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理论模式
作者:袁贵仁 主编 来源:《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 上传时间:2005-01-17
转换理论模式(mode of transform)
假设个体经过一连串动态的活动而改变自身行为的理论。由普罗查斯卡(Prochaska)和狄克莱门特(DiClemente)通过整合其他相关理论而于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该模式认为行为改变包含5个阶段:①先思阶段(precontemplation)。个人并不认真考虑改变行为。②思索阶段(contemplation)。个人知觉到问题的存在,将会严肃考虑采取较健康的行为,但尚未准备采取行动。③准备阶段(preparation)。个人计划追求健康行为目标。④行动阶段(action)。个人开始成功且主动地努力改变行为,这个阶段将持续一段时间。⑤维持阶段(maintenance)。个人努力维持自己获得改变的成功的健康行为。
根据转换理论模式,目前处在某个阶段的个人和处在不同阶段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社会特性,比如在先思阶段的个体和处在后面阶段的个体相比,更有可能对行为改变没有自信,而更多地看到行为改变的障碍,因此该模式的主要焦点在于“行为改变的准备性”。
转换理论模式是一种借鉴了健康信念模式和计划性行为理论等众多理论的新的健康行为改变模式,虽然其发展历史不长,但已有研究证实该模式适用于许多行为性疾病(其中不少属棘手行为)的分析,例如,对禁烟行为的预测、对预防艾滋病毒(HIV)感染行为的预测。转换理论模式重视其他理论模式未曾考虑的时间因子,提出行为改变之前的准备期,因而较好地体现了行为改变的动态特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式揭示出健康态度的改善是伴随着健康行为之形成过程,个体在行为改变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主体作用。然而,转换理论模式仍将行为改变的动机定位于“感知到问题的存在才决定改变行为”,因此不乏片面;该模式也过分重视行为主体的认知过程,认为健康行为的形成均需要个体审慎的考虑;另外,它还忽略了环境因素对行为改变的作用。
转换理论模式的主要启示是:
①健康行为的养成经历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既包含个体对健康状况的认识过程,也包含健康态度的转变过程。
②个体在行为改变过程中应当发挥主体作用,健康行为的维持需要个体的自我努力。
- 相关博文:
- 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新认识youjiaorenaa阅读人气:1168
- 彻底摆脱错误的家教模式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940
- 成功人士的思考模式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966
- 蒙台梭利混龄教学课程模式的一...dreamcatcher阅读人气:1960
- 学习张雪门教育思想,提升理论...gege阅读人气:2080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新授歌曲活动有哪些模式chengxine阅读人气: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