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语言发展

作者:袁贵仁主编  来源:《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  上传时间:2005-01-20


婴幼儿语言发展language development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婴幼儿对母语的理解和产生能力的获得,主要是指06岁儿童的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获得。儿童的语言发展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和表达,大量的心理学观察和研究表明,儿童语言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阶段性。虽然不同的儿童达到某一阶段水平的时间有早有晚,但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先后顺序是一致的。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婴幼儿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儿童从出生到
1岁半左右的语言发展,处于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着语音,儿童发展了3方面的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正常儿童在这段时间内不仅能够听到声音,而且还以某种能帮助自己语言学习的方式去感知语言。出生后不久就能把语音和其他声音区分开来,并能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近几年的一些研究,将出生后大约一年半时间内儿童逐渐发展起来的前语言感知能力分成3种水平层次:辨音――辨调――辨义。

  ①辨音水平
(04个月)。在出生到4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儿童基本上掌握了“听”单一语音的本领,他们首先学会了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辨别不同话语声音,大约在2个月之后,婴儿开始比较清楚地感知因发声位置和方法而造成的语音差别。

  ②辨调水平
(410个月)。语调是表示情绪状态的一种基本手段。进入辨调阶段后,儿童的前语言感知能力发展很快,他们开始注意一句或一段话的语调,从整块语音的不同音高、音长变化中体会所感知的话语声音的社会性意义,并且能够给予相应的具有社会性交往作用的反馈。

  ③辨义水平
(10-18个月)10个月之后的婴儿在感知人们说话时开始越来越多地将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从而分辨出一定语音的语义内容。这时的汉语儿童开始学习通过对汉语声、韵、调整合一体的感知来接受语言。这种感知、分辨语义的能力,在之后的几个月中迅速发展,婴儿很快便积累起大量的理解性语言。

  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发音指儿童正式说话之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有关研究表明,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咿咿呀呀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

  ①单音发声阶段
(04个月)。婴儿的发音是从反射性发声开始的,哭叫是婴儿第―个月主要的发音。他们可能会用不同音长、音量和音高的哭叫声表达不同的生理和情感需求,随后的几个月可能会出现一些简单的元音,类似于汉语单韵母和少量的复韵母。

  ②音节发声阶段田―
10个月)。大约从4个月起,婴儿发音出现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婴儿发音有了一定的指向性,较多的是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作出反应,另一方面发音内容与以前不同,出现了许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汉语儿童在这段时间内的发音以辅音和元音相结合的音节为主,并且有一个从单音节发声过渡到重叠多音节发声的过程。

  ③前词语发声阶段
(1018个月)。经过音节发声阶段之后,汉语儿童能够发出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仿佛一句汉语包含了若干声韵母组成的音节。英语儿童不仅能发出英语的语音,而且能发出一些非英语的语音,并出现了语调、节奏、重音和音量的变化,用以表达明确的意义。

  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交际是儿童获得语言之前,用语音及伴随的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进行交往的现象。这种特定的交际能力与儿童的语言感知和发音经验有密切的关系,在前语言时期亦可划分成3个阶段。

  ①产生交际倾向
(0-4个月)。有关研究发现,汉语儿童的前语言交际在出生后不久便开始了。如1周至1个月期间的婴儿,已经能够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他们的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当需要得到满足时,会报以愉快的情绪反应。

  ②学习交际“规则”
(4-10个月)4个月左右的婴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如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出现与成人轮流“说”的倾向、使用不同的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态度等。应该说,此时婴儿的前语言交际已有明显的“社会性”的成分。

  ③扩展交际功能
(10-18个月)10个月之后,儿童已经能够通过一定语音和动作表情的组合,使这种语音产生具体的语言意义,能够通过重复某一动作或表情表达个人意愿,并开始自己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

  语言发展期
1岁半开始,儿童正式进入语言发展期,其语言发展具体表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3个方面的发展上。

  ①语言形式的获得。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

  ②语音的发展。
115岁的儿童开始发出第一个类似成人说话时用词的音,到6岁时,儿童已经能够辨别绝大部分母语中的发音,也基本上能够发准母语的绝大部分语音。但是,对于母语中相似的音常常会出错。从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上,从发音能力来看,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2岁前的儿童尚未产生对语音的意识,他们往往不能辨别自己与他人在发音方面的错误,发音主要受成人的调节,靠成人的言语强化来获得正确的发音。2-3岁开始出现这种语音意识,开始自觉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仿正确发音。

  ③语法的获得。语法的获得是指儿童对母语中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对儿童的句子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考察儿童说出句子的长度;二是考察儿童说出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婴幼儿句子结构能力的发展大致遵循以下规律:第一,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第二,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第三,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④语言内容即语义的发展。儿童语义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词、句子和语段
3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儿童语义的获得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根据当前的语境和已有的经验猜测语词的意思,最初的猜测通常是不全面或不正确的。二是对语义的理解,经历理解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理解语言的实用意义和理解句子的各个语词的含义等几个阶段。儿童获得词义要比获得语音、句法更加复杂,最早获得的是专用名词,然后逐渐获得普通名词、相对词等。

  ⑤语用技能的获得。语用能力是指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目的和语言情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婴幼儿语用技能的发展包括语言操作能力、对交际外在环境的感知能力和心理预备能力
3个方面的获得。

  语言操作能力指的是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的实际需要,灵活而有效地调出已有的语言以及与其有关的非语言知识,并恰当地用于交际过程的能力。婴幼儿的语言操作能力是前面说到的儿童语音、语义、语法的发展特点在交际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对交际外在环境的感知能力就是对言语交际情景的诸多要素的敏感性,和根据需要实现其语言转换的能力。主要包括对交际对象本身特征的敏感性、对实际交际情景变化的敏感性和对交际对象反馈的敏感性等。

  心理预备能力指的是交际双方拥有的交往动机、愿望和交流信息必要的知识储备,是产生维持交际行为的基础。这类心理预备能力包括交际双方调节自己的情感、兴趣、动机并使之指向言语交际行为的能力,对同一话题的保持能力和对有关交际内容知识的组织能力等。



 

上一篇:幼儿心理健康

下一篇:幼儿健康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