照,这就很有可能出现思维上的混乱。在这种赏识下他会觉得有可能是自己现在弹琴的这个模样以及自己目前的姿势都很棒,他不知道如果要重复获得教师的赞赏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如果他确定自己弹琴的姿势是被你夸奖的原因,他可能在今后的练琴中,把注意力都放在做出一个了不起的姿势上。由于太专注于摆那个姿势,他的心思和注意力早就偏离了学习钢琴这个事情本身。所以,我们发现在幼儿学习音乐的时候,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要去赏识他,这样就避免把孩子从自我状态中生硬地拉出来,干扰到幼儿自我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第二种赏识是:“哇,你弹得真好!”这样的赏识仍然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伤害。因为,孩子很清楚自己目前练琴的水平,而你这种笼统且不符合实际的赞扬,会让孩子觉得你是在撒谎。如果他认可了你的这种虚伪的表扬,那么他就会降低自己学习钢琴的标准,以后学习其他的事情都和学习钢琴一样,只要做到将就即可。同时,更可怕的是幼儿是很善于模仿的,成人这种“无心”的撒谎行为会很快蔓延到孩子的身上,使他们今后有可能为了讨好别人,而失去了讲真话的宝贵品质,变成一个低俗、虚伪的人。可见,当赏识没有包含着教师的真诚,那么教师的表扬、赞赏就变成了虚情假意,而这和真正的赏识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育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起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同样,真正的赏识教育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赏识教育中扮演的应是“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即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还是刚才的情景,我们可以说,“老师看到了你在认真的弹琴,这真不容易。”这让孩子知道他所做的事情是老师所接纳的,而且老师的话语就像一直在给孩子充电一样,使孩子更有信心把学习钢琴这件事做好,显然这样的赏识对幼儿而言是有建设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收获的是肯定和鼓励,而不是虚伪和焦虑。
二、赏识教育不能失去教育惩戒
幼儿的音乐学习活动是一种包含了技能使用的活动,而技能的掌握仅靠幼儿的兴趣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幼儿意志力的参与。然而幼儿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较差,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消极的意志品质反映得会很多。比如有的幼儿学习音乐,高兴的时候学得很快、很好,不高兴的时候就赌气不学,甚至撒谎逃避,这种行为会使幼儿失去自制力。经常这样,幼儿会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和责任感,变得随随便便,也就不能学好音乐。如果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也一味地顺从孩子,那么就会促使孩子变本加厉地重复这种不良行为,直至给孩子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教育家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中说,“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对幼儿的音乐学习只有表扬、顺从而没有惩戒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一种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惩罚的音乐教育,不就等于任凭心智未成熟的孩子信马由缰地在高速公路上驰骋吗?对于特点突出、缺陷也明显的幼儿来说,这是一种放弃责任的音乐教育,也是制造隐患的音乐教育。
当然,惩戒不是责骂或者体罚。教师如果只能靠极端手段来维护自己尊严的话,说明尊严已被破坏了。有位教师在台上又是唱又是跳,就像一个演员在表演,而台下总有几个孩子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教师看到了很生气,说:“你们这哪是唱歌,简直让人受不了。”这时孩子内心受到了伤害,他们对教师的反感和疏远逐渐产生。他们也许以后可以按教师的要求演唱,但却再也不会亲近教师了。这种非爱的评价不仅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我们教师。所以,我们要格外注意,对孩子的惩戒不是教师情绪的发泄,它首先要求教师进行严格的自我检验,检查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水准,确认我们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惩戒的核心应是建立在教师真爱的基础之上。得到教师真爱的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即使会和教师发生冲突,在那一瞬间他会委屈地认为自己受到轻视或者冷落,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坚信自己是受到珍视的,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其次,惩戒的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从而帮助他们在内心建构起原则。比如,有个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多次破坏活动的规则,教师试图通过语言来给孩子建构原则已失效,这时惩戒该如何进行呢?“反思角”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法。不过,在利用反思角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运用之前要向孩子宣告反思角的规则,要让孩子知道反思角对每一个小朋友的不良行为都是有约束作用的;其次,带到反思角时要再宣告一次规则,再次宣告表明教师不是讨厌你,而是你违反了规则;最后,反思后,教师一定要向孩子表达你是爱他的,让孩子知道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我们都爱他。
三、赏识教育不应只面向“尖子”
教师如果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在给予孩子音乐学习的评价上就不可能做到公正、公平,而只会从幼儿学习音乐的效果出发,重点关注那些完成教师任务比较好的、善于音乐表现的幼儿,毫不吝啬地将赏识给予这些“尖子”,而忽视其他幼儿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需求,这明显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是错误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音乐、接受音乐文化的能力和权利。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人的音乐才能高低取决于内在的音乐性有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出来。”事实上,教师对幼儿音乐尖子进行赏识的行为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把培养音乐尖子当成了赏识的全部,而使得大部分幼儿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
实际上,面向全体幼儿的赏识教育做得好,音乐尖子才更容易出现,而音乐尖子的出现,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体幼儿的音乐教育水平,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从幼儿音乐学习的过程来看,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活动得以开展的主体方面的基础或能力。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说,音乐审美能力包括了音乐感知、音乐记忆、音乐情感反应、音乐表现等多种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多样性意味着人的音乐学习水平也必然呈现出无限多样的可能性。有的人对音乐的音高、音色有着极其细致、敏锐的感知能力;有的人有着过人的音乐记忆能力,能够准确地识记并再现他所听到过的旋律和节奏;有的人能很快地与特定的音乐音响产生相应的态度和内心体验;有的人能轻松地协调好身体动作进行音乐表演……每个人音乐审美能力的表现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他所呈现的发展水平在不同阶段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之前,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充分尊重幼儿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而不是轻易地将孩子分成音乐尖子和普通孩子。也许在教师所认为的普通孩子身上,他唱歌确实音准把握不好,但是他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却非常细腻、深刻,也许他舞蹈动作总是做不到位,以致缺少美感,但是他却能轻而易举地哼唱出整个音乐的旋律。倘若教师能及时发现普通孩子音乐审美能力某一方面的优势,并加以充分的赏识,必然会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从而让这些普通孩子真正能拥有和保持音乐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换言之,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师对音乐尖子的赏识应建立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前提和基础之上,鼓励音乐尖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和提高整个幼儿音乐教育的水平。弄清了这一点,教师的赏识才会让每个孩子从音乐中体验到快乐。
总之,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若教师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分享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快乐,理解他们对音乐技能掌握的困难,那么,孩子将会从音乐教育中不断得到审美带来的“高峰体验”,而这种体验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原载《中国音乐教育》2011.11.1O~12
原标题为《谈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赏识教育》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赏识教育欢惜儿阅读人气:916
- 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教育中的作...月牙儿阅读人气:1355
- 赏识教育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铃子阅读人气:936
- 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实践 蓝菲儿阅读人气:1130
- 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教育中的作...月牙儿阅读人气:1711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chengxine阅读人气:4431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chengxine阅读人气:4383
- [业务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有哪些...yangjili阅读人气:3737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yangjili阅读人气:2509
- [业务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内容多样,...yangjili阅读人气: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