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河海四季之歌——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一例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4-05-25

      春之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对于大家来说是很熟悉不过了,《纲要》的颁布则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幼教的每一块田地。园本教研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应回到《纲要》所倡导的基本元素中去。要关注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要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弄明白到底什么问题在阻碍我们实施《纲要》,能通过什么办法拉近《纲要》与老师的距离,以及老师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那么,教研活动中,怎样的教研主题是顺应教师需要,又有实践价值的?怎样的教研形式是能促进教师主动思考,互助学习的?这些困惑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也让我们在不断的尝试、“耕种”,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教研,丰富着我们对有效教研的实践认识。
      春的播种:教研主题的确定
      确定教研主题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前提,主题既要来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所以,找到老师们近期共性的且有价值的问题,非常重要。
      我园是音乐特色园,音乐活动——打击乐教学,应该说我们幼儿园每一位老师都很熟悉了,大家对打击乐活动的程序有着清晰的思路,并能有序的组织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孩子们也能在活动中理解乐曲的结构、节奏,掌握乐器的使用,进行演奏。似乎这样已成习惯,一切都是那么合乎情理。但随着大家对《纲要》学习、理解以及贯彻的深入,针对《纲要》中提出的艺术活动的三个指导要点,再联系自身的打击乐活动教学现状,问题便随之而来了,我们逐步感受到,我们的打击乐活动正成为一种程序化、模式化教学。老师们开始有这样的疑惑:在打击乐活动中,必须是按这样的程序按部就班吗?这样程序化、模式化的做法是否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幼儿在活动中,“音乐”素质发展需求、“学习”素质发展需求、“做人”素质发展需求分别得到满足了吗? 老师们通过学习、看课、评课,在多次的讨论交流中发现:在打击乐活动中,我们往往注重了表现技能和活动的结果,却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幼儿自主创造、表现空间不够。尤其在小班打击乐活动中,问题更显突出,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认知特点,幼儿多数是机械的模仿学习。那么,给幼儿多大的自主空间是最适宜的呢?认识到了问题,大家开始主动思考,追随着老师们的思考,把握话题的价值点,我们生成了“在小班幼儿知识、经验、能力有限的基础上,如何为幼儿创设更大的自主空间?”这一教研主题。
      这个主题,既利用了老师们的现有经验,顺应了老师的需要,又是对《纲要》深入学习的切入点,符合“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主题确定原则,为引发思考、引起共鸣,奠定了基础。
      那么,在我们曾经尝试过和未尝试过的教研形式中,哪种形式更适合此次教研主题的开展呢?针对这个问题,大家进行了共同探讨,并最终选择了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形式。
      “一课多研”活动作为培训教师的一个途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性:“一课多研”活动是一种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于一体的研讨活动。它不同于以往教研活动中的单纯的理论学习和单纯的实践活动,而是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做、研、思、再学、做、研、思的循环,发展教师的整体的能力。
      (2)主体性:以往我们老师参加的职后培训,以学习培训为主,老师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课多研”活动是一种参与式的培训,教师们能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一课多研”活动中,每一个教师都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和研讨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3)反思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实践中的问题并对问题作出价值判断。每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活动,都值得反思;每一个教学突发事件,也值得反思;每一个幼儿学习状态的独特性,更值得反思。“一课多研”活动就是让教师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
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模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我们选择了一人同课多轮的模式。并最终确定以小班打击乐活动《划小船》作为研讨的案例。
      夏之歌
      夏日炎炎(研):一课多研
      第一步,由我们音乐组的孙枚老师自行备课后实施教学,在这个环节中,孙老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而设计组织了了小班打击乐活动《划小船》。
      活动目标:
      1、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尝试根据音乐不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并随乐演奏。
      2、通过创编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并进行配器。
      3、活动中积极愉悦,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游戏的乐趣。
      (记录教案一篇),活动照片
      在活动过程中,教研组老师们进行详细的记录。活动后,根据我们的教研主题,对照《纲要》的新理念、新要求大家进行集体备课,提出自己的策略、方法,随时进行实况记录,用投影仪展示给大家,明确主题,理清思路,促进思考。
      改进的策略、方法
      改进的原因
      将音乐的每一句多重复一遍
      1、让幼儿更好地体验感知乐曲
      2、小班幼儿喜好模仿、重复,音乐不宜变化得太快
      对演奏的节奏要求要明确、具体化打击乐演奏强调协调、统一、和谐在幼儿进行配器时,让幼儿更充分的把玩乐器,探索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探索空间,创造性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展现增加一些情景设置,道具等情境化更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加入游戏的情节,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让幼儿更乐意参与活动,激发幼儿体验感知乐曲的乐趣,享受奏乐活动的快乐第二步,由孙老师根据大家共同修改的活动方案再次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尝试根据音乐不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并随乐演奏。
      2、在游戏情境中,通过创编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x- x-的节奏型,并根据铃鼓的不同音效进行配器。
      3、活动中积极愉悦,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游戏的乐趣。
      由于这次的活动是前一次集体备课后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反映了大家的集体智慧,但另一方面,我们考虑到,在反思研讨中大家未免会较片面地从自己主观意识上去评价,而缺乏对活动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和反思。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我们将修改活动方案的再次教学实践活动依托区《纲要》研讨组这一平台,借助研讨组专家和各园老师的力量,力求形成优化活动方案的同时,提高园内教师整体专业水平。
      对比表格、活动现场照片
      大家观摩后进行前后对比,围绕教研主题展开研讨反思。并进行了分析:
      1、在复习歌曲时,教师有节奏的加入了身体动作,给予幼儿节奏的暗示。
      2、在不影响原歌曲风格的基础上,适当的重复,加长了歌曲,从而给幼儿更多的探索、表现时间和空间。
      3、增加的让幼儿自由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这一环节,使幼儿获得更大自主空间的同时,也对铃鼓的使用及铃鼓不同使用方法所发出的不同音效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专家讨论照片
      专家和其他各园的老师们活动后,围绕我们的教研主题从中立的视角给予了我们建议:
      1、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创编划船的节奏型,较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幼儿节奏型的统一性。毕竟,打击乐是讲究协调、合作的。
      2、关照幼儿对游戏的满足感。
      3、游戏情境及道具如何更加充分的运用?
      4、尊重小班幼儿学习、认知特点,节奏动作部分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模仿、重复。
      研讨后,大家对小班幼儿的打击乐活动中怎样为幼儿创设空间;该给幼儿创设多大的空间有了一定的认识。找到了什么样的价值和谐状态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和可以追求到的。
      那就是:我们在打击乐活动中追求模仿与创新的和合、自由与秩序的和合、生活和艺术的和合。以前强调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注重活动结果;现在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更注重活动过程,给幼儿创造一个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引导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感悟创新。
      夏,很热,我们的研讨也很热烈。如同每次教研我们所倡导的:活动没有好坏之分,观点没有对错之别,只要你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次研讨,老师们畅所欲言,其间有冲突、有争论,但不论表现的方式如何,大家都在积极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
      秋之歌
      我们的收获:
      通过一课多研式教研活动,老师们觉得,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大家要观察、要记录、要学习。
      观察:善于发现活动中有价值的问题所在。
      记录:翔实的记录为研讨、反思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学习:研讨中,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同伴间好的经验、方法;学习活动组织中的有效策略,把自己对教研活动的思考外化为文字,勤于笔耕。
      个体的发展:
      老教师——不再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来选择、评价教学方法、策略,而是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时刻问自己“为什么?”。因此每一个老师都必须牢固地掌握幼教法规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提高了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并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新教师——身为这次教研案例活动的执教者,年轻的孙老师在体会中针对本次教研主题感悟道:“我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但学会了怎样组织这个教学活动,而且,在组织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会了反思:
      实践前反思——注重以往经验在活动中的运用;
      实践中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实践后反思——促使实践经验得以提升!
      “一课多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随机教育的机智。凭借集体的力量,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群体的发展:
      随着“一课多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不同教师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想。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团结、奋进、互相信任的集体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及智慧特长,如果只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其效能是有限的,最终只是“反求诸己”。“一课多研”创造了一个共同分享,合作与支持的条件,增进了组员之间的沟通,使大家在活动中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分享各自的体会与经验,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思辩教育上的困惑,大胆地尝试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
      知识是在合作与分享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教师的成长是在一种开放的、对话的教师团体中实现的。在我们这一个有不同性情、经验、才能和观点构成的教师团体中,大家互相质疑、脑力激荡,充分调动每个人的思维,从而激发出新的想法。形成了教师间团结合作和互相信任、支持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发展;有效地沟通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联系,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实现了理念向行为的转化;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反思,引发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重新审视,从而渐渐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培养了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秋天的喜悦是收获,有收获我们才有快乐!
      冬之歌
      活动的启示和反思
      1、实效。教研活动并不在于形式如何,观摩活动也不仅限于简单的听课、评课,解决个别问题,而是通过交流,生成教研活动,使大家发现并解决共性问题。
      2、桥梁。我们设计组织教研如同老师实施教育活动一样,需要以幼儿为本、以教师为本,变讲授者为倾听者,变检查者为挖掘者,变评价者为质疑者,变要求者为建议者,让园本教研成为提高教师教育智慧的桥梁。
      3、发掘。瑞吉欧的创始人马古拉兹曾说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在与幼儿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教师要“事先预测,尝试,然后阐释,而阐释是最重要的步骤。”要重视对教师自身所拥有的、处于隐性状态的实践性知识的发掘。
      4、催生。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强化反思性实践,催生“研究型”个体和群体。
      (执笔:徐小冬)
      附:小班打击乐活动:划小船
      活动目标:
      1、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尝试根据音乐不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并随乐演奏。
      2、通过创编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并进行配器。
      3、活动中积极愉悦,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铃鼓人手一个、草帽每人一个、布置池塘情境
      2、学过歌曲《划小船》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快乐歌》
      2、复习歌曲《划小船》,探索划船的动作。
      (1)幼儿自由探索动作
      “你们是怎样划小船的呢?”
      (2)教师唱歌,幼儿尝试做划船的动作
      “现在我来唱歌,你们一起把小船划起来吧!”
      “小船划起来了真快乐,你很快乐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啊?”
      3、出示铃鼓,幼儿探索演奏方法。
      (1)幼儿探索演奏方法
      “小铃鼓想为你们来加油呢!”
      “划船的时候小铃鼓可以怎样为我们来加油呢?”
      “很快乐的时候又可以怎样为我们加油呢?”
      (2)教师唱歌幼儿分段演奏
      “我来划船,你们用铃鼓为我加油吧!”
      (3)完整演奏
      4、游戏。
      幼儿分半轮流进行游戏:一半幼儿划船另一半用铃鼓伴奏。
      交换游戏
编辑:cicy

 

上一篇:大班主题式研讨活动诊断课分析报告

下一篇:探究体验式教研的问题源头——记一次有意义的体验式园本教研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