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本教研中引领教师内化《指南》
作者:吴红霞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第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12-2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从而建立合理期望,在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的过程中,确保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因此,了解和掌握各年龄段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及教育建议是教师和家长科学育儿的前提和基础。
提出困惑:这样学《指南》为什么不行
如何帮助教师理解和内化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如何引领教师掌握科学的教育建议?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如理解加背诵、闭卷考试、演讲等,希望老师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掌握,但事与愿违。过几天再问老师,老师首先犹豫一下,然后努力回忆自己当时背的内容,甚至有些老师出现了能背出后半句话,想不起前半句话的现象。这不禁引发我们思考:究竟应该怎么学《指南》?《指南》的内容是不是必须一字不落地留在教师的头脑中才行? 《指南》的文字如何与教育教学实践发生关系?
解决困惑:巧设园本教研,助教师内化《指南》
针对以上困惑,我们特别设计了一次教研活动,旨在引领教师内化发展目标,梳理实践做法,与《指南》中的教育建议进行对接,从而引领教师会学《指南》,会用《指南》。教研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内化“培养幼儿具有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二是总结“培养幼儿具有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教育策略。
首先,在辨析论证的过程中,内化幼儿发展目标。
将教师分成三组,小班组、中班组和大班组,并向每组提供三个发展目标,让教师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说明理由。各年龄段三个发展目标如表1所示。在经过教师们热烈而理性的讨论之后,各组公布自己的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如表2所示。
教师对比、辨析以及寻找论据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思维深度参与的过程,这就有别于以往没有干扰的、单纯的看目标和记目标的过程。而在有干扰、教师必须做出选择时,需要结合幼儿的行为表现来分析、甄别,究竟哪个更符合本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这个过程就帮助教师自然而然地将对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内化于心,扎根于思维中了。教师对目标的理解不再是记忆了,而是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的结果,教师真正理解和内化了目标,在实践中也就能做到心中有目标了。同时,根据成人学习理论,相对于单纯看和记来说,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辨析、甄别式的学习更具实效性。
其次,自下而上梳理教育策略,对接《指南》教育建议。
实际上,《指南》中就每个目标提出了很多教育建议,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仍需要老师将这些建议转化成适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具体做法。当自上而下将教育建议转化为符合本年龄班幼儿需要时,可能出现各年龄班雷同的策略,甚至是照搬教育建议,实施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如果被问到如何培养幼儿某方面能力时,教师会有意识地去回忆《指南》中的教育建议。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自下而上梳理教育措施,并与《指南》中教育建议进行对接,从而提炼各年龄段适宜的教育策略。具体做法为:各小组选出正确的发展目标后,我们随即提出,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培养该年龄段幼儿县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将讨论的结果呈现出来。
教师们列出了很多培养幼儿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作为组织者,要帮助教师梳理和提升,把大家集体的智慧、丰富的但却零散的教育方法,变成理性的、有层次划分的培养策略,我们引导教师进行了逐条分析和归类。
逐条分析后,我们发现,实际上,教师们提出的丰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基本可以划分为几个维度:环境创设的、活动区环境和材料的、集体活动的以及成人陪伴阅读的。这与《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实质上是一致的。
经过自下而上的梳理和与《指南》内容的对接,不仅树立了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能力的自信,而且也帮助教师学会了如何梳理自己的实践,如何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提升,从而内化《指南》精神和内容,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思考:如何在园本教研中引领教师内化《指南》
在贯彻落实《指南》过程中,管理者应该思考,如何用好园本教研这块领地,最大限度地引领教师领会、内化《指南》。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管理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确定引领的重点,让活动指向明确具体。本次活动中,我们结合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特色,以及教师们对早期阅读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选择了“语言领域——阅读与书写准备——目标2: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个目标,引领教师学习、内化,掌握学习与内化的方法。
其次,选择引领的形式,让活动效果最佳化。虽然教师应该对不同年龄班幼儿所有的发展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但是为了让教师感受更加深刻,对研讨更加感兴趣,本次活动采取了分年龄组的形式,小班教师研讨小班的目标,中班教师研讨中班的目标,这样分组,不仅突出了研讨的针对性,而且通过组间的分享,也促进了交流和理解的深入。
最后,注重总结和提升,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有效的教研活动本身就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问题源自教师的需求,方法和策略源自教师的实践。组织者最关键的是要帮助教师总结、提升,将具体的做法归纳成一类做法,或形成做法的具体原则,继而引导教师根据原则继续创新。如果自上而下直接给方法,给原则,无异于填鸭、灌输,教师不仅无法内化,甚至出现鹦鹉学舌的现象,导致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甚至跟风。
——学前教育2015.09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谈教研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秋水依叶阅读人气:1303
- 有关园本教研中行政的参与问题哆啦A梦阅读人气:1608
- 园本教研方法培训之一“叙事研...翘翘阅读人气:1541
- 幼儿园园本教研情况调查表翘翘阅读人气:1841
- 走进房山长沟,感受园本教研gege阅读人气:1133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园本教研晕阅读人气:775
- [业务管理]在组织教研活动中,怎样能更好...猪小弟阅读人气:3316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上岗证的考试内容是什...紫晓阅读人气:2441
- [教师工作]小班的孩子在园里学什么?大胖猫阅读人气:380
- [园长管理]开展园本培训的内容紫嫣阅读人气: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