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记录:蜻蜒点水之后

作者:陈江丽  来源:胜利油田河口社区第三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1-02
观察日期:2011年1月1O日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者:陈江丽
 
观察对象:浩程(男,三岁半)
 
观察起止时间:上午8:15—9:15
 
观察背景:
 
本次观察事先并没有明确的观察对象和具体的观察目的,是一次偶然观察。
走进小二班,很容易发现这个戴着小眼镜、眼睛有些对眼、面无表情的小男孩。老师请幼儿喝水时,他身体像小猴子一样脚丫离地吊在洗手台上玩了一会儿水,然后拿杯子接了半杯水,只喝了一口就把水全倒在水池里。回座位后开始吃手,口水流得满下巴都是。王老师组织手指游戏“包饺子”,说到“饺子端上桌”时,他做着端饺子的动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老师的桌前又跑回自己座位。他的活跃和特别一下子吸引了我,我的观察由此引发。
 
观察实录:
 
当老师宣布区域活动开始后,小朋友们都在老师的要求下,在进区卡处排队等候插卡。浩程急匆匆地跑过来钻入人群,使劲推了推前面的高个儿幼儿想插队,见推不动,情急之下蹲下身子,从下面钻进去,顺利地找到自己的照片,插进“你做我也做”区域,成为班里第一个冲进区域的小朋友。
进到“你做我也做”涂鸦区后,他拿起围裙不停地说:“我要在这里画画……”王老师走过来为他系好围裙戴好套袖,他拿起排笔蘸了一下颜料后,就改变了主意:“我不画了……”
第二次选区:“羊羊超市”。在超市他买了辆小汽车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就又打算换区。老师提醒他不要总是换区,但他置若罔闻。
第三次选区是“涂涂画画”。老师引导他为上次没有画完的帽子涂色,他画了几笔就离开了。
第四次换区是“娃娃家”。进娃娃家后,他又跑进“羊羊超市”,告诉老师:“我要去买菜。”在超市他和售货员发生冲突,在老师的调解下,超市售货员最终同意他端走了所有的蔬菜水果。他自言自语:“我现在要去炒一炒。”炒完后他用盘子端着一个炒好的胡萝卜去喂睡觉的娃娃,喂完后把盘子扔在地上。接下来他举起娃娃家的床头又拍又摇,旁边幼儿来告状,他对老师说:“我要玩积木。”
老师引导他第五次换区到“建构空间”。他把积木一块块垒高,搭了七八块后看见老师走过来,赶紧报告:“老师,我摆了一个房子。”老师问:“你摆了几层楼?”他马上蹲下来头歪向地面认真地数:“一层楼,两层楼,三层楼……”
最后一次他又来到“你做我也做”涂鸦区。他拿起围裙喊:“老师,我要做这个工作。”王老师帮他穿戴好后,他认真地选画笔开始他的“大作”,连王老师中间过来替他擦鼻涕和口水,他都没有停下来。对涂鸦,此时他开始产生极大的兴趣。
他一边专心致志地画,一边自言自语,口水还在滴滴答答地向下流。橘色、红色、蓝色、绿色,只是画单一的竖线条。老师走过来和他交流:“你在画什么呢?”“画美丽的天气。”“今天是晴天还是阴天?”“晴天。”然后,他在报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太阳,在太阳下边又画了几条横线。老师问:“下面是什么?”“白云。”“白云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他换了一只蓝色排笔边画边自言自语:“我画一朵蓝色的白云。”接下来又画了一条竖线,老师问:“这么长是什么呀?”他答:“这是长河。”然后又在旁边画了更长的一条。整个回答他没有看老师一眼,表现出极大的专注性。
结束音乐响起,他马上放下排笔脱围裙拍手回座位。王老师讲评,要求建构区没有收拾好的幼儿去整理积木,他也冲过去要帮助小朋友。在别人忙着收拾时,他在旁边区域东摸西看,最后被老师带回座位。
 
解读与分析:
 
区域活动中浩程大部分时间都在频繁换区
 
1.这是由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决定的。
 
整个游戏,浩程先后更换了6次区域,大部分区域只待了30秒左右,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摆弄和初步肤浅的探索。这是因为年龄小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活动中喜欢活动有趣的材料,会反复地摆弄,无特别的目的性,因此游戏的随意性较大。如浩程在娃娃家摆弄床头时间增长,就是因为他又发现了材料的可活动性。而选择涂涂画画区时间短,是因为给上次没有涂完的帽子继续涂色,对他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所以他随意涂一下就离开了。
 
2.家庭因素决定。
 
班级教师介绍,浩程聪明好动,生活自理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他的父母学历高,家庭崇尚美式教育,主张孩子自由发展。因此他做事不受约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与他人沟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个性特征。
 
3.教师在区域游戏中适时指导的重要性。
 
在浩程蜻蜒点水般频繁换区的过程中,教师不止一次地关注并适时介入他的活动。他在最后一个区域“你做我也做”涂鸦区坚持时间最长。这是因为老师进行了适时的语言引导,通过提问为他确立了绘画主题,激发他更深入、持久、有效地进行创作,丰富了绘画内容,使他能体验到绘画作品成功的满足感,从而也证明了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当指导的重要性。整个区域游戏中,浩程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同伴交往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整个区域活动中,浩程一直在单独活动。他对周围的事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我的跟踪拍摄毫不在意和顾忌,只和老师进行了很少的语言交流,并且始终表情呆板。活动中如果他想得到一样东西,会采用“抢”的方式,其他幼儿也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首先这和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有关。游戏中,他们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儿童之间相互交往少。其次浩程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情商培养,过分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他的识字量特别大,但却不会与同伴进行交往,性格孤僻不合群。
 
反思:
 
对待小班幼儿频繁换区的策略
 
在小班区角活动中,经常会出现频繁换区的孩子。游戏中我们允许这样的孩子存在,给他们游离、选择的时间,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但不能漠视这样的现象,更不能让孩子长期无目的地处于游离状态。
1.小班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探索活动的有力支撑,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提供种类少、数量多、活动有趣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提高幼儿的兴趣,推动幼儿的活动,避免幼儿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
2.教师可以角色身份加入到幼儿游戏中,在与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
3.注意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4.游戏中教师必须尊重幼儿意愿,给幼儿充分的自由,以最少的干预、最多的欣赏来支持幼儿游戏,并通过讲评帮助他们积累游戏经验。
 
引导家长注重情商培养,为孩子的交往创造条件
 
教师应引导家长认识到情商培养的重要性。
1.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同伴交往,享受和同伴在一起的乐趣。
2.多为孩子提供交往机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做一些户外和集体活动。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外出做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家中有客来,让孩子参与让座、倒茶、谈话等接待活动;邀请邻家小孩子、同班幼儿来家做客,让孩子慢慢学会与人相处。
3.教会孩子交往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如见面怎样与人打招呼,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如何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学会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要鼓励孩子学会接受别人并让人接受自己。
 
编辑:cicy
 

上一篇:对一名“被拒绝儿童”在游戏中的观察与解读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凡凡的转变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