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玉的变化
作者:魏娜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06-07-10
一、案例实录:
1、玉玉刚来园时总是哭泣,不肯让妈妈离去。老师劝走了妈妈,带着哭腔的玉玉在幼儿园里游戏时经常抱抱她或拉着她的手,希望能够让她感觉到老师象妈妈一样,让她逐渐从对妈妈的依恋转移到教师身上。游戏时,其他孩子兴致很高,玉玉却只是一个人呆坐着,周围的一切似乎“干挠”不到她。有时她还会突然哭起来。过了一段时间,通过教师和她的交流,早晨她已不再哭泣,还能平静地和妈妈走进教室。但是依然要妈妈陪她玩,当妈妈要离去时,她就又哭起来,嘴里大声说:“早点来接我”,所以,玉玉每天中午吃完饭就由妈妈接回家。
2、玉玉妈妈送玉玉来园,我蹲下身对他说:“玉玉今天来得可真早。我们一起放杯子好吗?”妈妈在一边也说:“对,去放杯子,小朋友等一下就可以喝水了。”听了妈妈的话,玉玉松开手,我趁势牵着玉玉的手来到杯架前,和她一起放杯子,这时她原本紧张的脸放松了,情绪好了很多,真没想到她会坚持和我一起把所有的杯子放完,我热情地给了她一个拥抱夸她真能干,并在她额头上贴了个小奖章。下午离园时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她。
现在玉玉有了惊人的变化,早上妈妈离开时玉玉不再流露出伤心的情绪,并能够立刻投入到同伴的游戏,而且她的话也多了,常常主动找人说话,还会自己跑到老师面前甜甜的笑。
二、个案分析:
(一)孩子的发展特征。儿童与某一特定人物之间形成永久性的情感联结,这就是依恋。依恋行为表现为对熟悉事物的依恋和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从整个个案的过程看,玉玉对妈妈有着明显的依恋关系,不愿和其分离,并用“大哭”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玉玉正是对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小朋友都有陌生感,因此产生了抗拒心理,陷入了焦虑与不安之中。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玉玉的妈妈对孩子过分溺爱,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了过分强烈的依恋关系,孩子很容易表现出依赖性强、娇纵,缺乏独立性,不适应集体生活等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玉玉的妈妈虽能认识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她这种教养方式已经使孩子形成了过分强烈的依恋关系,从而导致孩子出现了入园困难。
三、个案启示:
1、满足合理的身心需求,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孩子到幼儿园后,一切都是陌生的,在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哇哇哭闹。因此, 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关照,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另外,教师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并在其行动中尽量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
2、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中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3、让玉玉在团体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信心。3岁以后的儿童,其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正是迈进喜欢与同伴游戏的阶段。这些团体环境也正好是对一些在家庭中“过保护”的儿童施以“隔离教育”的一种治疗方法。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环境,具有普通教育与治疗教育的双重意义,对儿童的人格的形成影响很大。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给孩子提供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成功和被同伴认可的快乐,树立自信心,培养对班集体的情感。
4、加强家园联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教师根据玉玉的情况和家长在教育上达成共识,为了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及时找到了玉玉的父母,跟他们进行了多次的交谈,让他们也创造各种机会鼓励玉玉与他人交往,让她感到与人交往是很有趣的,特别要与同龄的儿童交往。另一方面对玉玉的行动权,家长不要过于约束。当孩子与小朋友玩得正高兴时,不去管束,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交往等等。以此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孩子人格等各方面良好、健康的发展。
- 相关博文:
- 天气的变化牛牛草阅读人气:566
- 你的变化牵动了我的心yueyan阅读人气:472
- 从婴幼儿到儿童的变化阳光小孩阅读人气:784
- 晨晨的变化candy_chen阅读人气:894
- 难以想象的变化灵妖阅读人气: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