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张志萍  来源:嘉定区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10-26

 

2008年5月16日~6月21日,在上海市教委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校董会的组织下,我与九位校长一起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加了为期五周的“影子校长”培训。
我被安排在洛杉矶市圣盖博学区(San GabrieI Unified SchooI District)的两所公立小学(RooseveIt EIemen—tary School & CooIidge EIementary SchooI)内学习。在这两所学校里,我共听了35节课,参加各类会议(包括学区的、学校的、家长组织的)13次,采访校长3次,参加各类学区活动11次,与族裔师生交流10次,对两所学校以及圣盖博学区的情况有了细致、深入的了解,感触较深。以下就我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进行一些介绍,希望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有所借鉴。
一、教育管理
1.学区统一标准,管理者认真执行
翻开圣盖博学区下发的《校长职责》,上面罗列了18条要求。令人惊讶的是,18条职责中有6条是关于学区的,包括“服从学区安排”“必须参加学区的会议”等。在听课、开会和采访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当地校长的许多主要工作都是学区统一规定的,校长的职责说到底就是认真执行这些规定。这些工作包括学校的岗位设置、人员职责安排、设备购买、教师培训、教师评语的撰写、学生考试的材料、学校紧急预案、特殊学生教育,等等。学区对这些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一规定并作具体安排。
2.结合学校实际,突出重点工作
尽管如此,我也发现每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关。美国的学校管理者很务实,缺什么就补什么。如RooseveIt小学,由于生源较差,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该校校长就在“阅读”上下功夫,不仅利用上级政府下拨的专项资金购买了大量的读物投入学校的图书馆和班级中,还要求教师每天读给学生听、学生互相介绍或自主阅读。此外,在每个月末,校长还会请教师推荐每班一名学习努力的学生到他办公室,由他亲自讲故事给他们听,并赠送书籍、文具等小礼物,这对孩子们来说是莫大的荣幸与巨大的鼓舞。而Coolidge小学由于家长的经济收入都不错,上级政府划拨的教育经费就相对较少。因此,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学校与学生发展就成为该校的重点工作。在这所学校里,我们了解到许多设施设备是家长教师联合会(以下简称PTA)捐助的,可见家校配合默契,效果显著。
3.实行民主管理,入人肩负使命
“学区教育委员会”是由学区内所有居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来的,它的责任是代表所有居民解决孩子受教育问题并监督学区的教育工作。学区教育委员会定期召开类似“听证会”的会议,任何居民都可以参加,并当场投票决定诸如学校何时开学、孩子转校等问题,真正做到“民主、公开、公正、透明”。
另外,每所学校都建立了由教职工和家长组成的“校管会”,定期开会,与校长共同规划学校的未来,决定学校的各项重大事宜。而且,平时只要教师有任何问题要问校长,校长必须马上给予详细清楚的答复,不能有所遮掩和敷衍。
4.加强人际关系,形成和谐氛围
在与两位校长的交流中,我都听到这样一个观点: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际关系”,包括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相互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因为那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校长和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间在友好地聊天,了解他们的现状、倾听他们的需求,或是为见习教师送行,参加教师和家长的各种聚会,等等。虽然这些活动占用了他们大量的休息时间,但他们乐此不疲。
二、教育教学
1.学前班教育体现教育的系统性和衔接性
在美国,是否送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可由各自家庭自己选择,所以,家长可自己在家教育孩子,也可以送孩子去公立或者私立的小学上学。不过,私立学校的收费比较昂贵。而公立小学共有6个年级,从学前班一直到五年级,全部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因此,许多家庭还是会选择从学前班开始把孩子送去公立小学接受教育。由于学制设置的关系,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育目标,学前班与小学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点与我国学前教育现阶段的情形有一定的区别。
以课程设置为例,学前班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算”的能力,不管是半日制班级,还是全日制班级,每天至少都有45分钟的“阅读课”、40分钟的“写作课”以及30分钟的“数学课”。此外,我还发现,学前班不光有回家作业,还有每年三次考试,考试成绩记入每个孩子的成绩报告单,与小学简直一模一样。
不难看出,美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和系统性,非常有利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2.特殊儿童教育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针对性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口号,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对特殊儿童教育的高度重视,很好地体现了美国政府的教育公平思想。如针对母语非英语的移民家庭的孩子开设了新移民班级,对这些孩子进行英语的强化;针对智力、语言、人格等发展有障碍的孩子提供个别化教育;针对智力发育正常但学习困难的孩子,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小组,帮助这些孩子提高学习的能力;针对学习拔尖或智力超常的孩子,安排专门的时间、专门的教师进行“提高程度教学”;针对在小学入学范围内但还未上学的移民家庭的孩子开设学区“亲子班”,由学区聘请专门的教师通过“当场示范”的方式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家校互动
1PTA组织
PTA组织在美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全国有着各种级别的PTA。 PTA组织内部很健全,设有“主席”“副主席”“特别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分配部负责人”等十多个岗位,其成员的加入采用“推荐制”,即每位PTA成员在两年的任期结束之前推荐自己认为具备资格的家长参加,然后由PTA全体成员进行投票甄选。最为特别的是,PTA拥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筹款,用于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改善办学条件等,这是我国现有的家长委员会一般没有的功能。
PTA制度健全,活动丰富,会定期召开例会,各部门负责人要汇报工作情况,公布经费使用情况及效果等。虽然这些工作都是完全义务的,但是PTA的成员都是非常认真、敬业的。
2.丰富的家校活动
美国的小学非常注重家校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学校层面来看,除了召开家长会、定期发放学校简讯以外,家长每年会被邀请参加多次的学校开放活动,如“开放日活动”“学年家庭聚餐会”。此外,校长和教师每年还要与特殊的家长、学习困难的学生家长至少进行一次谈话,促进双方对教育的了解。
四、学区活动
美国教育十分注重“给孩子不断的鼓励,给予每一个孩子机会”,美国的学校会举行各种活动来为孩子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圣盖博学区也是如此。在圣盖博区学习考察期间,我共参加了三个学区组织的活动,分别是“初中生合唱音乐会、五年级学生的音乐会和美术展。我发现,所有的活动都是孩子自己选择参加的,他们的演唱、演奏以及绘画水平都较低,有的只是初学者,并不显得专业。但是,学区仍然会划拨经费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
五、启示
1.加大“民主管理”的实践力度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求我们组织教职工和家长真正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决策权”。如何将美国教育的民主管理制度借鉴到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之中,是我们今后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2.加大“幼小衔接”的合作力度
“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我们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学前教育制度不像美国学前教育那样,把幼儿园大班编入小学,但我国学前教育也必须系统地考虑和制订“幼小衔接”的方案和计划,根据双方的实际,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以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3.加大“习惯教育”的实施力度
在国内时,我听说美国的孩子上课的环境很宽松,有很大的自由度,甚至可走动或者喝水。的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学习考察期间,我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是,令我惊讶的是,不管孩子在干什么,他们的眼睛始终是专注地看着教师的,他们始终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的学习,这要归功于美国教育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在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幼儿教师都非常注重孩子的自主发展,努力培养他们大胆自信、善于交往、乐于表达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忽略了对孩子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尤其是缺乏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在注重孩子自主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习惯教育”。
4.加大“家园合作”的力度
美国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深入。而我国学前教育对家园合作工作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许多家长仍认为,孩子进入幼儿园就该是教师的责任了,便全然不关心孩子的发展,不注重与教师的教育合作。如何加强家园合作,大力宣传家庭教育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切实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都将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不断提高对教育的认识,运用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来提高教学水平,是我国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的问题和肩负的使命。美国教育同行对教育的认识和做法为我们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参考,值得我国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
编辑:cicy 
 

上一篇:美国自然教育项目SPARK简介与启示

下一篇:外国幼教:另类的玩 另类的幼儿园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