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走出“小学化”问题的窠臼——基于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的思考

作者:王冰 管晶晶  来源:  上传时间:2015-04-19

    2014年11月1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就《意见》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二期行动讨划把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说明这一状况和趋势仍没有根本扭转,再次表明要引导和改变目前不正常的“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的现状,使学前教育走上正轨。
    一、看现实:禁幼儿园“小学化”,任重而道远
    一期三年行动计划,使得“入园难”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的缓解,但幼儿园往往只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受教育的机会,孩子能否接受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的科学的学前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观念,取决于幼儿是否能够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保教活动。幼儿园“小学化”在近几年来趋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不断强化,我们要追究其原因,不外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幼儿园升学率的影响,幼考制度的存在,社会“学历论”的驱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较差等原因。是各种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结果,要彻底得到改变,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一)家长心态求安,让幼儿早学早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的育儿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乐于看到孩子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特别是近几年社会对学前教育领域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也成会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重心的下移,学前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的起点,家长更加认定了幼儿园“起跑线”的地位,认为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决定了能否进入好的小学接受教育。
    起跑线的观念深入家长的内心,片面追求孩子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强调知识技能的获得。从幼儿园阶段就让孩子抢跑,每一步都要提前进行,让孩子上双语幼儿园、早教班、学前培训,提前接受小学知识。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后,每一步都为孩子提前打算,家长陷入这种提前备战的恶性循环里,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
    (二)幼儿园办园行为不规范,盲目追求升学率
    如今的社会,逢进必考,小学为了提高自己的升学率,设置了幼考招生,试题难度也接近小学。在考试中分数成为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要素,而忽视了对幼儿其他能力的培养。幼儿园迫于升学压力,不得不对幼儿进行小学课程的教育,使得识字、算数、诗词背诵和各种特长班的教育,成为了幼儿在幼儿园的必修课。
    幼儿园单纯地在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上下功夫,必然导致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但现实中,家长乐于将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认为孩子可以多学到知识。更有甚者,家长将孩子是否在幼儿园学习加减法,是否学习古诗词的背诵作为评价一所幼儿园好坏的标准,尽最大的努力将孩子送进所谓的“优质幼儿园”,让幼儿提前接触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教育部这次颁布的计划,如果要将其落到实处,必须要取消幼考制度,严禁应试教育制度蔓延到幼儿园。
    (三)时代背景的大趋势。“学历论”盛行
    幼儿园的“小学化”有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现在的社会风气是将学历视为孩子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好的学历意味着应对美好前途的“敲门砖”。作为父母也为自己成绩优秀的孩子感到骄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好或特长突出的孩子更受欢迎,社会对孩子成长缺乏成熟和宽容的评价标准。
    快节奏的社会发展背景,也让孩子从小倍感压力,竞争意识被强化,在教育上便表现为急功近利,幼儿园学习小学内容,小学学习初中内容,初中学习高中内容。甚至前不久,由中国教育学会发起了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先修大学课程,这种被称为因材施教的举措,也给幼儿园教育的抢跑造成了暗示。
    二、新计划:禁幼儿园“小学化”,有分量、有措施
    幼儿园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而且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过早地接受小学课程,过早地握笔写字,长时间的坐姿,不仅容易引起幼儿的厌学和排斥情绪,而且对于他们身体发育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塑造,才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幼儿园“小学化”,让原本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快乐成长为管理目标、以良好习惯为养成目标的富有保育教育特色的幼儿园教育成为空谈。中央财政三年投400余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从这些措施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部改变幼儿园数量和质量的决心和魄力。
    (一)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转变“小学化”导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幼儿园师资的作用至关重要。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转变“小学化”倾向。在师资方面,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地方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各省市制定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扩大培养规模,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体系,并要求各地在2015年底完成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
    鼓励地方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为农村幼儿园培养一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教师。各地可聘任优秀的幼儿园退休教师,到教师资源短缺的农村地区任教或开展巡回支教。通过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幼儿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课程,转变“小学化”的导向。
    (二)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
    幼儿园保教质量参差不齐,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期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导向,以质量评估为手段,建立科学导向,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关键因素的评估。专家认为,落实计划的这些内容,需要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实现有效地监管,建立科学评估体系,确保幼儿园的孩子快乐天真的童年生活不受到抢跑应试教育的干扰。
    在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方面,要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各地要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学前教育教研队伍,实行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实行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每个区县根据幼儿园布局划定责任区,落实教研指导责任人。加强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教研交流和互助提高,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
    (三)转变新思路,改变社会人才观
    《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计划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教育部针对当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状提出明确要求,计划的出台给下一步的实施带来了依据。基于目前的基础教育整体环境,转变新思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从整体上看,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仍然+分艰巨”。教育部改变幼儿园“小学化”落脚到了小学,坚持一年级“零起点”教学,认识到引导和改正幼儿园“小学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是一个好的开端,但计划的实施,确有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重重阻力。二期行动计划指出要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因而要引领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三、重落实:禁幼儿园“小学化”,狠抓落实
    扎实的学前教育改革,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编制计划,国家层面的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之时,意味着各地的三年行动计划也要开始逐步制定落实和实施,三年计划的颁布有思路,也有对策,因而就体现在要狠抓落实,做到监管不缺位,守护不放松,稳扎稳打,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
    (一)关注校园之外,补上“家长课”
    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是必须的教育行为干预,对于幼儿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落实中,若仅仅要求幼儿园在保育管理中做到禁止“小学化”,效果并非完全理想。现实中,受到家长追捧的幼儿园,往往是教授文化知识比较好的幼儿园,因此若要取得成效,必须补上“家长课”。
    基层教育部门应围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科学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宣传和普及,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引导家长科学评价和认识孩子的成长,普及科学的幼教思想和理论,让家长配合好幼儿园的工作,引导家长科学评价和认识幼儿的成长,自觉拒绝“小学化”的倾向,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幼儿园保教指导,创新教育教学管理
    加强教育行政管理指导与教科研服务,落实保教结合要求。建立区域和园本教研制度,依托城市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保教实践经验交流和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四级教研网络,充实管理和教研力量,建立学前教育教研员责任区制度,定期对备类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
    (三)整治幼儿教育环境,提高幼儿师资培养培训质量
    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转变时代背景,首先就要纠正社会风气,减弱“学历论”的影响,学历不是孩子唯一的成功之路,应试教育制度不能蔓延到幼儿园。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和课程标准,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整治幼儿教育环境,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对备类幼儿园的监督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深入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时总结推广相关经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
    要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设立示范性幼儿园,互相观摩学习,通过一系列讲座和交流会的形式,互相提高,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学前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起着最基础性的地位,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编制计划,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必须要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做到监管不缺位、守护不放松,将改革力度使到位,争取取得应有的效果。教育部门已经提出了“零起点”教学要求,通过建立完善监管问责措施,细化基础教育考核评价模式等具体手段,让幼儿园、家长、教师和幼儿从“零起点”教学中受益。学前教育“不宜过早”,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欲速则不达,只有在达成幼儿园“小学化”不可取的共识,进行规范管理和严格监督,才有可能让“零起点”真的为零,游戏也才能成为幼儿园孩子的基本活动内容,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坚定良好的基础。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02
编辑:cicy

上一篇:一个早已提出却难以得到关注的重要问题——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三)

下一篇:“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课题成果公报会综述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