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期教师职后培训的“润悟”模式

作者:  来源: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课题组  上传时间:2014-10-12

    稳定期教师是指教龄在6—10年的教师(姜勇、阎水金,2006)。幼儿园中,这一时期的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专业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成为幼儿园的教学骨干。稳定期教师成长的困惑在于缺乏教育特色和自己的教学思想,渴望充实教育理论,借鉴他人的经验以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稳定期教师对教育科研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科研的方法和具体实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润悟”模式旨在重点提高稳定期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进一步帮助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促进这一时期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项目组培训
    项目组是学习组,也是合作组。以项目组为载体的培训不仅为培训者提供了宽松平等的研修氛围,还使参加培训的教师从被动接受转为自主、合作、探究。项目组向我们展示了“合作文化促进良好同事关系的建立,使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共同分享,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为教师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秦旭芳,2004)。
    普通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需要具备几项能力:较强的问题意识、良好的教学能力、懂得科研方法等。稳定期教师具有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的可能,也有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因此,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科研培训,引导教师互帮互助建立项目组,选择自己希望开展的科研课题,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推动稳定期教师的发展。
    ●研究型教师的自觉成长引导
    成为研究型教师不是让教师专门搞研究,而是让教师具备研究问题的素养和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对新的教育问题、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探索和创造的能力,要求教师时时关注学科发展的动态,将学习中接触到并认同的教育教学观念内化为指导自己教学行为的理念,处处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能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综合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案,并能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凝聚生成教育智慧。
    培养能够自觉成长的研究型教师,要建立理论素养的培养模式、实践操作的培养模式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鼓励有自觉成长意愿的教师确立科研课题,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幼儿园定期举行科研课题的研讨活动、展示活动和阶段性课题鉴定活动,引导教师开展课题汇报、研究展示、公开活动等,将课题研究普遍化、日常化、灵活化。
   ●行动研究新方式的应用实践
    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学实践情境中的具体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实践水平的一种研究。它是一个持续不断探讨教学和反省教学问题的螺旋过程,主要包括计划(pIan)、行动(act)、观察(observe)及反省(refIect)四个步骤,形成“计划——行动——观察—反省——计划”的动态循环过程。
    很多教师以行动研究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途径和依据。教师在行动研究中要注重教育理论学习,加强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进行不断的观察和反思,依据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改和调整自己的行动。由于行动研究在教师培训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培训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形式,如小纸片技术、六项思考帽、360度反思等。
    ●聚焦个体发展支持的园本课题研究
    稳定期教师在科研能力提高上主要受限于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的有效转化,参与园本课题的研究恰恰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深化、教学行为的转变有着促进作用。作为园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师可以选择自身较为感兴趣的子课题,从教学的问题出发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好基础。园本课题可以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典型案例,用新理念、新观点进行分析研究,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稳定期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培训
    与名师相比,稳定期教师在教学创造性、学术能力和专业个性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引导稳定期的教师走出专业发展的瓶颈,除了项目牵头的培训模式外,还可让他们参与专门为“种子”教师开展的研修培训,激励其成为“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培训模式需要利用区县的整体优势资源,以建立“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等形式,促进稳定期教师共同提高专业水平。在设计研修课程时,既要有关注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学科课程研修,也要有关注教师人生规划和内心发展的公共课程研修。
    学科课程研修是运用分期、分批、分层次的方式推进的,即不同时期分学科,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两个层次分别组班研修。学科研修课程内容包括围绕主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座、特级教师示范课、学员研究课的观摩研讨、展示交流等。公共课程研修从效能理论的视角实现教师自主发展,一是提升教师自我效能信念,激发自我专业意识:二是加强教师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实践性知识的共享;三是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建立教师自我评估机制。公共课程研修通过公共讲座和心理培训等形式开展活动。
编辑:cicy

 

上一篇:停滞期教师职后培训的“助推”模式

下一篇:适应期教师职后培训的“诊研”模式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