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学习情境 优化幼儿学习

作者:陈晓芳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4-08-26

    “学习情境”是指教师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而具体的学习环境,以引发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如何巧设情境,优化幼儿学习呢?我的经验是:
    一、借助情境悬念,引发学习动机
    悬念可以造成幼儿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能激起其探索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设置充满悬念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中,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大班主题活动“去寻宝”。在活动之初,教师对幼儿说:在幼儿园附近的某处,藏有一个宝物。至于宝物是什么,教师没有说,而是故作神秘地表示这是所有小朋友从未见过的东西。教师又拿出了一张寻宝图,告诉幼儿只要看懂了寻宝图,并按图上的要求去做,就可以找到宝物。这一系列的悬念引发了幼儿的猎奇心理,他们都积极投人到活动中来。“寻宝”活动中,幼儿认识寻宝图和指南针,认读数字,学习过独木桥、钻岩穴、爬高坡、搭帐篷,还进行相关的远足和野营生活技能训练……他们不仅学得兴高采烈,而且十分认真,效果较好。
    二、设置情境冲突。发展学习思维
    认知冲突是幼儿思考问题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借助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所要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设置蕴含认知冲突的学习情境,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使他们在迷惑、疑问、好奇的心态下,积极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
    例如科学活动“空气的压力”中.教师是这样设置情境冲突的:两个相同的盛满牛奶的玻璃瓶,一瓶敞口,一瓶密闭,各插有一根塑料吸管。然后请一位力气较小的幼儿和一位力气较大的幼儿上来比赛喝牛奶。力气小的喝敞口瓶,力气大的喝密封瓶,比一比,看谁先喝完牛奶。根据经验,幼儿一致认为“力气大的小朋友先喝完”,但比赛结果却是力气小的幼儿很快将牛奶喝完了,而力气大的幼儿喝得面红耳赤也没有把牛奶吸出来。出乎意料的结果,引发了幼儿重新审视问题并积极思考其中的原因,教师再适时提出问题,如“究竟是什么力量把牛奶压进口中的?怎样才能让力气大的小朋友尽快喝完牛奶”,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究。
    三、引导情境推理,促进学习创新
    所谓情境推理,即是把过去的情境作为一种经验,去解决相类似的新问题。我们记忆了一个个情境,当遇到新问题时,过去的相关情境对我们解决问题的行为起指导作用(也称之为情境的推导作用)。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人类擅长使用过去的经验或回忆过去的事件情境进行归纳和推理。利用情境的推理作用,减少幼儿对新学知识和概念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从而在情境推导中主动建构起新知识和新经验,利用此“去认知已知的世界,并去创造未知的世界”。
    例如有一天,孩子们看见一只小鸟落在花园里,它又累又渴。于是,一个具有想象力的活动出现了:为小鸟建造一座乐园。有的孩子建议在树上搭建鸟巢,还有小鸟玩的水车、老鸟搭乘的电梯。有的孩子提议建个喷泉.是能把水喷得高高的那种喷泉。一个女孩子建议:下雨时,雨水从山坡上流下来,流入山坡旁的水池中,我们就用水池中的水做喷泉。但怎样才能让喷泉定时喷水呢?孩子们争论起来。西西谈了自己的创意:要有一个很大的装满水的水箱,水箱上装一座天平。如果天平平衡,表明水箱中有水,喷泉可以喷水;如果天平倾斜了,就代表水箱中水不多了,我们就要去把水箱装满水。大家一致赞同。经过实验,孩子们为小鸟做了水车和喷泉,还为小鸟乐园举行了开园仪式。
    本案例中,孩子们在设计水车、喷泉的过程中,就是采用了情境推理(幼儿园科学发现室中有小水车和天平),并且借助这种情境推理,使得“小鸟的乐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学习情境”把抽象的知识、概念和生动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使“死”的知识成为“活”的图像,把故事和细节“立”于幼儿的脑海中.因此幼儿的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也更易于迁移应用。
编辑:cicy

 

上一篇:加强方法指导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下一篇:让互动“看得见”——“小鲤鱼跳龙门”运动教学活动互动解析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