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课例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性

作者:刘淑环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4-09
为了帮助教师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性,我园确立了以科学活动为载体的“课例研究”,构建了一个合作学习、反思学习的研究团队和动态的研究思路。
 
课例研究活动的含义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活动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优化。
 
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及具体做法
 
课例研究不仅仅着眼于简单地改进某一节课,而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
 
1.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
 
问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展开、幼儿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问题也就是课例研究的主题。在课例研究活动中,如何确定研究主题是关键。研究主题应定位在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是教师普遍关注的或教师感到困惑的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能为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搭建一个有效的活动平台。
 
设计 
 
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课堂方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设计表面上似乎是为某位老师上好公开课而准备,其实是备课组、教研组教师的群体合作探究活动。这一阶段,大家会对每个细节进行推敲,最后推出较为妥当的方案。设计要做到:疏通、疏导、梳理。
(1)疏通阻碍,解决教师困惑的问题。与教师共同讨论,帮助其找到解决当前困惑的方法,并引导教师将这一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点。
(2)疏导价值取向,指向对幼儿发展更有意义的目标。引导教师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思考,帮助其找到满足幼儿当前需要和发展需要的结合点。
(3)梳理思路,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在教师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帮助教师梳理思考问题的思路,并结合相关理论和《纲要》精神对其中的关键点加以提升。课例研究活动的主体是全体教师,要求教师围绕同一问题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对提出的课例进行讨论、争辩和协商,促使他们对教育教学疑难问题刨根问底,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并在讨论中逐步形成共识,共同制定解决问题或改进教学的行动计划。让教师从活动设计中思考怎样将活动内容与教育手段有机结合,引导教师根据研究的主题设计出解决的方案。
 
实践 
 
即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他教师听课、观察、记录。实践活动为课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真实表现中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适宜。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追着尺子跑的小球》中,执教老师、观课教师同时发现,由于气球在幼儿头部摩擦的力度不同,气球在尺子静电的吸引下移动的距离明显不同。尤其是男孩子的头发短,摩擦后尺子的静电能量达不到,气球追着尺子跑的现象特别不明显(这是在设计中,我们所没有考虑周全的,因为都是女教师,头发长)。幼儿实验几次后气球也到不了教师预先设定的位置,他们很沮丧。这时教师及时调整了策略:①缩短了预定的距离;②允许幼儿用尺子摩擦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有效调整,减低课程难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反思 
 
即执教者和观课者都要很细致地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结合教育理念进行深刻的反思,逐渐让观念内化成行为。我园教师在观摩活动后都要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在反思过程中,我们还以骨干引航式一课多研、头脑风暴式、自我卷入式研究和小组首席代表发言等形式,组织课例分析研讨活动。让教师们在小组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轮流推选首席代表在大会发表本组意见,同伴互助收到了实效。
 
2.课例分析研讨方式
 
骨干引航式一课多研:即同一年级组内针对一个内容,由一名骨干教师做靶子进行多次实践,借助年级组内各位教师的智慧,将活动一次次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既为其他教师起到了展示与示范的作用,也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向行为的转化。
头脑风暴式:其实也是参与式学习的一种,这种方法在教研学习等活动中用得很多,其新颖的方式能激发教师的极大参与热情。当然,这种方法在具体运用中也有一些相对的适应性,较适宜用在讨论一些新话题或者由来自不同群体参与并讨论某一话题。
自我卷入式:老师可以通过研究自己、了解自己,来了解儿童,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自我的发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比如说,在反思一种教育行为的适宜性时,可以让教师们把自己当成孩子,融入到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课例研究时,为便于教师有目的性的反思,我们设计了表格(见上表),使教师的反思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专业引领,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
 
在幼儿园组织课例研究活动时,专业引领非常重要。这种专业引领包括聘请有关专家,或园长组织本园优秀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管理者要不断地深入教育活动设计现场、教育活动实践现场和教师进行对话,引导教师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专业学习,发现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如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做到明确、具体、可行;在设计过程时,要注重紧紧围绕目标和幼儿的兴趣特点;组织活动时,教师更是要凭借集体的力量,在实践中感悟、反思和提升。总之,通过科学课例研究活动,能够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性。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研讨表格
 

人员
程度 
    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    
执教教师(青年教师) 
常规内容
对本次教学设计的背景、意图和教学策略进行说明:我是怎样设计这节课的? 
记录和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这节课实际是怎样展开的?      
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这节课上得如何?     
执教教师(骨干教师) 
围绕问题选择材料 
本节课遇到了哪些教学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是如何预设的?     
问题是如何发生的,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教学场景是怎样的?     
教学设计与实际进程的矛盾是什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观课教师
1.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对幼儿最具有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  
1.每个环节的内容设计是否合理有效,环节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2.重难点是否突出,其设计处理的有效性体现在哪里?   
1.记录教师的关键提问、提供的材料、过程中的指导、与幼儿的互动、小结等。记录幼儿表现(回答、对话、表情、动作)。 2.活动过程中幼儿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操作结果如何?与教师的教学策略有什么因果联系?          
1.从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提供、教师的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实际效果等方面思考。2.从幼儿的真实表现中验证教师的设计是否适宜。

 
编辑:cicy

上一篇:“草根化研究”铺设教师成长之路

下一篇:“幼儿教师的成长故事与实践智慧”专题综述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