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作者:洪明  来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上传时间:2013-11-25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也就是说,教育本质上是有生命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因此,不难理解,生命教育就是呵护生命、关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是为了求得幸福人生的教育。
      那么,生命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理解生命之要义了吗?
      人的生命既宝贵又高贵。宝贵是因为人只有一生一世;高贵是因为他有崇高的价值。人的生命本是无垠寰宇的最高存在,是万物的尺度。所以,我们可以用生命的“三重性”来解释。
      所谓的生命的“三重性”,就是把生命看成“生理生命”、“内涵生命”、“超越生命”有机统一,而不是只强调某一方面。生理生命是指人作为生物体的存活状态,内涵生命指人生丰富程度,即单位时间内经历事情的多少,单位时间内经历的事情越多,其生命丰富程度越大;超越生命是人对作为人生基础的生理生命及其限囿的超越,即人寻找永恒与不朽等等真实目的的冲动与努力。
      生命的“三重属性”对生命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很有启示,也能够丰富我们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生理生命类同于生命的长度,它是一切价值与意义生成的基础,如果生命缩短为一点,想必就会失去了一切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生理生命是“1”,知识、财富、金钱、名誉、地位等只是“O”。但生理生命只是一条线,即便再长,如果没有宽度,上面是不能安放任何东西的,只有将生命延展开来,生命才被赋予了意义。
      内涵生命类同于生命的宽度,它是对生理生命的第一次超越,使得生命变得又有意义起来。如何丰富人生?如何不辜负青春?那么就是要“博学”、“多闻”,就是要“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从一定程度上看,内涵生命就是一种“经历”,但“经历”的核心是用心去“观照”。所以,内涵生命的关键不仅在于“看”,更在于“见”;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识”;不仅在于“到过”,更在于“领略”。一个人可能“思入千载,神游八极”;又如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人风云变态中”。
      超越生命就是生命的高度,没有高度,生理生命和内涵生命构成的只是一个平面。但这个平面再大,也只是有限和短暂,很容易迷失,也就很容易痛苦。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就是一次次对什么超越的结果。冯先生认为,由于一个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的不向,宇宙人生便对他显示了不同的意义,从而构成了对于人生的不同理解:自然的、功利的、道德的、天地的。
      自然的生命类同于动物,按照本能和习俗而活着,功利的生命即以“逐利”为目的,以个人利益为最大追求;道德的生命是利他的,是“为义”的生命,是以他人和社会为本位的,这是对个人和财富的超越;而天地生命又超越了道德生命,即看到了社会之外还有天地(宇宙)的存在,将自己的生命浑然融于天地之间。
      冯友兰认为,每一种境界都代表着一个高度,后一个是对前一个的超越。由于天地境界中,人不仅觉察社会,而且还觉察宇宙,价值不仅是人外在的要求,而且是人的自觉自为,在这种状态下,人便与天地同在而达到合一的境界,从而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层。
      正由于生命具有长宽高才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全部意义,才让我们看生命的立体、丰满之美。生命是立体的,丰满的,并非单向度的,因此生命教育就是要体现这种生命之美。生命教育的内涵正是这三者的合一、融通,缺一不可。
      基于生理生命,我们要求学生珍视生命、爱护生命,要求家长要呵护生命、抚育生命,要求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思想。
      基于内涵生命,我们要跳出知识的狭隘视野,尊重学生生命的本质需求,拓展教育内涵,真正把学校变成一个学园、乐园,把社会当成大学校,把学校当成小社会,让生命在生活的土壤里慢慢长大。在内涵的生命里,“我”固然非常重要,但“我们”同样不能丢掉;没有“我们”,“我”可能会越走越迷茫。
      慢慢地,随着生命长度和宽度的增长,我们还要让孩子们认识到,生命需要应有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上,生命如此绚烂,如此值得珍惜,生命应该因其可贵而显得宝贵;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我们”对“我”的超越;而“宇宙”“天地”又对“我们”进行了超越。生命最终会打上圣洁的光芒。
      转载《华夏教师》2013.6.6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强化班”源于公众性教育焦虑

下一篇:幼儿生命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