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案分析:一名幼儿交往能力的转变
作者:徐秀梅 来源: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关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9-20
月月是外地来京的小朋友,父母在北京做小生意,她还有一个比她大6岁的哥哥。由于父母工作忙,他们对月月的呵护远不如班上其他幼儿的父母细致周到,加上性格都有些暴躁,致使月月在性格形成过程中受到影响。月月是个性格较外向的孩子,看得出她有与同伴交往的较强的欲望,但不知为什么班上小朋友总是不愿意接近她,还经常告她的状,甚至有些家长也常常来告状。月月在与同伴交往中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带着疑惑,我开始认真观察月月与同伴的交往行为,并想尽快帮她找出原因,改变现状,让她也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在交往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不断成长。
案例1 捡航航的糖吃
区域活动时,航航从兜里掏出一块糖说:“这是我妈妈给我带的一块巧克力。”小朋友看了看没有更多的反应,继续进行游戏。只有月月快速放下手里的玩具,走到航航身边说:“能给我吃吗?”“不行。”航航果断地说着,并把糖放到了兜里。月月眼睛始终不离开航航的兜,看得出她特想得到这块糖,嘴还在不停地微微动着。
为了吃到这块糖,月月一直跟着航航,航航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航航,我给你玩玩具,你能给我吃糖吗?”“不行,这是我想妈妈的时候才能吃的呢!”“那给我半块糖行吗?”“不行。”航航说完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上午做操回来,航航没注意,不小心糖从兜里掉了出来,月月看到了,迅速捡起来剥开放进嘴里。航航看见了,哭着喊着想要回自己的糖,月月却赶紧使劲地把糖嚼碎往下咽。“你讨厌,我不喜欢你……给我糖。”航航伤心地哭着说。周围的小朋友看到这场景纷纷说:“我也不喜欢月月,我妈妈说不让我吃别人的糖。”“我妈妈也说了抢别人的东西吃不是好孩子。”月月听了一会儿,也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好,因此什么也没说悄悄地离开了。
分析
月月想吃到这块糖,非常能理解。这么小的孩子对零食,尤其是对糖的依赖很深,很多时候糖能起到安抚孩子情绪的作用。而月月又是一个相对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她来园基本一住就是一周,不像其他孩子一样能更多地得到糖果,因此她想得到糖果时的那种渴望心情远远超过其他幼儿。4岁左右的孩子,对于这块糖到底该你吃还是我吃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往往会认为我喜欢就是我的,我需要就是我的,因此这种想法支持着月月想吃航航的糖,不管人家愿不愿意给。
措施
散步时,我与月月聊起天来:“月月,刚才吃的航航的那块糖还甜吗?”月月睁大眼睛看着我不说话,我知道她可能意识到不对了。我没有去指责批评,而是问她:“糖是谁带来的?”“航航。”“噢,航航妈妈怕航航哭给她带的。那航航的糖掉在地上,你看见了应该捡起来还给她呢,还是自己吃呢?”月月想了想说:“还给航航。”“真好,可是今天月月抢了航航一块糖吃,少了一个朋友吧!”月月点点头。“下次特别想吃糖时,跟老师说,看看老师有没有办法,好吗?”月月认真地听我说,并接着我的话说了一句:“徐老师,下次我给航航带一块糖来。”“太好了,月月就是这么懂事,快告诉航航‘别难过了,下次我回家给你带块糖来’。”月月高兴地跟航航说了这句话,航航也点头接受了。
案例2 今天小朋友都接吗
下午,月月问我:“徐老师,今天是星期三吗?”“对。”我不经意地回答。月月来到欣悦面前问:“今天你接吗?”“接!吃完饭我妈就接我。”月月又来到炅玉面前问:“今天你接吗?”“接!我妈下班就来接我。”月月可能意识到晚上就她一人住宿了,心里有些郁闷,她叹了口气,回到座位上,眼睛开始有些湿润,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半天没有掉下来。
坐在一旁的嘉悦小朋友正在高兴地摆弄着玩具,突然月月一把抢过她的玩具。嘉悦立即大哭:“老师,月月抢我的玩具!”嘉悦突然这么一哭,把全班小朋友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月月抱着玩具没有还回的意思。我问:“月月,为什么抢小朋友的玩具?”“我想玩。”她生气地回答。“那小朋友正玩着你怎么能抢呢?”“她一会儿可以回家玩。”月月还是抱着玩具不撒开手。为了不让月月心里再难受,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对她说:“大家一起玩吧!”于是我与他们一起玩起了玩具,渐渐地,月月的心情好多了。
分析
从与月月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月月抢嘉悦的玩具是因为嘉悦可以回家,换句话说,其实是月月嫉妒的心理在作怪。她肯定在想:为什么小朋友能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能回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我不可以?为什么晚上就剩下我一个人,连个伙伴都没有?既然她左右不了成人的这种“不平等”安排,她只有对无辜的伙伴宣泄自己的怨气。从这个案例分析,月月的行为属于情感缺失所致,因为她得不到同伴那样的来自家里的及时关爱。家里父母的现状我们无法改变,但如果能够在幼儿园给月月营造一个“家”的氛围,可以弥补她情感的缺失,她的心理状态也会有所改变。
措施
现在每到周三晚上只剩下月月的时候,我就尽量把月月的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月月,咱们一起看书吧。”“月月,咱们一起收拾娃娃家吧。”“月月,我教你剪纸吧。”“月月,我给你一块糖……”
月月每次接过老师给的糖都很少吃,而是把它好好地放在兜里,等第二天小朋友来园时,她就分别向小朋友说:“这是昨天我没回家,徐老师给我的糖。”其实她的这一举动是想向大家证明,她虽然没回家但也得到了爱,而且是老师给与的爱。其实这种举动也是月月爱的缺失的一种自我安慰。
案例3 我漂亮吗
上周,月月对果果头上戴的卡子喜欢得不得了,要了几次也没有得到手。今天来园,月月让妈妈在她很短的头发上梳了个小辫,还戴了两个漂亮的卡子。她一会儿摸一摸,一会儿去照一照镜子,一会儿又问小朋友“我漂亮吗”。“有些漂亮。”有的小朋友回答,但更多的小朋友回答“不漂亮”。
月月伤心地几乎要哭了,含着泪向我告小朋友的状。我说:“是吗?你戴上卡子挺漂亮的。为什么他们说你不漂亮,咱们一起问问去。”我拉着月月的手来到小朋友中间,依次征求他们的意见:“你们看月月今天也戴上漂亮的卡子了,你们觉得月月漂亮吗?”有的小朋友不吱声,有的小朋友摇头,有的小朋友说:“不漂亮。”“为什么你们认为月月不漂亮呢?”我惊讶地问。“月月有时抢我的玩具,我觉得她不漂亮。”“她说话老大声喊,我耳朵都不舒服了。”“她画画老是往脸上手上画,还把我的画画得乱七八糟。”“她老推我,不跟我好好玩。”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哪里是在谈论月月漂亮不漂亮呀,简直成了对月月的批判会。月月低着头,不再让小朋友看自己漂亮不漂亮了。
分析
4~5岁幼儿初步有了判断美与丑的意识,他们看一件事物的方式开始改变,不再是从前那种“顺应式”的、表面的、惟一的。虽然他们心里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但他们看问题的视角拓宽了,他们评判一个事物的好与坏,不再像从前那样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去判断,而初步萌发了综合分析事物的意识。
一个发卡戴上后是否漂亮的话题,却引来小朋友对一个人行为的评价,并最终判断她是否漂亮,这说明美的标准在中班幼儿心里悄悄发生了改变。今天发生在月月身上的这件事,对于她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正是这件事使她开始初次思考“漂亮”的含义,从而触动她行为的改变。
措施
月月对小朋友们的批评指责,一时不知所措。看着她尴尬的样子,我忙替她解围:“你们刚才说的月月是以前小时候的月月吧!现在长大了的月月已经不是这样的了,那天我还看见她在院子里扶翰奇坐上小汽车,还推他玩呢,特像姐姐。”
我这么一启发事情发生了变化。航航接着我的话说:“月月不抢我糖吃了,那天还给我带了一块糖来。”“那天我摔了一个跟头,月月问我疼不疼,还给我掸衣服。”端端补充说,“月月还帮我搬椅子……”看着小朋友夸奖月月的场面,我很高兴。我注意观察月月,她的表情开始变得美滋滋的。这时我又把话题拉回来,继续问小朋友:“现在你们觉得月月漂亮吗?”“漂亮。”“为什么?”“因为她团结友爱了。”“因为她不抢我们东西了。”此时的月月,高兴得嘴都合不上了。
案例4 别哭了,明天妈妈来接你
今天,皓轩第一次住宿。白天他情绪不错,晚上就不同了,小朋友都在各区域玩,他却很不安,一会儿走到卧室床上趴会儿,一会儿走到卫生间,不停地换地方,幻想他妈妈晚上来接他。
皓轩是典型的男孩性格,有泪不愿意轻易流,更不会放声大哭,此时他虽然心里很伤心,但也决不哭出声来,只是趁小朋友、老师不注意时偷偷哭几下,因此不易让人发现。
但即便是这样,仍然被月月发现了。月月几次走过去说:“皓轩别哭了,明天天一亮你妈妈就来接你了。”她一边说还一边给皓轩擦眼泪,还给皓轩送玩具。皓轩在月月的关心下,情绪真的平静了许多。
分析
月月不仅是一个爱美的孩子,还是一个极有爱心的孩子,她对伙伴的关心很细致、也很及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她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她曾经有过像皓轩这样恋家的痛苦,又感受到老师、小朋友对自己的关爱,因此她此时最能理解皓轩的心情,最能理解皓轩需要什么,同时她也最能把体会到的爱传递给皓轩。
措施
每当看到月月关心他人的行为时,我总是鼓励她:“你真像姐姐,你长大了,更懂事了。”我真的感受到,这些话在月月的身上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案例5老师,我给小妹妹糖吃了
户外活动时,月月看到小班一个小朋友在哭,她走过去,从兜里掏出一块糖说:“别哭了,给你一块糖。”小班小朋友还真停止了哭声。
月月走到我跟前说:“徐老师,小班小朋友哭了,我给了她一块糖,她就不哭了。”我知道月月想得到我的肯定,赶紧说:“你太棒了!可是你哪来的糖呀?”“佳欣给我带来的。”我把佳欣叫过来问:“佳欣,你怎么想起给月月带糖了?”“月月帮我穿衣服了。”“那你怎么想起给月月糖呢?”我不解地问。“她昨天没回家,我怕她想妈妈,就给她带糖了。”“哦,原来你们都是在互相关心呀!真是好孩子!”听完我的夸奖,两人高高兴兴地玩去了。
分析
从给小班小妹妹这块糖来看,月月关心他人的行为已经越来越主动,范围也已不受班级的限制。同时,她的爱心也得到了同伴的认可,佳欣在家里都会想到在园没能回家的月月,担心她是否想妈妈。这也正是月月关心佳欣,帮助她穿衣服这种友好行为的回报。
幼儿正是在交往中学习交往,从不会交往到会交往,从不愉快交往到愉快交往,逐渐体验到交往的快乐。月月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变,主要是教师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析她的心理状态,读懂她的内心世界,尽力弥补她的成长缺失部分。对于月月交往中的“过失”采取不强化、不指责的态度,和她一起分析问题所在,并发现月月交往中的点滴进步,有意用放大镜放大。帮助月月树立自信、树立正面形象的同时,启发同伴们用欣赏的眼光看月月,改变幼儿脑子里已有的对月月不佳形象的记忆,这样会对月月交往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交往能力的具体性指导策略...树叶沙沙阅读人气:1184
- 浅谈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小珍阅读人气:1120
- 幼儿个案分析及教育欢惜儿阅读人气:1892
- 幼儿个案分析欢惜儿阅读人气:1644
- 幼儿时期开始锻炼孩子的交往能...Ann、阅读人气:887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策略?蔷薇阅读人气:935
- [教师工作]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才能让...mengmeng阅读人气:1813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须具备的能力绘馨阅读人气:1170
- [教师工作]我想当一名幼师,怎样去学好_z阅读人气:3737
- [教师工作]请问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语文水...花语阅读人气: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