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长的质疑,我们可以做什么——由“木木受伤”事件引发的思考

作者:肖佳  来源:湖南长沙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7-06-22

  作为教师,你受到过来自家长的质疑吗?“是不是老师打了我的孩子?”“孩子在幼儿园受伤了,老师不知是怎么在照顾的!”“孩子的事一问三不知,这老师怎么那么不负责!”……这些质疑的背后意味着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们该如何化解?戎想以我们班“木木受伤”事件为例,和大家分享我们的思考和做法。

  一、事件缘起

  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我忽然在微信上收到了木来妈妈发给我的木术手臂上有红印子的照片,紧接着便接到了木木妈妈的电话:“老师,你看到我给你发的照片了吗?这是我在孩子洗澡的时候发现的。”我立刻说:“木术妈妈,真是不好意思,我们没有发现术木在幼儿园受伤了。今天没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木木是怎么说的?”可接下来木木妈妈的语气不太好:“木木经常在幼儿园受伤,这次你们又没有发现,我不是怪你们老师,但是经常这样,我们做家长的也接受不了。我问木木,木木开始不说,后来说是L老师掐的,我仔细看了一下印子,也请旁边的人辨认了,他们都说是掐痕。”我解释说:“作为班主任,我和班里的老师共事了那么久,我很了解她们,也充分相信班里的每一位老师,我们是不会对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的。”木木妈妈的口气更为强硬了:”你当然选择相信自己班上的老师喽,但是我家木术是不会撒谎的。我会带木木到医院去鉴定到底是不是掐伤。”听了这话,我感到委屈和气愤,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木木蚂蚂说:“如果你这么肯定是老师做的,我只能告知园领导,请园领导一起来调查这件事情了。”木木妈妈说:“现在就告诉园领导没有必要,但希望老师能将此事调查清楚,给我一个交代。”

  挂了电话之后,我马上打电话给班里的另两位老师,她们都说当天班上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也没有发现木木和其他孩子发生过激烈的冲突,木木手臂上的红印子有可能是他不小心撞到哪里了。

  然而没多久,我又收到了一位班级家委会成员发给我的微信群聊天记录截图,原来木木妈妈将木木手臂受伤的照片发到了班级家长微信群了(班级教师没有在这个群里),还在其他家长面前表达了对教师的质疑。

  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我马上打电话向园领导报告这一事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委屈和气愤:“平时掏心掏肺地对待孩子,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无端的质疑。”园领导耐心地对我说:“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作为园长,我很了解你们班上的每一位老师,这样的事情你们是不会做的。但是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来思考,作为小班孩子家长,她不一定非常了解班上的每一位老师,看到孩子身上屡屡出现伤痕,并且孩子还说是老师掐的,家长肯定相信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需要好好反思自身的工作,想想怎样解决这样的矛盾和冲突。”

  二、对事件的思考

  昕了园领导的一番劝导之后,我渐渐冷静下来,对这次事件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第一,反思自己接到家长来电时的表现。

  在木木妈妈来反映木木受伤的事情时,我坚信班里教师是不会做出这样伤害孩子的行为的,所以我坚决否认木木的伤是教师造成的。但我的表态并没有得到木木妈妈的认同,反而导致了家园矛盾的升级。当时,我感到特别委屈,但换一个角度思考,家长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受了伤来向老师反映,而老师对孩子怎么受伤的却不知情,家长肯定有意见。再加上孩子已不足第一次在幼儿园受伤了,家长的内心更加对老师有怨气。而这次孩子还说是老师掐的,旁边的人也坚定地说这就是个掐印,这更加重了家长的疑虑。再想一想,假如我是家长,我给老师打这个电话的目的是什么,我期待得到老师什么样的回应呢?我想,她绝不是想要听老师为自己辩解,撇清自己的干系,更多的是想了解木木到底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什么总是会受伤,想知道老师对此事究竟知不知情,关不关心自己的孩子。然而我在回应时并没有针对家长的心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给予较满意的答复。

  第二,分析家长为什么会有疑虑。

  据我们平时的观察,木木在班上年龄偏小,且轻度肥胖,动作能力发展较差,自我保护能力也比较弱,经常会出现磕碰的情况。同时,由于小班孩子交往能力比较欠缺,同伴之间也时有摩擦,这些都有可能是造成术木受伤的原因。

  那为什么木木会说是老师掐的呢?我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事物的判断和把握尚存在一定的偏差,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无意碰了孩子一下,但孩子会认为是打了他。所以,虽然木木说是老师掐了他,但不见得是老师真的掐了他。另外,发现木木又在幼儿园受伤了,也许妈妈会问“你怎么又受伤了”,虽然是出于担忧和心疼,但语气中的急切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是埋怨和批评,那么孩子也可能索性推说是老师造成的,以避免受到指责。我想这些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那既然有这么多的可能性存在,为什么家长会不由分说地选择相信孩子的话呢?我想也许是我们平时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平时木木主要是由奶奶接送的,我们和木木父母的沟通主要是通过徽信,当面的交流比较少。木木在幼儿园磕碰的情况比较多,我们的确没有每一次都留意到并向家长作出交特。也许正是因为木木经常受伤,而老师又缺乏交待,所以在木木妈妈心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不满,认为老师不关注自己的孩子,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以至于这件事情的发生就成了导火索,木木蚂妈想要借这件事情向老师讨一个说法。

  三、进一步的沟通

  深入思考之后,我的心情平静了下来,于是我调整思路,约术木蚂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我们约在节后的第一天找合适的时间面对面地交诚。在交谈中,我首先真诚地表达了歉意。我对木木蚂蚂说:“我们非常理解您的心情,看到孩子多次受伤,您肯定非常心痛,所以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了怀疑。没有及时发现木木身上的伤痕,也没有及时了解木木受伤的情况,的确是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非常抱歉。”这样做可以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沟通的诚意。无论如何,伤痕毕竟是孩子在幼儿园时出现的,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保护孩子的安全,也有责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受伤。

  其次,我和木木妈妈聊了聊木木提到的掐了他的L老师。我们聊到了其他家长和孩子对L老师的印象,也聊到了L老师日常和木木相处的片段。我告诉她,L老师是一个非常温柔,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孩子们都亲切地喊她“玲玲老师”。我还告诉木木妈妈,木木也常说最喜欢L老师了,平时木木睡午觉时入睡慢,L老师常在一旁陪伴他,轻轻地拍着他,引导他入睡。术木妈妈听完之后。也说:“是的,木木在家时也说过自己最喜欢的就是L老师。”和家长聊一聊孩子们心目中的L老师,是为了让家长感受到这样一位深受孩子喜爱的老师,是不会做出故意伤害孩子的行为的。这样的深谈争取到了木木妈妈对老师的认同,打消了她对老师的疑虑。接下来,我又和木木妈妈谈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一个特点,即有时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有时煞有介事地描述的一些事其实源自他的想象。我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孩子受伤了,老师用棉签给他涂药,结果孩于回家却说“老师用牙签扎我”。这样的情况非常多,并不是孩子在撒谎,只是他无法分辨“涂药”和“扎人”之间的区别。木木妈妈也回想起平时和孩子相处时观察到的现象,对此表示认同,理解了”孩子说是老师掐的并不一定真是老师掐的”,进一步消除了对老师的怀疑。

  再次,我与木木妈妈分析了木木受伤背后可能的原因。我从自己平日对木木的观察出发,谈到了木木的动作发展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欠缺,引导木木妈妈回想术木在家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表现,比如经常会摔跤等。我也谈到,在同伴交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和交往策略的缺乏,同伴之间也常常会发生冲突。同时,我告诉木木妈妈,针对这些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做了很多引导,比如通过相关绘本、情境表演等让孩子们了解怎样进行自我保护、怎样和同伴友好相处等。又如,在户外锻炼肘,我们也会尽量多关注孩子们的动作发展水平和交往能力。木木妈妈听了后,点点头说:“是的,木木平时在家也经常跌跌擅擅的,辛苦老师们了。”和木木妈妈聊孩子的情况是想让她感受到老师其实是十分关注和了解孩子的,也在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孩子引导,促进孩子的发展。这样可以让木木妈妈信任教师,放心地将孩子送到幼儿园。

  最后,我向木木妈妈发出邀请,提出希望能和她在日常有更多的沟通与联系,并表示教师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欢迎家长有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和老师交流,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与木木妈妈约谈之后,我又和班级家委会的成品进行了沟通。木木妈妈之前将照片发到了家长徽信群,并表达了对老师的质疑,虽然对此作回应的家长不多,且有不少家长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功她“好好和老师沟通”,但这一事件对家园关系还是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我觉得,教师不太适合在徽信群里直接回应家长的质疑,于是,我决定借助家委会的力量,给予正向引导。我在家委会的微信群里交待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也谈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希望家委会成员能在家长群里发挥积极作用,传递正能量。有时教师作为当事人,不适合为自己辩护,而家委会成员因为是家长中的一员,让他们来做工作也许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

  这事件在我们的努力下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而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也在反思: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家园矛盾,或者说让家园矛盾在产生之初就得到有效的解决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在遇到家长来反映问题时,教师应该认真聆听,鼓励家长坦诚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深入地了解家长对某些事情的态度和观点,让家长觉得教师是真心实意地想要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其次,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家长,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家长进行沟通。再次,要敏锐地发现家长的诉求,勤于淘通。对于班级里发生的事情,教师需要有洞察力,并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沟通多了,家长自然就更了解孩子在园的状况,也就更能理解教师,这样能避免很多误会。

  归报结底,教师需提升自身的专业性。正因为专业,教师才会在平时把每个孩子的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勤于和家长沟通,并能敏锐地感知家长的需要;正因为专业,教师才会在遇到家长反映问题时善于倾听,善于换位思考,能引导他们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正因为专业,教师才能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澄清误会.让家长打消疑虑,并给予家长科学的指导。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

  摘自:《幼儿教育》2017.04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午餐活动的问题审视及转变

下一篇:幼儿园主班岗位职责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