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游戏指导策略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作者:邱学青 吴卫杰 徐润笑 王春燕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4-01-17

      近十年来,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指导策略。教师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观察、对幼儿缺乏足够的尊重以及对幼儿的年龄差异缺乏认识等方面,零散的理论学习、滥用术语、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定位欠妥、缺乏对幼儿游戏的实证研究等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指导策略方面,有研究者指出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要有计划地观察,并且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特征、不同游戏主题以及同一主题不同情节发展阶段的指导策略;还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指导策略,如暗示指导、角色扮演、直接干预等。然而,教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具体使用了哪些策略,存在哪些困难,鲜有人研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预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取江苏、重庆、福建、贵州等地的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68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549份,其中,江苏148份,福建188份,重庆142份,贵州71份。我们试图从微观的角度人手,聚焦教师在游戏中使用的指导策略,旨在了解教师指导游戏时使用策略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
      (一)教师指导游戏时使用的策略
      1.教师在游戏导入和分享环节的指导
      在游戏导人环节.66.5%的教师能引导幼儿讨论上次游戏的内容,12.8%的教师采取放任幼儿游戏的方式,不作指导。在游戏分享环节,有81.4%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跟幼儿分享与讨论此次游戏的内容,27.7%的教师根据需要,不是每次都进行分享与讨论。此外,通过交叉分析发现,有51.7%的教师既认为要在导人环节进行讨论与指导,又认为有必要在游戏结束后进行分享与讨论。
      2.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1)教师对新游戏主题的指导。在引入新游戏主题时,57.4%的教师选择与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游戏的主题;20.2%的教师直接提出新游戏主题,提示幼儿玩与主题相关的内容;17.7%的教师将提供材料作为引发新游戏主题的媒介,激发幼儿对新游戏主题的兴趣;只有4.7%的教师认为不需要引导幼儿发展新的游戏主题。结果显示,与幼儿讨论、教师提示和材料引发是教师在产生新游戏主题时运用的主要策略。
      (2)教师对受冷落的游戏主题的指导。当一个游戏主题受到冷落时,适时参与游戏是教师使用最多的一种指导策略,所占比例为41.3%;排在第二位的指导策略是提供材料,以间接激发幼儿对受冷落游戏主题的兴趣,占40.1%;排第三位的指导策略是游戏前的讨论,占14.4%。另外,有4.2%的教师选择“直接安排幼儿进入游戏”或“顺其自然”。适时参与游戏和提供材料这两种指导策略所占的比例相当,都是教师比较看重的。
      (3)教师对有游戏主题偏好幼儿的指导。在指导有游戏主题偏好的幼儿时,教师使用率最高的策略是“在分享时,让孩子们讨论”,占73.2%。此外,有9.1%的教师选择采取顺其自然的策略,不对其进行任何指导;6%的教师选择建议其玩其他游戏;5.8%的教师选择直接为其安排其他角色。可见,教师倾向于将问题交给幼儿,让幼儿讨论,这显示了教师对幼儿意愿和自主性的尊重。
      (二)教师在指导游戏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制作材料负担重”“介入指导难”“收放材料工作量大”是教师在指导游戏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在对主观题的分析中发现,教师指导时的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对游戏导人的方式把握不准,不知如何导入新主题,不知如何选取游戏分享的内容和方式。②在指导过程中容易出现针对性不强,抓不住重点问题,不知何时介入、如何介入以及在哪些方面介入等问题,难以确定介入指导的有效性。③希望通过投放材料进行隐性指导,但对于游戏材料投放的数量、方式和适宜性把握不好。④对不同类型游戏的指导以及对不同年龄幼儿的游戏指导感到茫然,对个别特殊的幼儿(如调皮的幼儿、能力偏弱的幼儿、不喜欢参与的幼儿、偏爱某一游戏主题的幼儿等)的指导感到困难;不知如何对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不同的幼儿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结果分析
      (一)教师已认识到在游戏导入和分享环节进行指导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指导中存在困难
      结果显示,教师比较重视在游戏导入和游戏分享环节对幼儿进行引导和经验分享。在游戏导人环节,教师以简短的时间、简洁的话语,与幼儿共同回忆上次游戏中做的事情、幼儿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游戏中幼儿表现的好习惯与品质(如合作、谦让、收拾整理的习惯)等,帮助幼儿回忆上次游戏的经验,增强自信,以便在此次游戏中巩固并内化已习得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造。在游戏分享环节,教师基于观察,有针对性地与幼儿分享游戏中出现的好事情以及幼儿遇到的问题,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游戏的导入和分享对幼儿经验的巩固和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教师重视导入和分享环节的指导,认识到了这两个环节的重要性。但是,我们通过分析主观题发现,教师的指导技能还有所欠缺,如不知道怎样引导幼儿进入游戏,抓不住游戏中分享经验的要点。
      (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在不同情况下虽会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但还难以自如使用
      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创设游戏条件、观察、参与介入、讨论建构。教师指导游戏的方法主要有环境规划法、介入指导法、讨论建构法、语言指导法、材料提供法以及标志制约法等。调查发现,教师运用的主要是讨论建构法、介入指导法和材料提供法。希望有新游戏主题时,主要采用讨论建构法来指导;游戏主题长时间受冷落时,主要通过介入指导法和材料提供法来指导;当幼儿只玩某一主题的游戏时,主要用讨论建构法进行指导。但对主观题的分析显示,教师在使用指导策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如很难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游戏主题。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导致教师主导新的游戏主题的产生。教师虽然很希望能够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的指导,也能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却难以自如地运用各种指导策略。
      (三)造成教师指导策略实施困难的原因
      1.师幼比低、制作材料的负担重以及场地较狭窄牵扯了教师的精力。制约了教师对游戏的指导
      首先,多数教师反映本班幼儿人数多,考虑到安全、纪律等原因,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观察并指导幼儿游戏,导致指导游戏有困难。有研究表明,师幼比越低,教师反思的重点就越倾向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关注的是全体幼儿。师幼比越高,教师反思时就越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幼儿个体的学习情况。教师面对的幼儿越少,就越能为幼儿提供敏感的、有回应的教育,师幼间的互动就越频繁、越积极。因此,幼儿人数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对游戏的指导。
      其次,教师普遍反映制作材料负担重。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需要制作的材料很多;游戏主题更换快,材料无法及时更新;教师自制的材料利用率低且容易损坏。以上原因导致教师制作材料的负担很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游戏的指导。
      再次,游戏场地制约教师对游戏的指导。由于班级人数多,活动室空间不足,活动区域较小,有的区域不在教师视野内,教师容易因担心安全问题而顾此失彼,无暇静下心来观察与指导。
      2.教师在游戏观念方面存在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对游戏的指导
      首先,教师认为游戏是一个预设的过程。教师把游戏完全当成教师预成而非幼儿生成的活动,当幼儿的游戏没有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时,教师便不知道如何指导。然而,在幼儿眼里,教师安排的是任务而非游戏,只有自己自由进行的活动才是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能够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基于已有经验在游戏中再现和提升自己的经验,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当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设计游戏时,幼儿可能会因为缺乏相应的经验或不感兴趣而难以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游戏,这自然会导致教师的指导困难。
      其次,与游戏的过程相比,教师更重视游戏的结果。游戏并非是注重结果呈现的活动,它重视的是过程体验。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操作材料、与同伴交往等体验快乐。幼儿只是为了好玩、感兴趣才玩游戏的。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尝试与人交往、合作,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尝试解决问题以及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等,这些都是在游戏中通过体验形成的。
      三、建议
      (一)适当提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有事可做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的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这些材料,以物代物,一物多用。一件半成品材料可以被不同的幼儿当作不同的东西。这样的材料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也可以减轻教师制作材料的负担。提供材料是教师的一种隐性指导,当幼儿的游戏停滞不前、教师想要发展新的游戏主题或某一游戏主题受冷落时,教师提供一件半成品材料也许就会改变局面,新材料的加入可能会激发幼儿新的兴趣,从而促进游戏的发展。
      (二)基于观察进行指导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途径,是教师指导游戏的前提,也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游戏分享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事先确定几个观察的点,如关注有特定需要的幼儿、某个游戏主题或情节、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以及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解决问题能力、生活经验迁移等方面,以确保游戏中的观察具有针对性。游戏时,教师可以以“玩伴”或其他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不要蜻蜒点水,要保证观察的全面性,从而更加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的游戏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指导。以教师对有游戏主题偏好幼儿的指导为例,教师要综合考虑幼儿的特点,包括个性特点、能力的强弱、经验的准备等方面,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是因为幼儿能力、技能相对欠缺,教师可以带着他一起玩,可以带着他去玩其他游戏,以增加他的社会交往经验和增强他的自信心;如果幼儿缺乏相关经验,教师可以动员家长在方便的时候带他去参观,丰富某些方面的认识;如果是幼儿个性比较内向,教师可以为他创造表达的机会,在分享中让他谈谈自己的游戏,同时多加以鼓励,营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增强其自信心。
      (三)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幼儿
      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学会等待和提问,不要急于把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幼儿,而要让幼儿利用自身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组织当事人稍作讨论,在游戏结束后将典型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在幼儿确实找不到办法时稍作提示。
    (四)把分享游戏的过程当成幼儿能力、个性发展的过程,分享时要有侧重点
    教师在游戏结束后可以就观察到的某一个点与幼儿进行深入的分享与讨论,比如幼儿倾听和表达习惯的养成、幼儿的冲突、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创造性的想法、幼儿收拾整理的习惯等,不要试图通过一次分享与讨论就解决所有问题,分享时过于全面反而达不到提升幼儿经验的目的。此外,游戏分享也是同伴之间互相学习的好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分享让幼儿个体的经验上升为幼儿集体的经验,比如有的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问题,教师让其他幼儿给他想办法,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也使他们学会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五)把讨论的问题作为下一次游戏的起点
      游戏是一个持续积累经验的过程,游戏分享环节是对本次游戏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同时游戏分享中讨论的问题也可以作为下一次游戏的起点。游戏导入、游戏过程和游戏分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游戏分享环节讨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需要什么材料、缺少哪些经验、想要玩什么主题的游戏等。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和经验,以这些问题为起点,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提供、经验分享等方提供支持,并在下一次游戏中进行观察,在分享环节与幼儿继续讨论新出现的问题,再据此作出调整,进而展开更高一层的游戏和分享讨论。教师如此持续地关注,可以使游戏情节不断丰富,使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提高,经验也不断拓展。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存在问题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12).
      [2]邱学青.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幼儿教育,2003,(3).
      [3]陈秀梅.适时介入适当指导: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及策略[U].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3,(4).
      [4]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5][6]刘焱,刘峰峰.师幼比与外部中介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6).
编辑:cicy

 

上一篇:游戏中为幼儿的学习搭建鹰架的策略

下一篇:游戏与学习融合的实践研究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