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活动记录有效性探析
作者:刘洪玉 来源:《幼儿教育》2007.11 上传时间:2007-11-20
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教师有必要指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等信息用图表、绘画或各种符号记录下来.以便帮助幼儿对实际操作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不仅使他们的认识趋向客观、准确,而且促使幼儿更认真地观察、思考,并在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同时逐渐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下面我就从两则活动案例来谈谈幼儿记录的有效性问题。
一、记录应体现探究性,为幼儿提示科学探究的方向
在“物体的下落”活动中,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物体下落现象后,向幼儿出示记录单(上画一些物体),并讲解记录方法:将这些物体抛向空中,然后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物体旁边做记号(用“↓”表示物体下落)。结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幼儿在操作、记录了两三种物体下落的情况后,便开始在记录单上画自己想画的物体,有的开始互相抛接波波球,有的干脆把记录单放在一边,专心玩玩具了。
活动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值得教师深思。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记录什么,怎么记录,对探究活动是否有效至关重要。在“物体的下落”活动中,教师对记录内容的确定和记录方式的选择均存在较大缺陷。首先,从内容来说,教师只单纯让幼儿向上抛物体,并用“↓”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众所周知,所有的物体抛向空中都会下落,如果教师只要求幼儿用“↓”记录物体是否下落,这样的记录还有什么意义?又如何促使幼儿进行有效的探究呢?我觉得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扩充记录的内容,如先让幼儿进行猜想记录,然后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下节落时的状态,这样目的明确的记录必然会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其次,从记录方式来说,教师规定幼儿只用“↓”记录,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思考和表达。因为如果幼儿观察到沙袋和气球下落时速度不同,完全可以用“↓”表示沙袋落下的情况,用“}”表示气球落下的情况,然后针对记录情况分析并发现物体下落速度的不同。而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本身的关系,从而延伸探究的内容。由此可见,教师在确定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时,必须考虑它们能否有效提示并促进幼儿探究,能否让幼儿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
二、重视对幼儿记录结果的分析,发现蕴含的教育价值
教师在组织“纸会吸水”活动时,先向幼儿出示了餐巾纸、图画纸、蜡光纸、牛皮纸、宣纸、电光纸等,请幼儿猜想这些纸是否会吸水,并请他们把自己的猜想记下来,接着教师问幼儿想怎么记。正当幼儿纷纷表示自己对记录方法的想法时,教师话锋一转,出示了自己设计好的记录表,并向幼儿讲解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如果猜想某一种纸会吸水,就在记录表中写有“猜想”的格子内打上“√”,不吸水的就打“
- 相关博文:
- 《合理利用材料,提高幼儿科学...张楚阅读人气:1488
- 《蛋宝宝》-----小班探究活动gege阅读人气:1320
- 大五班亲子运动会活动记录相伴童心世界阅读人气:1454
- 《合理利用材料,提高幼儿科学...张楚阅读人气:1408
- 关注每个孩子,促进活动的有效...寳寳盈阅读人气:1294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悠悠我心阅读人气:1496
- [园长管理]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开展户...雪阅读人气:2503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学科韵律活动教学的...chengxine阅读人气:3136
- [教师工作]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眼睛变魔...花瓣雨阅读人气:2183
- [园长管理]如何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mengmeng阅读人气: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