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背景下园本“保”研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莫健骑  来源:南京市浦口区凤凰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1-04

      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保教结合”,同时还要求幼儿园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以说《专业标准》的出台为园本“保”研、园本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我们的调查——当前幼儿园重教轻保现象普遍存在
      (一)对保育员的准入要求上反映出“重教轻保”
      相对于具有一定学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保育员队伍整体学历水平低、专业能力差。近年来南京市对幼儿教师的准入要求为本科以上学历,且最好是学前教育专业,在职幼儿教师合格学历的标准为专科;而保育员基本是按“农村幼儿园初中以上学历”标准执行,外聘人员多。有的幼儿园是年龄大一点的教师转岗当保育员,大多是只经过3天岗前培训、未经过系统教育理论培训的人员。
      (二)对保育员的认识上反映出“重教轻保”
      幼儿园里,不论是园长、老师,还是保育员自己,都认为“保育员就是班级里做‘扫一扫、拖一拖、抹一抹、洗一洗’的人,没什么技术含量。”“保育员只要把卫生和孩子吃喝拉撒搞好就行了,其他的没有什么要求。”
      (三)在幼儿园考核评价标准上反映出“重教轻保”
      保教并重的原则未真正落到实处,还表现在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上。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在于其教育教学能力、执教课堂教学情况,很少涉及保育方面。上级部门对幼儿园的评估,其保育权重也偏低,加分项目均为教学方面,尤其是农村幼儿园。
      (四)从幼儿园管理及业务指导上反映出“重教轻保”
      从幼儿园管理来看,教学管理网络健全,保育管理势单力薄。教师的管理归属于业务园长,保育员的管理归属于后勤园长。教师的管理各幼儿园有由班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科室主任(教研室主任)、业务园长的管理网络,业务指导可借力省市区级教研室、高等院校、教科院所;保育员的管理只有本园保健医生、后勤园长,业务发展上也势单力薄。
      (五)从保教人员园本研修上反映出“重教轻保”
      现在各园所的园本研修方案,主要内容是面向教师教学的园本教研.保育研修没有一席之地。查阅文献资料,这方面内容项目也屈指可数,保育员、教师的研修是冷热两重天。
      我们的实践——园本保研促进保育员的专业成长
      《专业标准》让我们明确了“幼儿园不存在也不应该存在只负责‘教学’的‘专任教师’”;同时,“幼儿园不存在也不应该存在只负责‘保育’的‘专任保育员’”。我园保育员因为历史原因以及保育大环境影响,大部分为年龄大的转岗教师,除1人为高中学历外,其余均是本地职高学前专业学历,有过从教经历,但转到保育岗后对教育教学也逐渐陌生了。近三年来,我园针对保育落后于教学的现状,对本园保育员队伍进行调研,借鉴教学管理的模式。积极探索“园本保研”的有效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多项举措营造“园本保研”的氛围
      1.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强调保育的重要性,明确保教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只有侧重点不同没有主次之分,保育员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将园本研修分为园本保研、园本教研、师德修养三个部分,将园本教研、园本保研比作凤凰两翼。提出了“园本教研、园本保研比翼齐飞”的口号。
      2.增设保育管理中层岗位。2011年,经过园部研究并报教育局批准,我园专门增设一个保育管理的中层岗位——保育主任,加强保育管理力量。这名中层岗位人员必须从骨干教师中产生,以便贯彻保教结合的理念。
      3.调整了对年级组长的考核评估标准。对年级组长的考核由原先的单纯考核教育教学增加了考核保育工作,且两部分分值相等,突出教、保的平等地位。
      4.调整了幼儿园推先评优方案。在推先评优中,拿出一定的比例奖励工作优、勤反思的保育员。2011年、2012年两年中有4位保育员在区年度考核中为“优秀”,三位保育员荣获幼儿园“十佳阳光教师”。
      5.对优秀班级的考核,权重分中增设保育、保教配合,使大家明确只有全面均衡发展的班级才是优秀班级。
      一系列的举措,使幼儿园初步形成了后勤园长主抓、保育主任协调负责、保健医生具体操作、年级组长协助实施的四级管理网络,同时也将园部对保育工作高度重视的信息灌输到每一位教职工的脑中,为“园本保研”的有效开展营造了积极的氛围。
      (二)调整文本要求帮助实现由理念到行动的转变
      我园采用分步递进法,逐步调整了保育员的文本要求,引导保育员在工作实践中主动学习相关理论和规章,不断更新保育理念,逐步实现由理念到行为的转变。如在“日工作计划”中,增加了养成教育及配班工作要求;调整了“特殊儿童管理”要求,将管理对象从保健室筛选的肥胖儿童、营养不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扩大到对集体生活不适应的儿童(如睡觉不好、有特殊习惯、自理能力不强、与集体融合慢、情绪不好的孩子等),要求保育员关注个体差异,用教育的言行尽可能排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创造有利环境,使幼儿健康发展;新增“保育观察记录”和“月工作总结”的项目,月工作总结要求从当月大事记、保育工作、生活护理、配班工作、养成教育、特殊儿童护理五个方面进行小结,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进。
      一段时间后,在保育老师的文本、言行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她们开始研究幼儿了,在工作中不再是缄默地干活,而是能主动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她们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一些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把握分析幼儿的特点、生活经验,当孩子情绪发生变化时。她们不仅对幼儿进行安慰,更关注其内在需要;当孩子吃饭时,不是一个劲地催促孩子赶快吃完规定的量。而是关注她们怎么吃、吃得怎么样。班级保育不是只停留在打扫卫生的层次,还尽可能地提高配教能力;她们发挥自己生活经验丰富、善于和家长沟通的优势,在家园协调方面弥补了年轻教师的不足。
      (三)多形式的保研培训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文献资料中园本保研可以参考的内容太少了,也没有导师指导,我们就参照个人课题研究的要求。将研究范围定位于常规工作的“小”问题,将集中研培的时间改为每两周一次,每次切入一个小点,以求实效。主要形式有:
      1.跟班式培训。新保育员上岗第一周,保健医生对其进行一周的跟班式培训,帮助其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2.情景式培训。保育员年龄偏大,纯理论学习容易造成学、做分离。我们将一个主题分成几个小点,每次选择一个点,将操作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进行情景式培训。如餐桌的消毒,保健医生先组织保育员学习操作要点,然后做错误演示,请保育员纠错,最后保育员依次操作演练。
      3.观摩式培训。对于比较复杂的、需要多人配合的操作,我们主要采用观摩式培训方法。如一餐两点的组织护理是保育管理的重头戏,保教三人对分工要非常明确、清晰,园里过去多次安排学习,实际操作中总还有问题出现。我们就采用观摩式培训,先确定三个班级由保健室进行针对式的指导后,组织集体观摩,让观摩者在现场对比中发现本班的不足并及时改正。
      4.案例研讨培训。经验+反思=成长。主要做法有:从网络上、杂志上选取保育案例组织学习,开拓思路;将本园的保育行为拿出来作为案例,请大家进行诊断、评价与质疑,找出解决的办法;结合保育观察笔记进行案例分析,谈体会,分享心得。
      5.结对式培训。新老保育员师徒结对,充分发挥有丰富经验的保育员的引领作用,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促进年轻保育员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二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6.走出去请进来。多次邀请市区妇保所的卫生保健专家来园进行保育专题讲座,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上门指导。打破从来没有外出保育观摩学习的局面,借教师到外园观摩的机会,让保健医生、保育员也出去观摩学习,对比分析开放园和本园的不同之处,不断优化本园工作。
      7.测试式培训。每学期采用书面考核、技能比武等方式,全面检验保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我们的反思
      (一)园本保研任重而道远。面对欣欣向荣的园本教研,园本保研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很多阻力,仅凭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常常疑惑不知是对是错。此次教育部的《标准》出台,有了高位的政策导向作用,相信今后园本保研定会燃放出它的蓬勃活力。
      (二)“三教轮保”有利于保教并重原则的落实。现在有的幼儿园已不再设置专职的保育员,而是实行“三教轮保”。一所幼儿园要想达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三教轮保”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同样,作为管理层的业务园长、后勤园长如果能相互轮岗(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体会),就会全面精通保育和教育工作,就会以专业的水准践行保教结合的原则。
      (三)保教结合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不是一两所幼儿园自身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大环境的协调和支持,如: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园级领导配备、对保育的监管力度等)、幼儿园评估标准体系的调整等等。在初始阶段,这种外因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编辑:cicy

上一篇:园本教研:智慧理答 精彩绽放

下一篇:开展螺旋式教研提升一日活动品质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