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教研案例一:沉与浮
作者:汤荃荃 来源:江苏南京市栖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上传时间:2010-01-21
一、研讨问题的提出
在全区的教研活动中,中班科学活动“沉与浮”足足用了40分钟。活动的第一环节,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亦步亦趋,很被动;活动的第二、三环节,幼儿的思考和操作活动多次出现偏离原定目标的现象,但教师未作必要的干预;活动的第四环节,教师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总结评价,幼儿也没有完成任务。
(一)困惑
执教者的困惑是: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点儿都不配合。
听课者的困惑是:(1)在“感知沉浮现象”和“根据沉浮现象进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教师为什么不让幼儿亲手实验?(2)“为什么石子会沉下去,积木会浮起来”这个问题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不是有难度?(3)活动第四环节“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对于中班幼儿而言是不是太难了?(4)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是否合适?
(二)讨论
针对困惑,教研员引导大家重点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即:目标如何定位更合适?操作材料怎样提供更有意义?
经过研讨,教师们基本达成如下共识:
目标除了要明确具体、便于观察与测量外,还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本次活动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根据沉浮现象进行正确分类”,“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使浮在上面的物体沉下去”这一目标超出了中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所以不合适。
材料要暗含教育价值,为达成目标服务;尽量采用幼儿身边易得的废旧材料;数量要能满足幼儿探究需要;要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可变化性。在本次活动中,材料的提供比较单一且数量偏少,这也是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当然,同一课程内容对不同年龄班幼儿来说,活动目标应该是不一样的,提供的材料也要有所区别。
根据大家的意见,教研员建议各幼儿园以“沉与浮”为主题。在不同年龄班开展“同题异构”研究。然后,在各幼儿园的研究基础上,分别选出小中大班三个关于“沉与浮”的方案,让设计者在全区范围内展示。
二、同题异构研讨活动
(一)课堂信息
●沉与浮(小班科学活动)
目标:
1.初步感知沉浮现象。
2.简单表述观察沉浮现象。
3.体验游戏的乐趣。
过程:
次序
|
活动
|
价值
|
1
|
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葡萄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教师分别将苹果和葡萄放到水里,问:什么沉下去了? 什么浮起来了?)
|
初步感知沉浮现象,学习简单表述观察到的沉浮现象。
|
2
|
幼儿拿自己喜欢的水果(苹果、葡萄)放入水中边玩边观察,把自己的发现跟身边的同伴说一说。
|
进一步感知沉浮现象,表述观察到的沉浮现象。
|
3
|
分组边实验(将苹果、桃、梨、枣、圣女果投入水中)边说说“××沉下去了”“××浮起来了”。
|
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迪。
|
4
|
游戏:送水果回家。每人每次送一样水果回家。要求把在水中沉下去的水果送回有“↓”标记的“家”,把在水中浮起来的水果送回有“↑”标记的“家”。
|
初步学习分类。
|
5
|
评价,小结。
|
|
●沉与浮(中班科学活动)
目标:
1.感知物体沉浮现象并将物体按沉浮分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沉浮现象。
3.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过程:
次序
|
活动
|
价值
|
1
|
猜一猜:物品(积木、磁铁、玻璃球、塑料泡沫板)投到水里会怎么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猜想结果。
|
萌发探究欲望,记录第一次分类结果。
|
2
|
试一试、说一说:××沉入水底了,××浮在水面上。
|
实验验证。
|
3
|
找一找、记一记:活动室里还有哪些东西会沉入水底,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小组合作)
|
再次萌发探究欲望,开展小组合作,进行更大范围的分类。
|
4
|
议一议、想一想:为什么塑料筐沉下去,塑料盆却浮在水面上。(小组合作)
|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发现问题焦点在有没有“孔”上。
|
5
|
活动延伸:为什么木夹子有的完全浮在水面上,有的半浮在水中?请你们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探究。
|
萌发继续探究的欲望。
|
●沉与浮(大班科学活动)
目标:
1.初步感知水的浮力作用。
2.想办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
3.体验“闯关”的快乐。
过程:
次序
|
活动
|
价值
|
1
|
幼儿将手中的空塑料瓶压向水底,再松开手,然后交流各自感受。(向下压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水中有一股力量往上顶。) 塑料瓶为什么压下去又浮上来了呢? 小结:水是有浮力的。
|
实验、观察、交流,感受浮力。
|
|
闯关游戏:第一关:猜一猜:硬币放入水中会怎么样?试一试:幼儿人手一枚硬币自己做实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关:猜一猜:有没有办法让硬币浮在水面上? 试一试:幼儿4人一组,分工合作。可以借助活动室里的玩具材料做实验。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将硬币放在木板、泡沫塑料板等上面。) 第三关:猜一猜:有没有办法让浮在水面上的塑料瓶沉入水底?试一试:幼儿4人一组,分工合作。可以借助活动室里的玩具材料做实验。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在瓶里装上水、在瓶上压上磁铁等。)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用时最少,得分最高。小结:物体放入水中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浮起来,这就是浮力的作用。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能让浮力为我们服务。
|
经历“猜证——表达”的过程,萌发探究欲。困难、解决问题,增强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
3
|
延伸活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利用了浮力作用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以后去完成。
|
萌发继续探究的欲望。
|
(二)课后研讨
教师们通过研讨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1.三个活动充分关注科学概念、方法在学习活动中的自然形成,引导幼儿在体验、参与、讨论过程中领悟其中的内涵。三个活动的目标都比较契合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既立足于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又引领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2.提供活动材料时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兴趣、学习特点,又能充分利用身边易得的资源。例如,小班幼儿的操作材料就是他们平常喜欢吃的水果,这显然要比选用石子、回形针等材料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探究积极性。中班幼儿则全是利用活动室里的材料。
3.活动的安排有层次性。活动中,教师十分重视幼儿的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以及观点的碰撞,关注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在良好的师幼、幼幼互动过程中体现教学生成的和谐与合理,体现良性的预设与灵动的生成之间的链接。
研讨让参加活动的教师发现了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思考。如,活动室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应根据活动主题来变换,以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废旧活动材料要注意安全卫生;要培养幼儿形成物归原位的良好生活习惯,等等。正是在这种和谐、民主、积极、进取的团队研讨氛围中,教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干,对有些问题的认识更清晰、思考更深入,为进一步研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谈教研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秋水依叶阅读人气:1288
- 幼儿园园本教研情况调查表翘翘阅读人气:1817
- 走进房山长沟,感受园本教研gege阅读人气:1120
- 有关园本教研中行政的参与问题哆啦A梦阅读人气:1596
- 园本教研方法培训之一“叙事研...翘翘阅读人气:1530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园本教研晕阅读人气:772
- [教师工作]怎样做好教研工作no、no 阅读人气:854
- [业务管理]在组织教研活动中,怎样能更好...猪小弟阅读人气:3312
- [业务管理]园长如何组织进行教研活动放飞的梦想阅读人气:2324
- [业务管理]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悠悠我心阅读人气: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