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爱华:学前教育——新规划要基于新矛盾和新问题
作者: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4-09-05
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期收官后成效显著。然而,在总结成效的同时,也应正视出现的现实问题,从问题所蕴含的矛盾性出发,思考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下,各地制定并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初见成效。最可量化的成效便是学前教育规模的扩大,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三年来,新建幼儿园2.5万余所,改扩建3.4万余所,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4.6万余所,在园幼儿增长了918万人,教师队伍新增98万人。然而,在总结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规模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关乎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考虑新的发展规划时,必须正视现实问题,并从问题所蕴含的矛盾性出发,辩证地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
入园机会≠受教育机会
教育起点公平是我国政府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一大愿景,因此提出了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而这一愿景与目标一旦到了实践的层面,其实践认知的逻辑便成为:教育起点公平就是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平等,而学前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学前教育的机会就是入园的机会,普及学前教育就是提高“入园率”,入园率越高,表明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越平等。于是,就有了某些地方盲目追求“入园率”的现实问题,以迅速扩张的校舍或迅速扩张的班额,把儿童从广阔的乡野一下子集合到狭小空间,去接受激增的不称职教师的不规范训练,这岂是教育机会的公平?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入园机会与受教育机会并不等同,没有入园的儿童未必没有接受良好早期教育的机会,而即使有入园机会但得到的却是低质量看护的教育,同样不能说明他们得到了早期教育的公平对待。世界经合组织早期保教联合会主席斯琳德博士指出:“在普及早期教育保育的过程中忽视质量问题,将不能为儿童带来好的发展结果,亦不能为社会带来长远的效益。”
虽然国家高层设计者是清醒的,要求构建“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但出于普及与质量并举的矛盾,认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其实我们认为,矛盾的尖锐性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内有限投入情况下的扩园规模。因此矛盾的相对统一就在于,解决有限投入与教育机会的关系,即受教育机会不只是入园的机会;解决有限时间与扩园规模的关系,即三年目标只是中长期目标的一个节点,不必操之过急。
成本投入大≠教育资源扩大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必须有基本的经费保障,但是投入的多少并非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向”。为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地政府加大了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但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
一是经费主要投在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上,极少投向改善幼儿成长的社区和家庭环境(如育儿指导中心、社区幼儿图书玩具室等)。我们知道,就一个地区来说,当地的学前教育质量不仅与幼儿园有关,也与社区、家庭的学前教育资源有关,对未入园的幼儿来说,后者是极其重要的学前教育普及的途径。
二是就幼儿园建设的投入来说,投向人员与课程建设的经费远不及投向校舍及硬件设施,且往往以城市幼儿园的硬件为样板来建农村幼儿园,出现了“农村建城市幼儿园”的现象,导致高投入低效益的结果。实际上,由自然资源与日常生活资源构成的探究性、挑战性环境,比由精美高档的商品设施构成的环境或许更有助于幼儿的发展。放弃农村自然资源(包括可贵的户外空间资源)的优势,将可以投向教师发展与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向完全能被低成本资源替代的设施,实为可惜。
集中培训要与教师园本实践同时结合
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而教师培训则是当务之急。三年来,国培、省培、区县级培训轰轰烈烈,即将完成一轮全员培训,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同样值得深思的是,参差不齐的培训质量,自上而下式的被动学习和离岗集中培训,对最普通的一线教师难免有隔靴挠痒之弊。因为,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新教师人数激增;学前教育改革深入,老教师面临改革理念向实践转化的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追求,只能是在保证合格的基础上去争取优质。
其实,合格的学前教育,在基本设施满足以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儿童的态度,只要教师能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幼儿就能在游戏中自然发展并得到快乐,而教师的发展也就是在幼儿的游戏中,学习了解幼儿。而优质的学前教育则取决于教师在了解幼儿的前提下,创造适合幼儿的教育。因此立足于幼儿园本位的在岗实践无论如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地新一轮的教师培训应当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视结合自己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实践而进行的教研。
教师资格与上岗任教的矛盾
一方面幼儿园规模扩大带来的是教师紧缺,而教师培养机构一时难以满足教师激增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为保证学前教育质量,避免滥竽充数式地生产不合格教师,严格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入职,教师资格考试由地方逐步转为国考。
于是一对矛盾凸显了:是先持证再上岗,还是先上岗后持证。如果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任教,除非降低教师资格持证门槛,否则幼儿园将要大批关门。事实上,许多地方是通过降低门槛发放了教师资格证书,以满足持证上岗的政策要求,或提高幼儿园评级所要求的持证率。然而这一做法的结果,实际上不仅对教育质量的损害与无证上岗是一样的,而且还降低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
持证上岗是教师入职的基本原则,但是解决当前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既满足规模需求又保证质量要求的教师供给,最好的方法是分“上岗证书”(助教)与“教师资格证书”(主教)两级,以爱和尊重为前提的师德要求,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基本的文化素养获得上岗证书,然后以助教的身份通过在岗学习和实践获得专业提升,争取教师资格证书。这样,既保证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纯洁性,也保证了上岗教师的不断进取心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 相关博文:
- 浅谈学前教育中的问题西门飘雪阅读人气:1034
- “幼教小教化”成最大问题 学...幽雅的糖果阅读人气:1123
- 虞永平:《学前教育质量问题需...世外仙姝阅读人气:806
- 中国学前教育学会的队伍来了逐花而居阅读人气:1651
- 十七大报告重视学前教育janis阅读人气:1657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什么样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受幼...香蕉蕉阅读人气:1708
- [教师工作]学前教育中的五育教学法具体指...紫晓阅读人气:1956
- [教师工作]自学前教育专业科目有哪些?紫晓阅读人气:905
- [教师工作]学前教育考研考哪些?花语阅读人气:1379
- [业务管理]学前教育小学化有哪些危害?花语阅读人气: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