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想成为爸爸的儿子——男孩子身上的“男性气概”

作者:胡华  来源: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11-29
在幼儿园里,男孩子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似乎要比女孩子更多……
 
案例一:康康即使升入了中班,也要每天来园时在妈妈怀里哭上一阵子。常常是妈妈走后,他还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暗自饮泣,不愿意参加活动。这个状态有时甚至会持续一整天,这让妈妈和老师都很头疼。在与妈妈的交谈中,教师了解到,康康一生下来就由妈妈和姥姥负责照料。爸爸起初是因为工作忙,无法参与到育儿过程中去,后来则是孩子不愿意和他在一起玩了。所以,康康从小就特别黏妈妈,所有的活动都要在妈妈陪伴下才能顺利进行。每当妈妈要求爸爸和孩子一起玩时,爸爸也总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因为,爸爸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玩。每当必须要陪伴康康一起游戏的时候,爸爸只好让康康独自玩,自己则躲到一旁玩电脑、看手机。
 
案例二:4岁的乐乐在幼儿园里特别喜欢出其不意地攻击别人,班里的老师每天都能听到来自其他孩子的告状声。老师注意到,乐乐的这些行为表面上看似乎并不完全来自家庭。乐乐的爸爸性格温和,待人谦和且不善言辞。妈妈性格活泼开朗,也没有打骂孩子的行为。乐乐最亲近的人是从小陪伴他长大的外祖父母。外祖父母特别溺爱乐乐,对乐乐的各种物质需要都给予满足。乐乐爸爸工作繁忙,几乎从没照料过孩子,更谈不上和孩子一起游戏了。乐乐一出生,就由外祖母照料,即使是家长会,也总是外公出席。乐乐说:“我最喜欢的人是爸爸妈妈,可最喜欢我的人不是爸爸妈妈,是外公外婆。”他曾经告诉老师,爸爸妈妈连给他擦都嫌脏、臭。
 
案例三:自从升中班后,妈妈发现,帅帅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情绪积极,行为也有很大改善,原来磨蹭、拖延的毛病改了不少。妈妈觉得,这一定和爸爸有关。以前,帅帅不怎么喜欢爸爸,爸爸也懒得陪帅帅玩,妈妈有时就会当着帅帅的面批评他。之后,爸爸越发不愿意照顾帅帅,帅帅也越来越不喜欢他了。意识到问题后,帅帅妈决定改变策略,利用一切机会建立父子连接通道。比如帅爸买了本《泰晤士世界史》,妈妈就在孩子面前夸奖爸爸,说他懂的历史知识比妈妈多,建议爸爸讲给帅帅听。帅帅爸喜欢下围棋,妈妈就多次表达钦佩之意,于是,爸爸主动提出要教帅帅下围棋。爸爸尝到了和孩子游戏的快乐后,主动开始和帅帅一起玩各种男性喜欢的游戏,如打仗、拼装器械、组装汽车等。很快,帅帅越来越喜欢单独和爸爸一起玩了,爸爸的吸引力很快超过了妈妈。爸爸成了帅帅的榜样。
 
分析
 
我们知道,性别角色的建立与双亲有很大关系。孩子们在家庭中学习着角色认同及角色识别。在众多关系中,男孩子与父亲的关系最为复杂,也最为重要。父亲和儿子之间通常需要建立一个传递纽带,并通过这个纽带对男孩子的男性特质进行影响,使男孩最终能够成为一个男人。
在人生初期,一个父亲如果能用充足的心理力量参与到儿子的成长中,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并不断为儿子扮演社会认可的男性形象,不仅能为儿子提供一个成熟的男性榜样,同时还完成着文化赋予成年男人的各种特质,如坚定有力、拥有控制感与秩序感等积极品质的传递工作。
对于男孩子的成长而言,父亲的作用似乎更大。研究表明,即使母亲对儿子百般呵护疼爱,但儿子也会为了成为男人而不断用各种方式将他所能感受到的与父亲关系中的种种不足与缺憾进行主动调整。如,他会为了表达对父亲忽视自己的不满而采取各种或积极或消极的行动。有力量的男孩通常会表现出冒险、反抗、攻击等很具原始色彩的男性特质,以吸引父亲赞赏的目光;力量不足的男孩子则会退缩到妈妈的怀抱中,紧紧依偎在妈妈怀里,自觉阻断了与父亲的联系,失去男性本能的探索热情与冲动。
其实,男孩子的脑海里与潜意识深处一直盘旋着一个信念:我是妈妈的儿子,但我更想成为爸爸的儿子!
 
建议
 
养育孩子不只是女性的专属。孩子一出生,父亲就应当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和孩子建立起亲密的父子关系。因为男孩子人格的形成,受父亲的影响最大。他们通常会通过观察与模仿,将父亲的人格与行为模式记录在自己大脑中。
父亲身上的男性特质对男孩子成长的影响更大。孩子出生前,夫妻可以一起商议分工。爸爸除了可运用自己的男性优势参与到教育中,同样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哄孩子睡觉、给他洗澡、讲故事等。父子感情融洽,爸爸的理性、冷静、热情、宽容等特质才能和妈妈的感性、细腻、温柔产生对比。
提倡“父子时间”。建议每天或每周,都可选择一个爸爸和孩子独处的时间。他们可以商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如去军博看展览、去机场看飞机、去公园看风景、去爸爸同事家玩等。对妈妈而言,这也是一段绝好的放松时间。
父子关系比母子关系的建立要复杂些,因为没有那么多天然的亲近感。妈妈应该学会放手,多留些交往的机会给爸爸。妈妈也可学会示弱,让爸爸更受孩子的尊重。
对于男孩子而言,他们骨子里更需要父亲扮演带有权威感的、有力量的、强调责任与规则的社会角色。因此,强调规则、有条件接纳孩子的合理要求应是父亲参与教育的重要原则。当孩子们在不断体会到“我想要”就能获得满足的本能快乐之后,逐渐体会到“我能要”背后的符合规则的现实带给他的更大满足,他的人格将会完成一次巨变!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观察笔记观察人物:玩拼图的孩子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安全”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