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中被增增减减的画面
作者:应彩云 来源: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9-12
孩子喜欢阅读以图画为主的绘本,因为,绘本不仅能帮助孩子通过画面了解故事情节,而且还能借助画面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解读图画的能力是孩子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
在绘本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看图讲述的教学形式,帮助孩子获得读懂图意的方法。可是,在一次时间有限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太宽裕的时间让我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学习读图。并且,太多的画面解读也有悖于孩子阅读的初衷。
9月的一天,我给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读绘本《熊叔叔的生日派对》。我拿着大图书边翻页边提问:“你们看熊叔叔在干什么……这时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熊叔叔又怎么了……”
目的性太强的我,显然“惹毛”了这群想知道“后来怎么了”的孩子。他们急切地打断我:“你烦死了!看下去,快看下去!”
为了让孩子们保持对阅读的热情,我选择了书中的3幅画面,用看图讲述的方式力图让孩子了解“睡得很香、生气了、用力拉”等基本词汇的含义。而其他画页的阅读,则在满足孩子们“看下去”的好奇心中完成。
所以,集体阅读中的读图要求,还真不能在长篇大段的“怎么看出”中,使孩子渐生厌倦而疏离了教学。
绘本除了图画之外,还有文字,尽管不多,却往往为图画作着解释。有时,没有了文字的画面几乎难成故事。
绘本《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的第一页,画着天鹅和鸭子彼此对峙的场景。不看文字,很难让人读懂情节。
何洁老师在教学前设计课件时,分别在天鹅和鸭子的脑袋上方添加了一个图像符号:大拇指,用以解释“鸭子觉得自己很棒……天鹅觉得自己也很棒……他俩都觉得自己很棒”。借助这一设计,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就能比较准确地读懂意思。
所以,在绘本教学中,为画面增加一些图像符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
有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我们也可以在绘本画页中增加画面,帮助孩子将童话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相连接。
被师生共同喜爱的绘本《搬过来搬过去》有一个动人的情节:抱着家具搬家。画面洋溢着长颈鹿和鳄鱼这对情侣对生活的热忱。这也是故事的主题:带着热情和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王红裕老师第一次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个画面时,一个孩子叹息:“哎呀!还搬啊,那么多东西,会很乱的……”王老师立刻回应:“他俩很聪明的,搬家才不乱呢!”以后,王老师就在这个画页后增加了一页——画有大小不同的盒子。让中班孩子在这个情景中感知整理和搬移东西的方法。
显然,在原有绘本画页中增加画页,既使孩子感受到长颈鹿和鳄鱼积极乐观、聪明智慧的生活态度,又为孩子习得生活技能提供了间接经验,并进而将绘本的主题思想印刻在孩子的心田。
我发现:一个情节有趣、引人入胜的绘本故事,一般不止七八页;一个人物生动、情感浓郁的儿童故事,一般总有并列的情节和重复的语言。自然,这些情节并列、意义重复的画面,为故事感情的累积以及让孩子反复感知,作了必要的铺陈。如何针对集体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做到既让孩子重构认知及思想,又能获得阅读方法,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做到两者兼顾。
在利用绘本《天生一对》进行教学时,我减去了其中2页很般配的画面;在利用《犟龟》进行教学时,我减去了乌龟一路上遇到另外3个朋友的画面:在利用《换一换》进行教学时,我减去了小鸡与最后3个朋友换声音的情节……去掉这些意义重复的画面,留给了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
哦!我们不必担心孩子对原作欣赏的缺失,因为一次趣味盎然的绘本教学,一定会引发孩子对原作的关注。
当看见孩子们捧着书全神贯注地翻阅着,犹入“无人之境”时,我知道:孩子们离书香越来越近了。
智慧地回应孩子
浦东新区浦南幼儿园 祝晓隽
说教师与孩子“斗智斗勇”并不是真的把孩子放在对立面来看待,而是希望传递一种心情,让所有的同行都能感受到:积极回应来自孩子的话题对幼儿教师而言,实在是一件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幸福事。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门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大学问。
一天,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鸡蛋哥哥》的故事。一开始我出示了母鸡的图片,告诉孩子们这只母鸡遇到了一件快乐的事,让孩子们猜猜究竟是什么事。谁料孩子们对我的提问并不感兴趣,纷纷摇着头说“我不知道”“我猜不出来”。凭经验我迅速作出判断:一定是孩子们缺乏类似的生活经验,所以才会不知所云。我当下决定为孩子们如何思考这类问题搭建阶梯,创造条件。于是便紧接着问:“孩子们,想想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快乐的事呢?”话音刚落,一个响亮的声音从后面传来:“老师,我来说!”我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心想:这下问题终于问对了!我兴冲冲地将这个孩子请到身边来回答问题。没想到,这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挺起胸膛面对大家,斩钉截铁地说:“老师,告诉你,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快乐的事!”他刚一说完,几乎全班孩子都跟着大声嚷嚷:“是啊,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快乐的事!”我被这一场景惊到了。
在几秒钟里,我想到的是:小班孩子喜欢模仿,且情感情绪易受影响,此刻教师若不积极回应,孩子们的情绪很快会低落,阅读活动可能就没法进行下去了。怎么办?很快,我便想出了应对的办法:我先镇定了一下,然后对孩子们说:“宝贝们,看来今天你们很幸运哦,因为,你们遇到了一个能让你们快乐的老师,那就是我。赶快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来帮助你们找到快乐吧!”孩子们都听话地闭上了眼睛。我悄悄地走近他们,用手指轻轻挠着他们的夹肢窝,顿时,教室里充满了笑声,因提问带来的紧张气氛也烟消云散,孩子们的思维瞬间活跃了起来,他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和我呼应。
看着孩子们的变化,我内心的快乐无以言表,更有了如下感悟: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助推孩子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教师的有效回应在于能否激发孩子的情绪情感去积极体验。只有当教师用智慧点燃孩子心中的快乐,孩子的学习才会变得愉快且高效。
还有一次,我和一群小班孩子一起阅读图画书《小猫的生日》,我一边讲故事一边翻阅图书。书中第二页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黑色的背景下,画着一对大大的圆溜溜的猫眼睛。孩子们看到这里议论起来:“这是什么呀,好吓人呀!”“这两个圆圆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咦,停电了,屋子里怎么还有亮光啊?”……我顺势问孩子们:“谁愿意来说说,你认为这是什么?”
我的问题很快引来了孩子们各种不同的回答。有的说是怪兽的眼睛,有的说是电灯,有的说是小猫的眼睛,也有的说是两只萤火虫。面对那么多答案,我立刻想到:孩子们之所以各有各的想法,一定是因为他们之前有着不同的经验,且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何智慧地回应孩子,我决定先不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在情境中主动寻找答案。
我对孩子们说:你们瞧,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这一对圆溜溜、亮闪闪的东西会是什么呢?哪个孩子勇敢些,愿意用小手来试着摸一摸啊?也许因为我特意强调了“勇敢”两字,很多孩子立刻举起了手。我挑选了一位平时比较胆小的女孩,牵着她的手来到大图书前,然后和她一起触摸大图书。当女孩的手指触碰到画面的那一刻,我轻轻地发出了“喵”的一声,女孩笑了,她恍然大悟道:“我知道了,是小猫!”接着,所有的孩子异口同声地欢呼起来:“哦,是小猫,这是小猫的眼睛!”
根据此次活动强调要仔细观察的教学目标,我还乘势加入了一个小游戏,让孩子们根据我的提示,在黑暗中尝试伸手摸摸小猫身体不同的部位。如摸摸小猫的尾巴,摸摸小猫的耳朵。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们学会根据线索推断角色,甚至对画面进行想象。整个活动开展得愉快又热闹。
由此我感悟到:教师的有效回应一定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话语权。如果答案都是由教师填鸭式地“塞”入孩子的大脑中,那么答案很快就会被遗忘。如果教师能积极地运用一些教学策略,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答案,那么孩子们不仅会深深地记得,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欣喜地发现自己是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人。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第二学期2月:浅谈多媒体在绘...上官飞雪阅读人气:971
- 美丽的画面,感动的瞬间小小天使心阅读人气:1090
- 绘本儿歌的教学引发的思考永不放弃阅读人气:786
- 关于孤独症儿童教学中的指令性...听力语言苗苗班阅读人气:1051
- 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辉辉阅读人气:1755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园长对应聘者有哪些基本教学技...杨梅阅读人气:775
- [教师工作]幼儿园是否应该开展识字教学?...娟子老师阅读人气:1903
- [园长管理]如何抓好教学反思和常规教育?杨梅阅读人气:1348
- [园长管理]优秀教学主任是怎么练成的?小蝶阅读人气:1124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