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反思:还给孩子童年的快乐

作者:李香月  来源:《学前教育》2001年第12期  上传时间:2004-09-07

鸣鸣是一个好奇心很强、喜欢找各种小东西玩的孩子。户外活动时她发现地上的扫帚条也能拿起来津津有味地玩上半天。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几个孩子围着鸣鸣直嚷嚷:“你快把它扔了,那东西不能带回去!”“那是脏的,赶快扔掉。”“石头会砸着人,你不能带回去。”只见鸣鸣两手藏在身后,低着头,吸着嘴,一声不吭。我蹲下身对她说:“你拣的石头是什么样的,让我看看好吗?”他看了我一眼,说:“这两个石头小小的,不会砸着人的。”“让我看看好吗?”她想了想,终于把手伸了出来。看着她手中托着的两块圆乎乎的小石头,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往事:为积攒几张漂亮的糖纸而遍地搜索,为寻找几块小石头在石头堆里乱爬乱抠,为了不被爸爸妈妈发现,我把这些小宝贝偷偷地藏在自以为安全的地方……是啊,地上的小石头、小扣子,成人也许不屑一顾,不足为奇,但孩子喜欢寻找、收藏这些小宝贝,而正是在这找找藏藏中,他们体验到童年的快乐和满足。


我抱起鸣鸣,让她坐在我的腿上,问她拣这些小东西干什么,“这两块石头能发出声音。”说着,她轻轻地在我的耳边有节奏地敲击那两块石头。随着鸣鸣有节奏地碰击石头,周围的孩子也情不自禁地把耳朵凑了过来,静静地听着,还不时发出“真好听“的赞叹声。


看着鸣鸣碰击石头时那全神贯注的表情,再看着专心致志地倾听的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我的歉疚感油然而生,自己平时的说教剥夺了孩子多少体验童年快乐的机会呀!


搂着鸣鸣,我不断地扪心自问:我们保证孩子的卫生与安全只能以牺牲他们的快乐为代价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大胆地进行了一些尝试,组织了“让宝宝变干净”、“让宝空变安全”等活动,在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走进大自然,大胆发现,探索的乐趣的同时,也让他们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和爱护别人。


每当看到孩子们因发现“小宝贝”而雀跃不已,听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呼喊“老师,我要用这些小石头做小鸭子”时,我总被他们的激情、敏锐和天真烂漫所感动,心中感到无限安慰,因为我还给了孩子享受快乐的一片自由的天地。


评析:


读李老师的随笔,不禁感到阵阵欣喜:我们的老师真的变了,从内在的思想到外显的行为都在变。这种变化源自老师对幼儿活动的认真观察、对幼儿声音的耐心倾听、对自己教育言行的深刻反省。这种变化必将给孩子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也一定会带来幼儿园教育质的变革。我们也从中得到启示:只有设身处地地以孩子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一切,用心去领悟孩子的行为,并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孩子,才能真正地走进童心世界。


在随笔的后半部分,李老师的扪心自问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课题:“我们保证孩子的卫生与安全只能以牺牲他们的快乐为代价吗?”对于这一疑问的回答,仅以“是”与“否”做判断似乎过于简单,因为在答案的背后串联着若干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无论是作为“对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机构”的幼儿园,还是作为担负着“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重要职责的老师,无时无刻不在为保护幼儿操劳,同时细心周到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常规和制度。在完整的常规、制度里确有一部分有助于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形成良好的习惯,但也不乏给幼儿快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的内容,许许多多的“不”字的束住儿的行为,也束缚了孩子们的发展。我们的许多老师也曾像李老师一样地扪心自问过,但经常是难以找到答案。因为她们时时处于两种思想的交锋之中对“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获取主动的发展”等教育理念的认同与“必须保证幼儿的安全与卫生”的强烈责任心之间产生了矛盾,在教育实践中类似的矛盾还有很多。恰恰是这诸多的矛盾造成了老师们在教育行为上的点点缺憾。


当我们用心去了解老师,并潜心与教师合力解决实践操作层面上遇到的种种难题时,我们将会找到“观念内化为行为”的路径,更多的老师才会像李老师一样不断地修正自身的教育行为,更多的孩子才会像李老师班上的小朋友一样享有一片快乐的自由天地!(郑淑娟)




 

上一篇:幼儿教师反思:建构区里淌出一滩水

下一篇:幼儿园教学反思――过渡环节孩子也是主人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