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党团文案:接纳别人,也接纳自己

作者:张月红  来源:接纳别人,接纳自己  上传时间:2017-06-26

    画家梵高,对于我来说,似乎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我貌似熟知他的代表作《向日葵》《星夜》。许多幼儿园把这两幅作品融入到课程中。我也看到过孩子们临摹的《向日葵》和《星夜》。

    陌生,是因为,除了他的几幅代表作,我竞对他一无所知。比如,我不知道他37岁便结束了生命。

    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源于一首歌曲《Vicent》。美国歌手唐·麦克莱恩1971年阅读了梵高的传记,有感于心,创作并演唱了这首作品,以纪念文森特·梵高。20l7年杜丽莎在《歌手》节目里的深情演绎,特别是那些令人感伤的歌词,瞬间击中我的心,并促使我去搜索有关梵高的一切。

    作为荷兰著名印象派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那些绚烂的色彩,那些辽阔的原野,那深邃的夜空,那静谧的街道和咖啡馆;同时,也能看到他对人间疾苦的悲悯之情:那些田间辛苦的劳作者,那在昏暗的光线中、默默围坐在餐桌旁的一家人。

    这些伟大的画作,这些被后人拍出天价的作品,却并没有被当时的人们所欣赏、珍重。

    他的一生困顿不堪,但最折磨他的,不是经济拮据,而是那种不被理解、不被欣赏。被自己如此热爱的世界所拒绝,该是多么的愧疚与自责,也因此,他才试图割掉自己的左耳吧。

    Vicent》歌中所唱的:They would not listenthey did not know howPerthaps theylllisterl now(但人们却不理会,也不知该怎么做。也许,人们现在将学会倾听。)

    是的,现在的我,正试图倾听他的世界。但我扪心自问,如果我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如果他就是我身边的一个人,我会倾听他的诉说吗?会理解他吗?会支持他吗?

    我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只能遗憾地回答自己:不一定。

    细想生活中,但凡遇到与自己的想象不一致的人和事,便不由自主地想:怎么会这样?怎么能这样?所以,我怎么敢说:我会支持理解他?

    但是,世界不应该这样。或许,这就是提倡多元文化教育的意义之所在。多元文化教育,并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只是国际化。它的本质应该是,让我们每个人学会尊重、接纳各种不同,不管是肤色,还是想法,抑或是审美趋向的不同。我们可能暂时不理解,但我们首先要选择尊重。

    话题回到我们的幼儿教育中,我想,一方面,我们老师在面对各具特点的幼儿时,要保有一颗敬畏的心,不要轻易否定,要试着去接纳、相信;另一方面,则要引导我们的孩子了解世界存在的差异、不同,让他们学会欣赏这种种不同,欣赏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也欣赏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接纳别人,也接纳自己。

摘自:《学前教育》2017.04

编辑:cicy

 


关键词:

上一篇:教师培训学习体会

下一篇:人生是一场百米冲刺吗?--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有感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