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命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作者:邓美德  来源:西南大学  上传时间:2013-11-25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和终结。幼儿时期是人一生的关键时期,关注幼儿的生存状态,实施幼儿生命教育,使其从小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实现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积极推进绿色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缘起及内涵
      生命教育起源于外国,直到20世纪末才引入中国。我国生命教育发展缓慢,首先兴起于台湾和香港地区,大陆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1968年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生命教育才逐步发展壮大。
      我国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生命危机和学校教育对人性的压抑而提出的。随着辽宁、上海、北京、天津、湖北等省市有关生命教育的方案与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大陆地区掀起了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目前我国生命教育主要侧重于中小学阶段,幼儿阶段相对缺失。
      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于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幼儿生命教育,指通过教育来达成幼儿对生命具备恰当态度及行为。具体来说,幼儿的认知就是在尊重幼儿发展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灵性教育的途径,让幼儿不但能够认识自己的身心,能够认识到人与环境、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时空的关系,最终让幼儿能够学会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达成全人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现实困境
      我国幼儿生命教育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客观存在的一些现实困境束缚着幼儿生命教育的继续发展。
      1.教育目的:教育功利化过度,幼儿生命教育边缘化。
      在教育政策法规的具体实施中,由于人们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倾斜,为教育的工具性提供了滋生蔓延的温床。在升学高压下,整个教育成了加工工厂,个性多元、活泼可爱、想像力丰富的学生经过学校这一深层加工,几乎都变成了规格统一、质量一致、功能单一的标准制成品。
    本应以游戏为中心、以乐为主的幼儿过早地承担着各种升学重担,重复不间断地学习,消极悲观的生命观导致幼儿漠视生命  ,不能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不懂得欣赏生命,更不会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
      2.教育方式:幼儿主动性缺乏,自我价值感不强。
      在充满诗意和童话的幼儿园乐土上,令人痛心的一幕仍在上演,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在吞噬着幼儿乐土。幼儿需要自己的发展空间,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动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与他人沟通与发展。然而教师的统一指挥让这一切化为乌有,教师发出口令,幼儿则随之统—做出反应。
      5.教育评价:注重幼儿自然生命,忽视精神生命。
      注重幼儿自然生命、忽视精神生命是当今幼儿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幼儿的教育大多还仅仅停留在对幼儿的自然生命的关心,即满足幼儿的物质需求,包括身体健康状态、饮食习惯、营养补充等。对幼儿的精神需求、情绪发展、心理成长、伦理道德的积淀等还处于摸索状态。繁琐枯燥的算术口诀、诗词背诵取代了幼儿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为了赢得老师和家长的赞赏和物质奖励,死记硬背,并没将这些字符的深层含义内化为自身行动,获得的只是知识的皮毛。这不仅将孩子的天赋抹杀了,而且容易导致幼儿的畸形发展。
      幼儿情绪是否稳定,每天是否过得开心,是否有道德感、责任感,是否能正确自我认同,这些精神生命层面的东西都被教师所忽视。
      教学评价维度的不清晰、不明确淹没了许多幼儿的禀赋和兴趣,将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扼杀在摇篮中,绝对主义的客观知识,泯灭了生命的灵性和创造,使幼儿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不能统一和谐发展,严重阻碍了幼儿健康完整地发展。
      4.教育效果:形式化,家校之间有冲突。
      教师的评判标准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冲突。两者价值观的冲突导致孩子无所适从,价值观念模糊,缺乏安全感,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在数字科技时代,传媒几乎遍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幼儿与传媒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电视电影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毒品、自杀等不健康的内容对幼儿生命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形成中的幼儿由于好奇,盲目模仿,不仅给自己生命带来危害,同时也给他人生命财产带来威胁,给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
      三、幼儿生命教育的发展对策
      幼儿的生命既美好又脆弱,现在幼儿的生存环境已存在不少污染源,净化幼儿生存环境,提升幼儿生命质量已迫在眉睫。
      1.明确目的:紧抓幼儿生命教育,促进教育生活化
      教育的对象是人,生命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引导个体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完善人格、健康成长,提升生命质量和实现生命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使个体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善待自己,与人为善。
      幼儿时期所获得的知识和伦理道德是保存最深最久的,对人的一生都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从娃娃抓起,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从小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人的一生都将受益匪浅。
      幼儿首先必须认识自我,理解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尊重别人的生命,在生活中与老师、家长及同伴沟通交流,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2.改变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效能感,实现自我价值。
      卢梭曾指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顺应幼儿的生命发展阶段,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诱思的教学方式,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认识自我,欣赏自我,增强自我效能感,实现自我价值,珍惜自我,珍惜和保护他人。
      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一个全人教育的概念,以人为中心,做横的延伸,纵的连贯,包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孩子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内,并能透过知、情、意、行的整合,达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的。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教学方式进行幼儿生命教育:
      (1)讲故事。让幼儿在文学的陶冶下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在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中明白生命的真谛。
      (2)唱童谣。随着有韵律的节奏,幼儿在音乐的优美意境中挖掘生命的价值,体会生命的韵味。
      (3)看动漫。精致的画面,可爱调皮的语调,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在视、听、动的有效统一中感悟生命的美妙和高贵。
      (4)绘画与手工制作。幼儿将对生命的领悟通过笔尖抒写出来,在收集材料,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明白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所遭受巨大破坏,保护生存环境的迫切需要,珍惜生命的紧迫性。
      (5)模仿与亲身体验。通过模仿妈妈怀孕时弯腰捡东西的过程,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孕育生命的艰辛,生命的珍贵。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或养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观察记录它们的成长变化,亲身体验生命诞生的伟大,生命成长的欢欣,生命病变的痛苦,生命消亡的悲伤,实现生命教育与生活的有机统一。
      3.多元教学评价:注重幼儿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和谐统一,促进幼儿整体发展。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换句话说,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因而生命构成了教育的基础性价值。
      幼儿显性的外在的身体、语言、动作等的成长,而且注重幼儿隐性的内在的精神、情绪、灵性等的发展。既要关注幼儿自然生命的客观发展,又要悉心呵护幼儿精神生命的成长,开发幼儿生命潜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促进幼儿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和谐统一,实现幼儿整体全面发展。
      4.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家校友好合作
      打破“5+2=O”即五天的学校教育抵挡不住两天的家庭教育,最终导致教育无效化的僵局,实现“5+2=7”的理想状态,即家校友好合作,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巩固强化教学效果,实现教育高效优质化。
      学校与家长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沟通与交流,统一协调生命观、价值观、道德观,组织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完成亲子活动。幼儿应在家长与教师的引导和陪同下观看经过他们筛选的电影电视。教师与家长友好合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提高表现技能和能力;鼓励幼儿用身边的物品美化自己的生活;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让幼儿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生命的绚烂,亲情的可贵,从而让幼儿明白自己对父母的重要性,进而更加珍惜生命,促进外在的生命教育内化为自身品格,并见之于行动,实现幼儿生命教育的完整过程。
      同时,社区应为幼儿营造优美的环境,张贴有关生命教育的海报及漫画,健全社区健康服务设施,社区博物馆、灾害遗址、敬老院、孤儿院、产房、献血车等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开放,定期举行有关了解生命、珍惜生命的集体活动,为幼儿提供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使其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无形中形成生命意识,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改编自《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84~77
编辑:cicy

 

上一篇: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下一篇:案例分析:他最需要那一份“自然”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