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研磨与反思 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性

作者: 徐丽波  来源:浙江省丽水市阳光城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8-11

   幼儿园教材中提供了许多现成的活动设计,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和经验,对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进行调整和修改,才能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下面以中班艺术活动“画画我听到的声音”为例,谈谈如何立足教材进行研磨与反思,调整、修改和优化原有的活动设计。

      一、选择与思考

      之所以选择“画画我听到的声音”的活动设计作为教研的对象,是出于以下考虑:

      1.挑战幼儿的发展。“画画我听到的声音”的特别之处是要求幼儿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是音乐和美术的整合,这对中班下学期的幼儿(以下简称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他们“跳一跳、能摸到”的。

      2.促进教师的成长。这类教育活动对我园教师也是全新的,具有挑战性:即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经验特点,又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用美术的形式来表现声音。

      3.引领教研的提升。在我园,相当一部分的教学活动是使用园外的成品教学活动设计。我们尝试通过这个研讨活动,探索出对成品活动设计的教研要求。

      二、研磨与反思

      对“画画我听到的声音”活动设计的研磨程序为:实施原有活动设计→调整原有活动设计(一研)→实施一研的活动设计→再次调整活动设计(二研)→实施二研的活动设计→优化活动设计(三研)→实施三研的活动设计。每一次的研磨活动包含两大环节:活动设计的实施和根据教学实践中幼儿反应,对活动设计进行调整和修改。

      ()基于学情,优化教学目标

原活动目标

一研目标

二研目标

1.尝试运用点、线、面组合的方法表现声音,并能运用颜色表达对声音的喜欢与讨厌之情。……   

1.欣赏不同的声音,尝试运用点、线、面组合的方法表现声音。…… 

1.欣赏不同的声音,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各种声音。……

研磨与分析:

1.删繁就简。一研中我们发现,要“尝试运用点、线、面组合的方法表现声音”,又要“运用颜色表达对声音的喜欢与讨厌之情”的目标对幼儿的要求过高。因此我们把“能运用颜色表达对声音的喜欢与讨厌之情”从活动目标1中删去。

      2.去枝强干。二研中发现,幼儿用“点线面”表现的效果是具象的,如听到鸟鸣就画出小鸟的形象,而不是“表现声音”。我们分析:尽管我园幼儿经常用“点、线、面”表现各种事物的形象.但用其来表现声音却没有任何经验,要求幼儿同时用点、线、面三种形式表现声音就更为困难。因此我们认为单纯运用线条来表现声音,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于是在二研时又将目标1改变为“欣赏不同的声音,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各种声音”。三研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我们的认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感悟与提升:

      目标是否合理,是教学活动能否富有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在审视任何活动设计时,都必须首先研磨活动目标,根据本班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经验,对目标进行修改。

()基于目标,优化教学准备

原活动准备

一研的活动准备

二研、三研的活动准备

1.附有范例的画纸。

2.每组提供若干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等。

1.每组提供各色油画棒、水彩笔。 

2.每人一张白色铅画纸。3PPT课件。

1.每组提供彩色卡纸。

2.黑色记号笔。

3PPT课件。 

     PPT课件中符号图的优化

     研磨与分析:

   1.作画工具。考虑到我园幼儿的作画经验,一研中将水粉换成了水彩笔,二研和三研中,随着教学目标“并能运用颜色表达对声音的喜欢与讨厌之情”的删减,又将作画工具调整为黑色记号笔。

      2.作画用纸。原有活动设计所提供的作画用纸上附有范例,大约占用了画纸的四分之一。其用意是通过范例给予幼儿作画示范。教学实践发现,范例不仅局限了幼儿的自主创意,同时纸张留给幼儿创作的空间过小,影响了幼儿的大胆表现。我们在一研中为幼儿提供了白色铅画纸,在二研和三研中,随着作画工具的调整,我们又将作画用纸改成彩色卡纸,这样的调整是为了丰富幼儿作品的色彩。

      3PPT课件的提供。声音是听觉效果,线条是视觉效果。如何让幼儿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是达成我们提供PPT课件,是期望把声音和线条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能听到、看到,由此建立声音与线条之间的联系,为创作做铺垫。

      4PPT课件中符号图的研磨。一研中我们提供了11种符号,十分繁杂,不利于幼儿对符号的认知。在二研的符号图中,我们提供了点、线、面三大类符号,分类清晰,易于幼儿的感知。随着目标1的再次修改,三研的符号图又调整为只提供了两组符号,一组为五种典型线条的符号,一组为短线和长线符号,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幼儿的认识、理解和表现。

      感悟与提升:

      原有的教学准备不一定是最科学合理的,特别是对活动目标进行了修改后,一定要根据新的目标要求对教具和学具进行合理取舍,甚至是替换,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聚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原教学过程

一研的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重现相关经验

二、回忆不同的声音,并根据声音的不同,讨论绘画的方法

◆水声:回忆水滴声和流水声的不同,引导幼儿分别用短线与波浪线表示。

◆鸟鸣:引导幼儿运用点、线、面及组合的方法表示不同的声音,并选择颜色表现好听或不好听的声音。 

三、幼儿作画

◆欣赏范例

◆幼儿作画

鼓励幼儿变换不同的工具,借助点、线、面组合的方法绘画声音,并尝试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自己喜欢与讨厌的声音。

四、欣赏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二、欣赏声音,尝试作画

1.欣赏与观察,感知符号。

▲播放课件,感受水滴声,引导幼儿用声音、肢体动作表现,并选择合适的符号表现水滴声。

2.欣赏与创作,运用符号。

▲感受水流声与水滴声的不同,鼓励幼儿用合适的符号表现水流声。

▲引导幼儿思考运用点、线、面及组合的方法表示鸟鸣声。 

▲引导幼儿用符号和颜色表现自己对雷声的感受。   

三、启发想象,大胆创作鼓励幼儿用点、线、面和各种颜色表现火车声。

四、展示作品,欣赏交流 

 

二研的教学过程  

三研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二、欣赏声音,尝试作画

1.欣赏与观察,感知线条。

▲听听学学水滴声,讨论用哪种线条表现。▲感知不同的线条。引导幼儿认识并徒手画一画。 

2.欣赏与创作,运用线条。

▲听听学学水流声,并用肢体、语言表现。请个别幼儿尝试用线条表现。

▲听听学学鸟叫声,并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听听学学打雷声,鼓励幼儿用线条表现。三、启发想象,大胆创作听听学学火车声,鼓励幼儿用线条大胆表现。 

四、展示作品,欣赏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二、欣赏声音,尝试作画

1.欣赏与体验,感受声音。感受课件里不同的声音,并用语言、肢体等表现。

2.欣赏与观察,感知线条。引导幼儿认识、感知各种线条。

3.欣赏与创作,运用线条。

▲对比水滴声和水流声,引导幼儿根据声音长短、间隔与连续的特点,用短线和各种长线条来表现。  

▲感受鸟鸣声,尝试用线条表现声音的节奏和高低。

▲体验雷鸣声.尝试用线条表现声音大小轻重的特点。

三、启发想象,大胆创作鼓励幼儿借助不同的线条把森林里的声音画出来。

四、展示作品,欣赏交流 

      研磨与分析:

      1.重设教学过程,体现幼儿学习方式。

      原教案的教学过程缺乏让幼儿充分感知点、线、面与声音的关系的教学环节.就要求幼儿用其组合表现声音,教学跨度太大,幼儿难以做到。

      我们重新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有“情境与激趣——欣赏与尝试——想象与创作——展示与交流”四个教学环节,并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动态化,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习有成效。

      2.设置递进环节,分解目标逐层推进。

      我们新增设的教学过程二“欣赏声音,尝试作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引导幼儿感知和认识声音和线条的关系。但在一研、二研的“欣赏声音,尝试作画”教学环节中,将幼儿对声音和线条的感知分割成了毫无相关的片段,使得幼儿得到的经验是零碎的,导致在创作时幼儿无法用线条表现火车声。于是在三研中我们对教学过程二进行了调整与充实,设计了“欣赏与体验,感受声音——欣赏与观察,感知线条——欣赏与创作,运用线条”教学的三个小环节,逐步递进,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搭建平台。前两个环节以合的形式呈现声音、线条,引导幼儿进行整体感受.在第三个小环节“欣赏与创作,运用线条”中,我们还在“引导幼儿感知与分析四种声音”这一环节进行了分步教学。四种声音具有了不同的特点,需要具有相同特点的线条来表现。分步教学的每一步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目标点,逐层推进,从而扎实地达成活动的整体目标。在三研里,将要求幼儿表现火车声改为表现森林里的声音,既是对前面经验的梳理,又加入了新的声音元素,是创作的提升。“合——分——合”的教学方式使活动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推进了幼儿的理解和表现,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3.搭建学习“支架”,凸显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搭建“感官支架”。借助视觉、听觉、肢体等各种感官的作用,引导幼儿充分感知线条的长与短、曲与直的特点,及声音长与短、连续与间断、轻与重等特点,帮助幼儿构建了对声音、线条之间相同点的感受与认知.为两者的匹配做铺垫。

      其次,提供“符号”支架。对于幼儿来说,要把听觉的声音用视觉的线条表现出来是有难度的。我们利用五种线条搭建了“符号”支架,帮助幼儿找了声音和线条的共同之处,让幼儿能借助这个“符号”支架跳上“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各种声音”这个台阶。

      感悟与提升:

      研磨教学过程的最大收获有三点:其一,应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其二,要为幼儿主动学习和认知搭建支架:其三,是要把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编辑:cicy

上一篇:分合之间 携手共研——以“自主性游戏中的观察”视频案例研讨为例

下一篇:浅谈幼教集团多元化的园本教研培训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