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作者:张桂英  来源:山东省科学院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8-21
游戏力,基于游戏的亲子沟通方式,被很多人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即通过游戏,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游戏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儿童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并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和重要的学习方式”,虽然我们清楚地知道游戏对于幼儿学习的重要性,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只是把游戏当做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在阅读《游戏力》一书之后,我感受到了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开始了把教学当成游戏来做的尝试。
 
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游戏,把游戏作为教学过程,力求在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同时,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我的第一次尝试,是组织小班语言活动“起床啦”。在小班的集体语言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方地用语言表达,一直是令我感觉困惑的一个难题。因为,班上总有一部分孩子,是不愿意在集体面前开口的。《起床啦》这个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象声词的运用和重复式的语句结构,却有着浓浓的游戏情趣。我是否可以将故事的角色对话设计成游戏,让孩子们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习对话?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表达,是不是能够达到我预期的活动目标呢?
 
“玩”,成为我设计此次活动的一个关键词。伴随着轻柔的《摇篮曲》,孩子们自然地在座位上做出“睡觉”的样子,我走到玲玲面前,做了一个揿门铃的动作:“叮咚!起床啦!起床啦!太阳晒到屁股啦!”玲玲惊奇地看着我,坐直了身体,而其他的孩子,也瞪大眼睛看着我,却依然保持着“睡觉”的样子,似乎在等我去敲门。有戏!孩子们都是玩游戏的高手,不用我多说,他们就知道该怎么玩下去。我示意玲玲去唤醒其他的孩子。果然,玲玲学着我的样子,一边去“揿门铃”,一边大声地说着:“叮咚!起床啦!太阳晒到屁股啦!”一个接一个,孩子们依次被唤醒,也依次顺理成章地把故事中的这个重要语句说了一遍。
 
我有些惊喜,学着小猪的样子继续玩:“我是小猪,在大树下睡觉,小鸟们,想一想,怎么来喊我起床?”我用手势示意孩子们做出小鸟嘴巴啄的动作,然后假装成小猪睡觉。
 
果然,孩子们反应敏捷,用小手做出小鸟的尖嘴巴:“笃笃笃!起床啦!太阳晒到屁股啦!”
 
我和孩子们一起看着故事图片假扮小鸟和小猪,开心地“玩”着小鸟和小猪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故事中的旁白和对话,并最终把这个故事发展成为一个手指游戏。原来,当孩子们沉浸在游戏之中时,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如此自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天生热衷于游戏”,我尝到了把教学当成游戏做的甜头。
 
根据幼儿学习目标,提供有趣的开放性材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发展水平探索这些材料,并在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过程中支持和拓展他们的探索。
 
第一次的尝试,让我体会到: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实质,就是给孩子更多的主体性的体验。让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让孩子可以自行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活动的难度适合孩子的能力……我梳理着自己的思路,尝试以此作为编制各种教学游戏的基本要素。
 
小班数学活动“间隔排序”,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积木,然后一起扮孙悟空,想办法用不同的模式结构变出金箍棒。令我欣喜的是,孩子们迁移学习的能力特别强,他们不仅自由选择各种积木用颜色间隔或形状间隔的方式搭出了各种模式的金箍棒,还根据之前的拼搭经验,用间隔的模式搭出了小花、长颈鹿、高楼……
 
小班社会活动“认识保健医生”,我准备了一些保健医生使用的物品,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扮演“保健医生”,戴上“护士帽”为大家检查身体……游戏结束了,保健医生为小朋友做的事情,孩子们一个个都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到了。
 
小班科学活动“种植大蒜”,我带着孩子们一起用饮料罐、牛奶盒等制作成各种“容器”,装进泥土,然后一起剥大蒜籽,一起把大蒜籽插进泥土里……我和孩子们一边种大蒜,一边对着大蒜籽说话,就像大蒜籽能听懂并和我们对话一样。我感觉得到这种对话的真实,因为,孩子们是那么兴奋地沉浸在对话之中。或许,对于我来说,这仅仅是个与大蒜籽对话的游戏,但对于孩子,却是他们和大蒜宝宝之间的亲密交流。他们一边给自己种的大蒜籽浇水,一边不停地跟大蒜籽说着悄悄话,直到大蒜籽长出绿绿的叶子……
 
我发现,哪怕只是一句带着游戏意味的简单表情和话语,或者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动作,都能让孩子们兴奋地投入到自己假想的游戏情景之中。他们可以把任何事物都想象成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生发一场游戏。他们能够快速地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自如地进出,不停地转换角色身份,不停地变化游戏情节,玩得不亦乐乎……《游戏力》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必放弃对孩子的要求,只需要改变孩子的感受。”在运用“游戏力”的方法带孩子们玩的过程中,我渐渐地体会到,带孩子玩,看似很简单,其实背后蕴藏着对孩子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和更加炙热的理解。
 
借助游戏,让自己走进孩子的世界,把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孩子们的游戏融为一体
 
“游戏力”源于游戏,但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因为游戏力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为有趣。问题在于,游戏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游戏的能力。从《游戏力》一书中汲取营养,我开始学习如何与孩子一起游戏,尝试把自己也变成孩子,向孩子们学习种种把生活当做游戏的方法。我发现,游戏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孩子“喜欢玩”,更是因为,即使是最平常的游戏,其中也蕴藏着层层深意。譬如说,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的躲猫猫,成人总觉得要躲起来让别人找不到,而孩子享受的却往往是让别人找到的快乐,因为,孩子是借助这个游戏探索周围世界,建立与周围人的亲密关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游戏是他选择去做的任何事情,这种主动选择让游戏充满魅力。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一颗“会游戏”的童心,这是一种教育的智慧,一种理性的自觉,一种返朴归真的本性。于是,当有孩子不喜欢喝水时,我会假装成茶吧的服务员,向孩子们推荐各种口味的茶饮料,虽然,孩子们喝的还是开水,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因为我的“服务”而陶醉。当有孩子不喜欢吃蔬菜而偷偷把菜扔进垃圾盆的时候,我会在孩子做出扔的动作之前,夸张地对他做出瞪眼、大口吃的表情,孩子也往往会冲我吐一下舌头,把菜送进嘴巴,而我,就会冲他无声地说“OK”……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在寻找童年这座神话之宫的人口的时候,我总认为有必要在身体程度上使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把你看作一个监护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世界发生的事漠不关心的人。”的确,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一起游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我要向孩子们学习游戏,并努力让教学和游戏融为一体。
 
编辑:cicy
 

上一篇:在共享中互动,在互动中发展——幼儿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小班角色游戏材料和幼儿游戏行为关系解读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