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园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队伍优质和谐发展
作者:张健敏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8-1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和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自2006年以来,在省普教室《园本教研实践与研究》总课题组的引领下,我园立足于园本,通过多种园本教研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我园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力。
“传帮带”活动
“老手带新手”是提高新教师实践能力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特级教师指导市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与一级教师、新教师之间则采取手拉手的方式结对,建立了“师徒结对”的传帮带机制,健全了师带徒档案。在传帮带的过程中,要求传帮者做到:一是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转换,对她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二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以及班级组织等方面着重指导;三是在课题研讨中进行传帮带;四是指导新教师撰写教学心得和论文。“传帮带”活动的开展,既发挥了骨干教师在培养新教师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又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设了快车道。
“课例式”研讨
课例研讨立足教育现场,基于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问题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便于教师平等参与和多维交流,有助于教师视界的彼此唤醒和融合,智慧的相互激发和点燃,进而促使他们在对话中反思,在互助中提升,最终实现共同成长。课例研讨的方法多种多样,梳理一下,我园主要采用的是“一课多人同教”和“一人同课多轮”两种研讨方式。
“一课多人同教”。我们选择同样的课题,让不同类型的老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研讨切磋,让参与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优点,又能清楚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弊端。“一课多人同教”的课例研讨模式更为老师提供了相当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实践平台,呈现了极为多元的教学思路和极其丰富的课堂情景,十分有利于彼此眼界的开阔,视界的融合,智慧的碰撞,思想的点燃,无疑是一种十分省力而又高效的共同提升路径。
“一人同课多轮”。园本教研的重心是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对教师个体的培养。毕竟,只有个体实现了自身的优质成长,群体才能真正得以优化。通过近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不管是对于专业素质相对薄弱的教师,还是对于专业素质相对优秀的教师,开展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比如,柯老师开展大班艺术活动《恰恰恰》时,第一研——说课,初步得出教学的重难点是如何运用标记、舞谱、语言讲解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以最轻松的方法学习舞蹈;第二研——上课和课后共评;第三研——根据上次实践活动的分析、讲评进行调整,再尝试,再分析。活动结束后,柯老师说:“虽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说课、上课、评课,觉得很忙碌,但是开展活动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的视野开拓了不少,教学观念也有了新的转变。”而参与评课的老师也能把活动中看到的、自己有感触的及时记录下来,在评课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经过多次实践、反思、调整,老师们发现了各自在教学行为上的差异,打开思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一人同课多轮的研讨模式既可以采取单兵作战的方式,“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个体的自我反思,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也可以采取联合互助的方式,有相同利益需求的老师结成联盟,大家坦言诚谏,直说利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成长;还可以邀请专家和骨干教师参与其中,予以分析诊断,指导引领。应该说,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个体成长,也有利于老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
“问题式”教研
“问题式”教研是指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真实的、关键性的问题而进行的研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帮助教师捕捉和解决关键性的问题:
1.实践反思,了解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回顾全过程,重新审视活动方案。例如,小班表演游戏《小兔乖乖》活动中,很多小朋友都想扮演“兔宝宝”和“兔妈妈”,而“大灰狼”这个角色却始终没有人扮演。孩子们为什么如此排斥“大灰狼”这个角色呢?活动结束后,林老师与幼儿进行交谈,了解到孩子们对老师精心制作的“山洞”很害怕,所以不想扮演大灰狼。在第二次游戏中,林老师把原来封闭式的“山洞”,改成了用牛奶箱搭建起来的开放式的“山洞”,并安排两个小朋友同时扮演大灰狼,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表演大灰狼的热情。通过反思,她深深体会到,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与需要,了解孩子的困难与问题是多么的重要。
2.合作研讨,聚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在教研活动中倡导教师间的合作研讨,能聚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帮助教师攻克难关。对于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但在短时间里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开展教研活动前期,先与骨干教师进行沟通,选择准确的关键点来切入问题。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我园“园本教研”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在这三年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提出了不同的研讨问题。如小班段我们是以设问为突破口,“设置怎样的提问语,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到了中班,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在活动中运用恰当的过渡语,帮助幼儿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图片的内容”。大班则是以评价为突破口,提出“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如何运用评价手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几年来,老师们能紧紧围绕着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把个人持有的观念和教育策略表达出来,层层深入问题的核心,逐步形成清晰的看法,体现了教研的实效性。
“问题式”教研,需要每位教师经历解题式的实践过程,教师思维的火花和碰撞是激起教师之间合作互助、共同解题的精华部分。虽然教师之间业务能力存在差异,思考问题深浅不一,但是在这种人人参加、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中,不仅促使教师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做到学习吸收,更能使教学研讨成为一个思维碰撞、互助共进的活动平台。
“以赛代训”活动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我园围绕教学理论、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学科知识等方面,先后开展了教案设计、说课、片段教学、课堂教学等教学技能竞赛,简笔画、钢琴、演唱、讲故事、教玩具制作等教学基本功竞赛。因此,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就把本学期比赛的项目、范围告知大家,让老师有目的地围绕一个具体范围进行学习、训练。每次竞赛之后,我们还进行表彰奖励。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提高成为一种渴求。
园本教研作为推进幼教课程改革进程的首选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爱、互相促进、互相切磋交流、建设学习型团队的幼儿园文化,也使幼儿园在成为幼儿成长的摇篮的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它能在先进的课改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搭建桥梁,从而有助于有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真正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从“不速之客”到“特邀嘉宾”方景融
每到开学初,幼儿园领导都会按惯例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教育常规巡查。目的在于检查各班开学工作,实际了解班级保教情况,让园内的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更有实效性、针对性。领导们通俗地称之为“推门课”。也就是说,一推门就进去,“突击”式地进班观摩半日活动,检查班级管理情况。对此,老师们却一直颇有微词。这一点,在今年开学初针对园内教研现状开展的调查问卷中有所体现:只有20%的老师选择“次数不限,随时来听”,而大多数老师表示出明显的不欢迎态度。这样的调查结果的确值得我们细细琢磨。开学初的教育常规巡查属于“现场办公”,的确能发现和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但为什么得不到老师们的欢迎呢?对于领导进班观摩检查,老师们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在公布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教研会议上,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进行集体讨论。一开始,老师们大多低头不说话,一副“有口难言”的表情。这时,有一位老师悄悄举起手,在空中做了个敲门的动作!这富有幽默感的无声回答似乎表达出共同的心声,引得大家一串会意的笑声。接下来的讨论就顺畅多了:“推门课让人很有压力”、“领导来听课,谁敢不认真?都怕自己班做得不够好”、“越到后来越紧张,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
看来,这“推门课”坏就坏在“推门”二字上!从心理上来说,老师们都把班级看做自己用心经营的“小家”,每天在自己的家里忙乎着。突然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些“不速之客”,自然会给主人增添很多的不便。更何况,这些不请自来的“客人”还是检查工作的领导,这一天的工作就处在“被监控的状态”。主人们难免会有些不自在和小紧张,进而感觉有压力,不舒服,甚至出现心理上的反感。此外,如果主人一时慌乱出了什么小岔子,这些带着记录本,时不时提提意见的“不速之客”更容易成为站在老师对立面的“不受欢迎的人”。
那么,有什么办法既让行之有效的教育常规巡查坚持下去,发挥实效,又能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呢?我们采纳了老师们的建议,决定改一改:把“推门课”变成“敲门课”、“邀请课”,让园领导从“不速之客”变成“特邀嘉宾”。一学期中,教育常规巡查陆续进行。开学初,领导提前半天“敲敲门”,让班级老师有个心理准备,再进班观摩检查半日活动。学期中,班级老师提前一周“发邀请函”,领导随后应邀“做客”。每次进班观摩检查后,“客人”都要与“主人”促膝长谈,针对班级保教质量、一日生活环节组织、班级人员配合默契度等问题交流看法,给予肯定或提出改进意见。在随后的班主任每周例会上,只谈共性问题,不说个性问题,避免出现领导直言不讳、老师脸上无光的尴尬,爱护好“主人们的面子”。
“敲门课”试行一段时间后,领导进班观摩检查时,老师们的脸上果真多了些微笑。促膝长谈时,彼此的沟通也更自然、更融洽了。更有甚者,有年轻教师主动发出邀请:“你们这次来,正好不是我当班,什么时候我当班,你们再来听听?”这一前一后态度上的转变让领导们也颇感欣慰。是的,工作在继续着,问题在改进着,态度却在改变着。领导与老师从检查与被检查的对立面,走到表达与倾听、信任与被信任的协作关系,彼此间都受益良多。
都说幼儿园里女人多,是非多,管理难。其实,关键就在于如何做到彼此尊重,彼此信任,让处在不同岗位上的人步调一致地前进。这其中,管理者不妨多学学俯身倾听,多试试换位思考,多做做个别工作,多猜猜女人们细腻、敏感的心思,用更人文化、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开展工作,让做事儿的老师和管事儿的领导都站在同一个立场上,民主、平等地看问题,谈想法,做实事!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构建园本文化 促进幼儿和谐发...过往行人阅读人气:1029
- 构建园本文化 促进幼儿和谐发...过往行人阅读人气:1360
- 幼儿园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2370
- 幼儿园园本教研情况调查表翘翘阅读人气:1817
- 谈教研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秋水依叶阅读人气:1288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园本教研晕阅读人气:772
- [园长管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需要关...花语阅读人气:1215
- [业务管理]在组织教研活动中,怎样能更好...猪小弟阅读人气:3312
- [教师工作]教师教学行为与幼儿独立性发展Miss.Sugar阅读人气:1775
- [教师工作]儿童语言的发展对思维、记忆、...月如霜阅读人气:2397