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表”的四次蜕变
作者:尤素敏 来源: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7-02
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评课,还是现行倡导的观课议课,都不可回避“听(观)课记录表”。因为在经历事件的过程中,我们一般很难抽身出来从事件中获得启示,往往到事件过后,在对事件的回顾和审视中,通过对记录进行梳理和再造,才能较完整地获得事件的启示和意义,才能从中收获智慧。
回顾近三十年的听课历史,有刚当教师时的新鲜但不乏迷茫,有目不暇接时的兴奋但一无所获,有满页满页地对细节的记录,也有事后才补记的廖廖数十个字……从“听课记录表”的蜕变,不难看出听课的心路历程。
第一代侧重于过程记录
这是我最早使用的“记录表”,大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除了必须的有关听课的信息记录,如“课题名称”、“听课时间”、“执教者”等几项外,就是“过程记录”了。那时,能倡导相互听课的幼儿园已经很前卫了。
执教:
|
班级:
|
时间:
|
课题:
|
||
活动过程:
|
第二代增设评价栏
增设了“评价”栏,应该是最大的改变,标志着研讨氛围的形成。开始是在“过程记录”的最后加上一格“评价”,后来将“记录表”分成两栏,即“过程记录”和“优点缺点”两部分,再后来又在最下面加上“讨论”一栏,渐渐地执教者才有了说话的权利。
执教: |班级: |时间:
|
|
课题:
|
|
过程记录:
|
优点(☆)缺点(△)
|
讨论:
执教者
|
为了让执教者阐述自己的观念,我在“讨论”这一格的第一行写上“执教者”,用实际行动在一线教师心目中建立“平等对话”的氛围。让老师的个性经验在园长这里首先得到认同,引导教师自我提升反思能力,形成经常切磋、彼此支持的心态。避免园长绞尽脑汁地找出问题,自说自画地说一说,可园长走后,问题还是那个问题,课堂还是那个课堂,教师还是那个水平上的教师。
事实上,鼓励教师自己找“亮点”、“成功所在”、“得意之处”之后,每位教师都能说出几点来,虽然有时只是理念上的还没有落实到行动,但我相信,起码老师是想这样做的,只是还有一段距离而已。并且每一位老师都会很谦虚地找出自己的问题,都能更坦然地面对问题,而很少有老师在我提建议的时候还表现出尴尬来。
第三代关注孩子发展
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孩子的发展进一步成为教育的根本,我的“听课记录表”进入第三代。表格的上半部分没有变化,只是竖着分成“幼儿活动”、“教师活动”、“问题与思考”三栏,更侧重于观察孩子。
在观课时,时刻提醒自己,首先要成为“孩子”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习”的情境中,从幼儿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幼儿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其次,转换成“执教者”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已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最后,进入“取长补短”的学习角色。更多地去发现执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越来越坚信,执教者对孩子现状的分析、对教材的把握、对方法手段的采用、对过程设计的思考,比任何人都更有发言权;课堂观察活动不只是展示、评优,更是为了了解常规课堂教学现状,帮助教师观察、发现、提炼出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各项考核越来越较真,从“结构工资条例”到“绩效考核细则”,细则上总也少不了“根据随堂听课效果,优秀率不低过30%,不合格率不少于10”“随堂听课结果记入考核细则”等规定,可我却顽固地坚守着,从来不给教师打“不合格”。当然面对个别“糊弄”者、目标基本不能达成者,我请他们在近期内再上一节类似的活动,或者在没有组织过相同活动的平行班再上一遍,并请全园教师来观课。
执教:
|
班级:
|
时间:
|
课题:
|
||
幼儿活动
|
教师组织
|
问题与思考
|
讨论:执教者
|
第四代增加了目标性
执教:
|
班级:
|
时间: 时分~时分
|
课题:
|
领域:
|
|
目标预设:
|
||
观察点:
|
||
观课目的:
|
||
幼儿活动
|
教师组织
|
问题与思考
|
讨论:执教者
|
不少园长虽然领悟到深入一线的重要和必要,但却常常“上课铃声响起,迅速翻找到记录夹子走向教室”,对于执教者上什么内容,是哪个领域的活动,都不甚清楚,对“教育目标”、“预设过程”更是一无所知。活动结束后,就事论事,天马行空地“讨论”一番,却忽视了很多有效的、真实的听课信息。
于是,我再一次紧缩了那些客观的诸如“课题名称”、“执教者”等信息,为了给自己增加压力,有意地加上“目标预设”栏目,并留下了足足两行的空档,让它促进或监督我在进入课堂之前了解活动的预设目标,并尽可能地钻研一下教材。从而能边观课边分析通过哪个活动达成了哪项目标,完成了多少。这样,渐渐地也便成了习惯。在倡导建立特色幼儿园的同时,我认识到,独具个性风格的老师才是特色幼儿园的支架。我将深入课堂作为培育教师个性风格的主要途径,因此,第四代的“听课记录表”中“目标预设”下方又增加了“观察点”和“观课目的”这两格。
我的“深入一线课堂”不再是漫无目标地了解教师或了解课堂,而在课前就与执教老师形成了需要深入思考的重点问题。带着这样的较强的目的性进入观课班级,无论是教师还是园长都不是为听而听,只听不思了,而是走入教室时准备工作已经做好,思考已经开始。围绕既定方针观课,根据不同研究重点、不同的执教对象议课,能逐步地解决具体问题,做到各个突破。观察的课堂成了更真实的课堂,成了组织和分享双方都盼望早些到来的课堂。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第五学期9月邱晓萍三研听课记...上官飞雪阅读人气:363
- 第五学期9月邱晓萍二研听课记...上官飞雪阅读人气:368
- 第五学期10月董丽二研听课记...上官飞雪阅读人气:370
- 第五学期10月董丽三研听课记...上官飞雪阅读人气:373
- 第五学期10月董丽一研听课记...上官飞雪阅读人气:888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请问在年检中园长都要做哪些具...mengmeng阅读人气:1184
- [园长管理]幼儿园植物生长记录怎么写?阅读人气:2940
- [业务管理]如何进行幼儿园会议记录?紫晓阅读人气:1142
- [教师工作]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课怎么办魔法导师阅读人气:317
- [园长管理]幼儿园园务委员会记录?阅读人气: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