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的思考

作者:吴闽波 傅飘飘  来源: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6-05-19

    话题中,大班幼儿一方面展示出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愿意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又初步了解了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那么,教师既要鼓励幼儿积极探究,又不能默许幼儿伤害生命,困惑的实质就在于如何将科学教育与生命教育相统一。

  梳理幼儿问题

  面对案例中的场景,教师首先应倾听幼儿、仔细分析幼儿的对话,梳理幼儿的问题。

  从对话中可以发现:(1)在认知方面,幼儿认识到蝌蚪死了;并推测了蝌蚪的死因——疾病、食物缺乏、清道夫的攻击;也知道蝌蚪与人类的关系,“蝌蚪长大后会变成青蛙(保护庄稼)”。(2)在情感方面,幼儿对死去的蝌蚪产生了同情心,知道要保护蝌蚪;有的幼儿对假想的凶手清道夫表示愤怒。(3)在行为方面,幼儿想探究小蝌蚪的死因,保护小蝌蚪。

  简而言之,幼儿已经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性,所有的幼儿都本能地想要保护蝌蚪,只是视角不一样。丁丁、小虎是想找出杀害小蝌蚪的凶手,而乐乐、然然则希望不要再有小蝌蚪受伤害。

  因此,教师在整理幼儿问题时会发现,真正的问题不是“小蝌蚪怎么死的”而应该是“如何保护蝌蚪”。从科学探究角度看,“小蝌蚪怎么死"只是在寻求一种解释,而不能支持幼儿持续的探究行为。从生命教育角度看,即使明白了“小蝌蚪怎么死”也不能保护蝌蚪,甚至可能在实验中牺牲更多的蝌蚪。

  因此,教师可将幼儿的问题梳理为“如何保护蝌蚪”或者更具体的问题“怎样的环境适宜蝌蚪生活”或“怎样让蝌蚪的数量不再减少”,将其作为探究的主题。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宜探究,对幼儿问题的梳理、重新界定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

探究主题确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猜想与假设,并说明理由。猜想与假设需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从案例中的对话可以发现,幼儿有一些关于蝌蚪的知识,但不全面。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猜想与假设的同时,鼓励幼儿提问,继续整理幼儿的问题,形成一个个探究小主题,并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幼儿观察、探究蝌蚪,做好记录。这样,幼儿在加深对蝌蚪的了解的过程中,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和客观的猜测和假设。

探究内容  

问题  

探究方式

生物的身体特征、简单行为

蝌蚪长什么样? 怎么运动的?怎么休息的?    

自然角观察查找资料

生物的基本需要

在哪里发现蝌蚪的?生活场所怎么样?让蝌蚪在教室里感觉到和在家一样,我们要做什么?蝌蚪吃什么?   

户外观察自然角观察查找资料

生命周期、变化等    

蝌蚪(青蛙)的寿命多长? 怎样变成青蛙的?   

自然角观察科普录像

  分组开展探究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猜想和假设,分小组开展“如何保护蝌蚪”的探究。

  首先,以事实为依据,鼓励和引导幼儿做出喂养计划、居住环境设计计划等。

  接下来,按照计划进行客观而细致的观察与验证,并用多种适宜的方式进行记录,看看哪一组变成青蛙的蝌蚪最多。

  最后,形成结论、分享交流。如果教师将探究的主动权给予幼儿,那么幼儿从操作中获取的生命认知更加直观深刻,并且幼儿会感到自己有能力去探究生命、保护生命。

  当然,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无视幼儿的兴趣。不论教师如何引导,有些幼儿对于“清道夫是否会吃掉蝌蚪”始终会充满兴趣,这个可以作为“如何保护蝌蚪”探究主题的延伸。

  首先,教师可以让幼儿将前一主题中获得的探究蝌蚪特征的方法、过程迁移到对清道夫的研究上,获得对清道夫较为全面的认识。

  然后,我们让幼儿猜测,如果清道夫和蝌蚪放在一起,会不会威胁蝌蚪的生命。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讨论或辩论,让幼儿根据记录的事实,进行猜测,说明理由。交流时,幼儿会体验到其他幼儿的生命态度与自己是有差异的,通过这种方式的分享交流,促进幼儿择取他人生命观点,不断丰富自己对生命的认知。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在自然界,蝌蚪和清道夫在一起,如果蝌蚪被吃掉是没有办法的,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应避免生活在对生命有威胁的环境中,所以还是不要将蝌蚪和清道夫放在一起。

  自然面对死亡

  幼儿园在探究与饲养有关的自然科学活动中,“死亡”话题不可避免。饲养蝌蚪时,难免有蝌蚪“死亡”。为避免蝌蚪的死亡,幼儿需要更多的关于蝌蚪的知识,如由于青蛙为两栖类动物,小蝌蚪变态成青蛙时,逐渐由鳃呼吸转变为用肺呼吸,必须转换生存环境,提供石头铺在水底并露出水面。“避免死亡”是“如何保护蝌蚪”主题中,幼儿一直在思考和探究的。

  那么“直面死亡”呢?该如何对待死去的蝌蚪,或者该不该将死去的蝌蚪和清道夫放在一起,看它是否会清理呢?教师在和幼儿一起探索生命周期的时候,应该让幼儿意识到动植物都要经历一个从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死亡是一切生物不可避免的自然结局。正因为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才彰显出生命的珍贵。并且,我们可以让幼儿了解,死亡并不是结束,将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在此基础上,通过幼幼讨论,师幼讨论,共同探索,正视死亡。

  生命科学教育中科学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融合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幼儿园可以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和发现各种自然生命现象和问题,或是在家鼓励幼儿进行种植植物或是饲养小动物。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为幼儿提供多种生命经验和表象,为幼儿提出生命问题和激发幼儿探究生命打下基础。   

摘自:《学前教育》2016.04

编辑:cicy

上一篇:浅谈“学习故事”运用的启发

下一篇:由高入园率引发的幼儿教育改革思考——基于重庆市南岸区的调研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