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还是漫步——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习得剪刀技能的感悟
作者:钱剑阅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8-19
情景再现:
新小班第一次使用剪刀的美工活动:沿着黑色轮廓线剪下汽车图案(接近长方形)。教师用语:小手变把小手枪,伸进剪刀里,用力分开,用力合上,瞧,老师的汽车剪下来了……
孩子们开始操作。
幼儿A:两只手各拿剪刀的一个把手,用力打开,把手工纸塞进去,正准备用两只手合上,唉,手工纸已经滑掉了……努力多次后,他开始喊“老师,我不会……”。
幼儿B:摆弄了好久也不得要领,甩甩有点发酸的手指,左右观望了一下,发现旁边的小朋友正用力在撕。马上也试着去撕,哎呀,太用力了,一下子撕成了两半。他很紧张地四周看了下,发现老师并没有在意他,马上将撕坏的手工纸放到桌子上,两只手不断地团着、搓着,等老师转向另一边的时候,飞快地跑到纸篓边丢了。
幼儿C:很努力地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剪刀分开,再合上。咦,怎么回事,小剪刀不像老师说的那么听话啊。在很多次失败之后,她失去了兴趣,开始玩手里的剪刀,转来转去,这里戳戳,那里撬撬……老师提醒:“××,小心你的剪刀,好好剪!”她只好不情不愿地又拿起了手工纸……
活动接近结束时,每个小组的桌面、地面都是一片狼藉,撒满了剪下的、撕坏的甚至咬下的各式纸片,老师努力找出了几张边缘剪得凹凸不平的作品,展示给孩子们看,并尝试着再次强调怎样使用剪刀,但孩子们的兴趣早就游离在活动之外了……
思索:
让孩子习得必需的生活技能,利用每天的锻炼游戏时间发展孩子的基本动作,这些要求往往在新小班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能从最简单的着手,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习得并提升。但对于工具的使用,很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就像上面的场景,老师在组织美工活动时,才开始让孩子们接触剪刀,尝试使用。对于个别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来说(也有可能有过使用经历),或许他可能在短时间内习得方法,并在练习中逐步掌握,享受到驾驭工具的乐趣;但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说,往往会出现上述的操作情景,孩子们也会因为初次使用不得要领导致的挫败感,而在今后的学习使用工具中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抵触,一到操作活动就条件反射式地喊“老师我不会”;害怕,怕操作不得法损坏作品而不敢再动手尝试;时间长了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小肌肉群失去经常性的、适量性的锻炼,被冠上动手操作能力弱的帽子。
我们都知道,技能的习得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练习、反复锻炼、积累提升的过程。就像出游观景,我们不能走马观花、蜻蜒点水、浮光掠影、匆匆“穿越”……我们需要淡定心情、放慢脚步,带上浪漫与闲适,“漫步”景中,享受优雅,就像卞之琳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探索实践:
小班幼儿小手肌肉发展不完善,通过使用剪刀来锻炼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是很有必要的。但剪刀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即使是圆头美工小剪刀),因此开始接触和练习使用时,为了保证安全,更适合选用小组区域活动的形式开展。因小组区域活动人少,教师在告知安全使用规则之外,还完全有能力关注到每个参与活动孩子的具体使用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当然,在具体活动中,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随意剪——保持兴趣,习得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工具本身吸引孩子,才可能激起孩子学习练习的欲望。因此,在初次接触剪刀时,教师一定要赋予小小剪刀更多的魅力。孩子们在美工区玩撕水果,我当着孩子的面用一把装饰成卡通鳄鱼的剪刀很快地剪下了一个红苹果,并得意地说:“瞧,钱老师的苹果多圆啊,多光滑啊,像真的苹果一样。”游戏中的孩子们听到了,不服气地说:“老师你用小鳄鱼帮忙了,不算!”有孩子轻轻说:“我也会用小鳄鱼剪刀的。”“是吗?”我故意夸张地说:“那你们也来试试?”孩子们兴趣浓厚甚至有点骄傲地说:“好啊。”“那用小剪刀要注意些什么呀?”“不能剪到手指;不能戳别人;用好了要关上……”了解了孩子们已有的安全经验后,我补充了两条:1.在递剪刀时要将刀口关闭后捏在手心里,将把手传给别人;2.剪刀放入剪刀筒时,将刀口朝下。
兴趣到位了,规则明了了,但真的要第一次接触剪刀的孩子们剪下一个圆苹果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在投放小剪刀的同时,我拿出了一叠广告宣传纸,假意思索说:“那我们来剪什么呢?”边说边一刀剪出了个不规则形状,说:“看我剪的小饼干,闻闻,香不香?”孩子们哈哈笑着没有负担地就接受了,这个说要剪“橘子”,那个说要剪“汤圆”……在孩子们尝试使用的时候,我细心观察,发现轻轻说“我也会”的孩子真的已经会用了,于是,我将更多关注点落在了那几个不会使用的孩子身上。只要每次有孩子剪下了一张纸片,不论形状规则否,边缘齐整否,我和孩子们都会大声赞美:“你好厉害,又剪了个大苹果、大香蕉……”
事实证明,关注孩子是否能顺利剪下图案,远比关注他用剪刀的姿势、方法更能使他获得自信,也更能保持孩子的“工作”热情。当我把孩子们的“工作成果”在集体中展示时,参与活动的孩子获得了更多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参与热情。而在这样的热情与兴趣不断持续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有了很多练习的机会,使用剪刀的方法也就自然习得了。
有目的剪——循序渐进,获得技能
“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20世纪初创立的一个重要概念。他指出,要促进儿童的发展至少要确定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儿童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的实际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指在他人(成人或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叫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虽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在他人指导帮助下,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最近发展区”就是介于以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也就是“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理论蕴含的教育思想是:孩子在“最近发展区”内接受新的学习,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其发展会更好。因此,在一段时间后,当大多数孩子已经无法满足随意剪的乐趣时,我开始要求孩子有目的剪。
“跳一跳,摘到果子”的体验,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同样获得了使用工具(剪刀)剪出“作品”的成功和满足。更重要的是,孩子那些或许零散、稚拙、并不完美的作品被老师视若珍宝般投放到各个区角时,孩子们深切感受到了尊重与热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高层次需要,属于“成长需要”,它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的用处和价值,并努力追求使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佳水平。
记得有位哲人这样说:世界上不是没有美的东西,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真的,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当我们学会用等待、宽容去接纳孩子,孩子回馈给你的总会是聪慧与可爱。在游戏中,孩子们小心翼翼地重复使用自己剪出的“花瓣”“宽粉”各种图案;在剪纸时,孩子们更珍视每一张纸,并赋予每张纸片灵性与生命……这样一种生命体验与感受,符合了皮亚杰所说的孩子“泛灵论”的心理,符合了孩子头脑中诗意、童话的世界,也在无形中激起了孩子的创造潜能。
创新剪——驾驭工具,多维成长
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惊叹:在许多方面,孩子与科学家有着相似的特质——爱实验,富于好奇心和创造性,善于建构自己的理论等等。当他们能娴熟地运用剪刀,剪出教师提供的各种广告纸、画报上的现成图案时,他们也就不再满足按部就班地“工作”了。
幼D:橡皮泥捏了个小黄鸭,用黑色纸片剪两个圆当眼睛。咦,两个眼睛不一般大,怎么办呢?纸片对折双层剪,一刀就可以剪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黑眼睛。双层剪的方法真好,可以剪出两个一模一样的东西。
学会了双层剪,孩子们开始举一反三,发现了折两折、折三折……折得越多,剪出来一模一样的东西也越多。除了一个方向折,还可以反复折,剪出一模一样的连续图案;还可以确立中心折,剪出四方、六方的窗花。
幼E:在一次性浴帽上粘贴一张张有反复折痕的小纸条,真像妈妈的卷发。可是,好麻烦呀,长长的纸条剪的有宽有细,剪下的纸条折来折去又费事。看,把整张纸反复折好,一刀一刀剪下去,打开拉一拉,一样像妈妈的卷发,又快又好看。
原来,当需要剪长长的反复的纸条时,可以先折折,再剪剪,最后打开拉一拉。看,现在,区角游戏时弯弯的方便面、作品展示区美丽的花边孩子们剪起来都能游刃有余了。
幼F:剪掉纸箱的上下面,在两侧系上绳子,脖子里一挂,我们的纸箱汽车就做好了。咦,汽车都有轮子的,怎么我们的小汽车没有轮子啊?剪下来的硬纸板还有用,用圆圆的奶粉桶做样子,找个朋友帮忙按住不能动,用记号笔沿着轮廓画下,画四个一模一样的圆,剪下贴牢,我的汽车有轮子了。
汽车轮子的“诞生”,使孩子们不再满足于平面的剪纸活动,他们开始尝试并创新各种立体组合:大到自助银行的取款机、烧烤店的移动棚,小到娃娃家的手机、超市的价格扫描器……游戏区角瞬间都成为了孩子创造的领地。而他们手中的材料,也由原来薄薄的广告纸、报纸换成了厚薄不一、软硬不同、脆韧各异的吹塑纸、卡纸、手揉纸、瓦楞纸、硬纸箱……小小剪刀,在孩子们的手中灵活翻飞,这件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任孩子自如驾驭,在锻炼手部力量的同时,更发展了孩子的审美、创造能力。
感悟:
在孩子的一生中,需要接触、学习和驾驭的工具岂止一把小小的剪刀,学习用的各式笔、尺、橡皮,劳动用的扫把、铲子、榔头,通讯用的电话、手机、网络,观察用的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从工具说开去.穷其一生,我们又有多少知识和能力是需要学习和锻炼的呢?
在陪伴孩子学习使用剪刀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其实,人的一生无论面对怎样的学习,都不可能“穿越”过尝试、探索、练习、巩固、发展、掌握等等这一系列程序而自然获取并驾驭,就像人类无法穿越历史,人生无法穿越童年,就像张文亮的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如果,我们能用“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孩子,摒弃功利,淡然漫步,我们会发现:教育孩子其实就像牵着蜗牛在散步,陪孩子走过他的孩提时代,欣赏孩子童真美好的一切,感受生命积极求知的力量,然后,蓦然回首间,我们会突然发现孩子每天的发展与变化,有时就是一种“飞跃”。
附: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台湾·张文亮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幼儿园)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浅谈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小杨16阅读人气:2010
-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张楚阅读人气:1710
-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张楚阅读人气:1694
-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区域活动...风飞花阅读人气:871
- 小班幼儿活动中的自我保护爱的乐园阅读人气:1386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里都有哪些区域活动?我的心机阅读人气:451
- [教师工作]幼儿园有哪些区域活动?mengmeng阅读人气:2062
- [教师工作]什么是幼儿园区域活动?小蝶阅读人气:975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44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