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作者:成淑芳  来源:   上传时间:2007-03-26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儿童创造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此也有具体的要求: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温家宝也提出了要建设创新民族的号召。可以说创新力是一个民族前进、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力就没有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广大教师应有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定位,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


通过学习《纲要》,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应是幼儿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过程。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有悖这一教育理念的教育行为。如今天我们观摩了一节《设计丝巾》的教育活动,整个活动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教师与幼儿谈话,了解丝巾的用途;然后用大屏幕投出多种形状、颜色各异的丝巾,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尔后幼儿选择画纸,自己设计丝巾;最后进行讲评。按说整个活动过程的环节设计是非常流畅的,但教师为了让孩子的作品能够非常“像样”,教师的指导却处处显示出了局限性,束缚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发挥与发展。在开始部分,教师首先对孩子讲,丝巾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三种性状,然后出示丝巾的范例,让幼儿仔细观察各种丝巾的颜色搭配、花色设计,指导语言中所折射出的语言信息便是要求幼儿的设计也能照这样子去做。然后幼儿“自由”选择画纸,(教师事先只准备了这三种形状的画纸)进行“创作”。


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几乎没有多少创作的自由可言,我认为教师的引导等于把幼儿的思维带到了一个死角,虽然孩子画出的作品保证了其美观性,但其中确无设计创新可言,因为幼儿不可能跳出教师预先给他们设定的框子,无法打破传统丝巾的设计模式,这又怎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让孩子学会创新呢?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指导,而是任由孩子们自由发挥、创造,或许他们会在丝巾的形状、色彩搭配、花色设计上有许多让我们始料不及的创意,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而在最后的讲评过程中,教师特别讲评了几幅她认为颇满意的作品,理由是这些画涂色均匀,而且还设计了许多规则的图案,看上去显得非常规整。我认为,这种讲评,也存在许多不妥之处,因为它会在无意中,引导许多孩子在今后的绘画中,过多的去重视一些技巧性的学习,而忽略了绘画活动最本质性的东西――创新能力的培养;太注重完美,而忽略了对幼儿求异思维的支持,倡导了一种求同教育。而在这种求同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孩子会逐渐变得缺乏个性,慢慢丧失了创新的能力。就如同孩子原有的一百种语言,在接受我们的教育之后,最后却只剩下了一种语言,我想,那将会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所以,作为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检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否真正将自己置身于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地位,而不是教导者的身份。把培养幼儿的个性,创新能力真正落到每一处细小的教育环节中,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

上一篇:孩子是怎样离园的

下一篇:创新工作思路 加快学前教育队伍建设步伐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