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园:帮助家长学习如何为人父母

作者:张燕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4-07-14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相互关照:“你家孩子上亲子园了吗?别人都上了,不上不行啊!”对孩子早期教育急切的心情溢于言表。
      亲子园是如何出现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和家庭对早期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需求。O~3岁婴幼儿多数是在家庭中教养,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在上升,同时迫切需要了解O~3岁幼儿身心发展究竟有哪些特点,如何进行适宜的早期保育和教育。如何提供家庭教养指导,帮助家长更好教养婴幼儿?面对这一社会现实需要,一种新的学前教育形式——亲子园应运而生。O~3岁幼儿教育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到2005年,全国大中城市要基本满足社会对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重视发展儿童的早期教育。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以区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成为幼儿教育政策的基本取向,政策的引导进一步推动了以向先学前儿童实施早期教育的亲子园成为热潮。
亲子园是做什么的?
      亲子园是一种新的独特的教育模式,目前较多附设在幼儿园,也有社区兴办的或是经营式亲子园。亲子园是以处于先学前阶段的婴幼儿及其父母为对象,以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亲子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一般是在周末由家长带着自己的婴幼儿来到专门的教育机构或幼儿园,参加这里组织的1~2个小时或是半日的亲子活动。
      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亲子园的任务一方面是对孩子实施寓教于乐的保育与教育,提高先学前儿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更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使教育融入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
      然而,在各地大中城市亲子园火爆现象的背后有着值得关注的隐忧:家长望子成龙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与日益火爆的市场炒作相互促动,催生了一股早期教育的社会热潮。另外,亲子园自出现至今已近20年,其成效——是否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如何?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下亲子园实践中,大多是瞄准家长的心理,定位在早期智力开发,故而更加加重了家长的育儿焦虑,反而事与愿违,有损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就此,有必要对亲子园究竟如何定位做进一步的思考,同时结合目前误区进行一番理性分析。“亲子园是带孩子的家长学校”,其实这样的说法更准确和恰如其分,亲子园最重要的功能是进行亲职教育,为家庭提供育儿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养育婴幼儿,促进他们健康发展。亲子园与以往的托儿所不同,不是小班教育的向下延伸。对孩子而言,是家庭之外的游戏场所;对家长而言,则是亲职教育的学习和交流现场,后者显然是亲子园的工作重点。这表明,亲子园尤应以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并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角色、增强育儿信心以致改进家庭教育为要。
      “爱是需要学习的”,家庭增添了小宝宝无不令全家人感到惊喜,然而如何养育宝宝,大多数年轻父母恐怕并未做好准备,因而喜悦之余也会茫然不知所措,或生出些许忧虑。需要就“如何做父母”的问题进行再学习。这正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终身教育的题中之义——伴随社会角色的变化,每一个成员都要不断接受培训和再学习,学习因而成为人持续一生的需要,并非仅仅是青少年时期的任务。学习型家庭则成为健康的家庭形态和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所强调的:“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
      儿童出生的最初三年,家庭生活环境及与成人的社会交往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对于3岁前幼儿而言,家庭,而非学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家长,而不是教师,是主要的教育启蒙者。年轻的父母要在教育过程中、在育儿实践中,学习如何为人父母、如何养育孩子。
      家长在亲子园可以学习什么?
      亲子园实施亲职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家长参与亲子园教育,首先需要帮助他们认识0~3岁孩子身心发展特点,除了孩子的一般特点,更迫切的是能够认识自己的这一个——我家宝宝。教育是慢功夫,过程是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存在最佳方案或捷径。
      进而,要帮助家长了解婴幼儿阶段的教养规律和重点,对于3岁前的孩子,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内容。要保中带教、教养结合,养与保是前提,是基础。教育就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之中。相对于机构教育,家庭教育的优势和重点更突出生活能力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而不是早期智力开发,这对婴幼儿更重要,是发展的基础。
      另外,要帮助家长认识到,亲子关系在孩子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先学前年龄孩子成长的情感与精神养料。家长要重视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互动交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行为反馈教育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家长是向孩子学习如何教育养育,进而调整对策。亲子园有必要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和与孩子的互动交往行为,认识背后的教育观念,做一些理性分析,帮助家长边实践边学习和积累育儿经验,增强教育信心,进而成为合格的监护人和第一任教师。
      同时,帮助家长在育儿实践中学习如何为人父母和与孩子共同成长。就目前情形看,很多家长过于焦虑,怕输,存在“育儿综合焦虑症”,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不利于形成客观的认识,也不利于自己的学习成长,况且这种焦虑的心态或是压力有可能会传递到孩子身上。另外,一些新生代家长表现出对科学育儿的痴迷,有的则是照着书本育儿,而对以往传统的育儿方式弃之如敝履,这都是不可取的,家庭教养的一些传统经验和常识是有价值的。保有平常心是健康育儿的前提。
      亲职教育中如何认识和处理亲师关系?
      亲职教育中亲师关系的一个方面表现为,亲子园中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是早期教育的倡导者,更是家长的支持者、家庭教育的援助者,亲子园的教师要帮助家长学习“如何为人父母”,要给予家长引导、支持和援助。
      引导。引导家长认识家庭教养的经验和常识的价值,保有平常心,从而健康育儿;认同生活中的教育或养中带教——先学前年龄的孩子要在家庭的日常饮食起居中学习和成长,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内容;引导家长认识亲子关系的作用,注重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用亲情陪伴孩子成长。
      支持。支持和激励家长承担起应有的教育者角色,增强育儿信心,而不是迷信专家、权威,依赖机构或他人,照着书本育儿也是不可取的。实践出真知,家长之间可以相互启发和支持。应将是否能够帮助家长增强教育的信心作为亲子园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
      援助。提供育儿技能策略方面的建议,促进家长之间的育儿交流。
      亲职教育中,教师与家长是教育伙伴,是育儿的合作者,这是亲师关系的另一个侧面。家长是教育主体,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此意义而言,他们并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富于经验,同时,家长群体中不乏积极的实践和探索者,他们的实践和经验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可资借鉴的样本。
      亲子园是育儿平台,家长之间的交流探讨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家长作为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参与育儿研讨,发表意见,澄清观念和相互启发。“育儿不存在权威”,亲子园提供了育儿交流平台,可以实现经验和资源的共有与分享,如针对育儿中的疑难困惑探讨问题,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家长群体并非同质性的,不同的家庭角色,如亲代、祖辈或是保姆,其教养方式也有所不同,育儿中的问题和需要各有特点,亲子园这个育儿平台应注重促进他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咬流,了解各自的视角、优势与局限,在互动交流乃至碰撞冲突中,逐步求得共识和探寻适宜的养育方式。
      亲子园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亲子园的大发展,事实上使幼儿园教师面临专业上的挑战,他们以往有关0~3岁儿童的发展乃至家庭教育方面的职业培训与职业经历并不充分,准确地说,相关的知识经验是比较欠缺的。教师同样需要一边进行教育实践,一般学习和研究,包括向家长学习、汲取有效经验,尽快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这也表明,教师是家长的学习伙伴或教育合作者。
      亲子园提供了育儿交流平台,可以实现经验和资源的共有与分享,亲师之间,家长之间,包括不同家庭角色与亲职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教师不宜以权威面目出现,而是要将亲子园实践作为重要的学习过程,边实践,边研究,就亲子园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行动研究和进行园本教研。如,结合孩子行为的具体事例与家长充分沟通,探寻背后的原因;又如,可以对不同家庭成员育儿的特点、优长与短板加以分析,探索相应的对策。教师可以将亲子园中孩子表现的个例和发现的育儿事例记录下来,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案例分析和研讨,这是一个可行而又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可以不断改进亲子园的教育实践,同时,随实践的深入不断积累和反思,将有益的经验加以提升、凝练,形成观点,丰富相关理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智慧也在此过程之中逐步得以形成。
      教师要注意结合亲子园的教育实践,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和观点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和分享,推动亲子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进一步为孩子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育儿的长效机制。
编辑:cicy

上一篇:教育孩子的三件事: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

下一篇:诸葛亮给儿子上的十堂课,育子必备!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