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有效教研计划的要点解析

作者:黄丽萍  来源:虹口区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8-12
编制有效的教研计划是切实提高园本教研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经验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教研活动之前的重要环节。以往我们在编制教研计划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1.表象化,即计划虽然反映教改信息和成果,但学习与研讨流于表面,未涉及到本园、本组及个体的真实现状:2.粗放化,即计划能结合本组实际,但因教研组长思考预设不足,计划制订不够细致,因此引领力度不够;3.万能化,即计划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无阶段性特点,未突出重点,研修过程形成惯有模式,以致很难发现和聚焦真正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编制一份具有准确性、深刻性、生动性的教研计划,应充分关注计划编制的时段、核心内容和方法创新。具体而言,编制有效教研计划的要点为:
预测预设,把握编制计划的有效时段
编制教研计划时要提前预留充裕时间,以便教研组长能充分了解、分析小组状况、组员需求,考察研究内容的必需性与可行性,确定研讨方向,做到准确定位。
一般来说,应该在学期临近结束时初步编制下学期计划,立足于解决本学期存在的问题,组长可使用问卷、测试题、任务书等形式向组员征集感兴趣的问题、了解组员基本认知情况等。如通过测试题来了解每个组员把握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关键经验的基础情况,以便安排相应的研讨活动:通过任务书引发每一位教师参与活动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小组的信息资源。这样的提前预测活动能帮助组长在编制教研计划时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提前编制计划能体现计划的循环衔接,本学期的研讨过程与成果应成为下学期的研究基础。
做到提前编制、预测预设,能提高教研计划的有意性、组长的把握度,为有效的教研活动提供切实的保障。
聚焦问题,定位计划的核心内容
编制教研计划应聚焦问题,关注计划的核心内容。在园本研修中,我们组成了多个不同特点的群体,充分考察每个班组教师在经验基础、研究能力、班组氛围等方面的共性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保障各班组根据自己的需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制订每学期的具体研修计划时,可用问题的形式聚焦研讨重点,如通过“幼儿个别活动时,教师如何兼顾全面观察和个别重点观察”来研讨观察的方法:通过“为什么集体活动中幼儿未能达到充分体验自豪感这一预定目标”来研讨幼儿认知与情感、体验与表达的关系及其特点等。
从计划本身来说,问题不宜过多,应尽量捕捉和设计普遍性问题,进行单点突破,也可将问题块面化、系列化、类别化,以利研究的深入。同时问题应具体,以便组员理解和表达,如“幼儿园个别活动时,教师应怎样观察”与“幼儿在个别活动中不求助、无纠纷、没问题时,教师应该看什么”相比,后者更具体明确,更接近教育现场的原生态,更宜教师表达。
突破惯式,探索计划编制与实施的新方法
在编制计划时,我们还应关注教研方法的变化,力求突破原有的习惯套路,为教研注入创新元素,提高教研的生动性。探索新的教研方法绝不仅仅在于形式本身的创新,而在于形式与内容的匹配、形式对组员原有参与度的冲击,只有高度契合研讨内容的新形式、大大推进组员参与意识的新形式才能真正提高教研的有效性。
在组织形式上,可采用三段对照法、分角色辨析法等,通过新方法更好地体现研讨内容,提高研讨效益。如研讨“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提问”时,我们首先请每位教师根据目标设计各自的提问,然后观摩示范活动,观摩后将自己的设计与示范者进行对照,交流各自的设计意图,其感受更深刻、更强烈。三段对照方式的运用使每位教师都参与设计、参与讨论,真切体验、感同身受;而分角色辨析法则是在观点讨论时,用猜拳、自由组合等方式将教师即时分成两个阵营,围绕主题进行辨析或小组讨论交流,使教师人人参与,充分调动个人经验,学习论证与表达观点,效果良好。
在计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运用这些新方法能促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研讨更深入、更有效。
编辑:cicy

上一篇:园本教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好幼教工作

下一篇:制造问题情景,激发群体互动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